端午佳节
胡乐老街廉夫桥畔
龙灯、鱼灯、河灯“三灯”交错辉映
龙灯祈愿国泰民安
鱼灯祈愿风调雨顺
河灯祈愿长乐无及
隋末唐初年间
歙州越国公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六州,自称吴王,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后深明大义,率土归唐。
当年,汪国公于胡乐麈岭古道驻守屯兵,亦将徽州文化习俗在胡乐发扬传承至今。
久而久之,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鱼灯、河灯成为胡乐司非遗文化璀璨明珠,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符号。
②
三灯制作技艺
胡乐司龙灯,以逼真的龙形、精湛的制作、艳丽的色彩、庞大的规模、舞动的气势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胡乐司龙灯是以布为主要原料,配以竹、木、绘画等材料和工艺制作而成。龙灯的身长约25米,内用“竹篾”做成圆形,用棉线绑扎,外用棉布涂色而成。
“三灯”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鱼灯”。
鱼灯制作,不但讲究形似,也追求神似。
编扎鱼灯分七个过程:编扎骨架、装裱、涂底色、上色画鱼、上光油、安装灯饰、检查试验。
制作的材料和工具:竹条、绢布(或宣纸)、铁丝、胶水、各色颜料、电珠(灯)等。
胡乐“鱼灯”是在“T”式木架的横梁上,用细竹篾按各种圆体鱼的形态扎制轮廓。
再蒙上白漂布,再按照各种鱼的首尾身形描线着色,制成各色鱼灯,鱼灯装上小灯泡,夜间舞动,最是壮观。
本次胡乐展演的鱼灯是专程从绩溪县请鱼灯非遗传承人来指导村民制作的。
老艺人们制作鱼灯并非因“非遗”价值所驱动,劳碌半生仍然坚持对鱼灯的留守,是出于积极的精神寄托,是不忍心这一手艺消逝于世间。
也正因老艺人们的坚守,才让年轻的一代仍能一睹鱼灯的风采。
河灯的制作,准备材料:各色绢布、绿色塑料防水布、热熔胶、电子灯(蜡烛)等。
整叠绢布剪成花瓣的形状,再将花瓣分散开,用与花瓣色彩一样的布折成带状固定于花朵底部,将绿色防水布剪成荷叶状,黏在底部,最终,在荷花里放上蜡烛灯,荷花灯就制作完成了~
夜晚的胡乐古镇“三灯”齐聚:从空中俯瞰,金黄的龙灯在廉夫桥上表演、缤纷的鱼灯在景观坝上巡游、多彩的河灯在西津河上飘荡……把端午佳节的氛围直接拉满。
编辑 | 吴乐
图片来源 | 李晓红、右见影视、李峰、艺帧忆秒文化传媒徐锴
审核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