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确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2例肺鼠疫病例后。目前,2名肺鼠疫病例仍病情危重,国家和北京市联合医疗专家组正在全力救治。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已于11月21日全部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于11月16日确诊的1名腺鼠疫病例,继续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总体情况平稳,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已于11月23日全部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于11月27日确诊的1名腺鼠疫病例,目前正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总体情况平稳,其4名密切接触者在当地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目前,全国无其他新增鼠疫病例报告。
肺鼠疫
鼠疫在人间传播主要是因为“肺鼠疫”,根据传播途径分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
原发性肺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多见于流行高峰,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
继发性肺鼠疫是在腺鼠疫和脓毒血症型鼠疫的基础上,继发肺部感染,如当腺鼠疫患者体内的鼠疫杆菌随着血液循环来到肺部,就会引起肺鼠疫,肺鼠疫患者会胸痛、剧烈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不治疗,肺鼠疫的病死率几乎是100%,现在有了抗生素,即使最严重的肺鼠疫,病死率也可以降到了50%以下了。
肺鼠疫的最大“恐惧”是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年的SARS也是呼吸道传播。防控的关键: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感染的风险,一旦有人从腺鼠疫发展为肺鼠疫,防护和处置不当,很快就开始了人间鼠疫的疫情。
腺鼠疫
鼠疫患者大部分都是腺鼠疫,淋巴结肿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腹股沟淋巴结。因为人被带鼠疫杆菌的鼠蚤叮咬后,细菌从皮肤进入身体,到了叮咬部位附近的淋巴结,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导致人淋巴结肿大和疼痛,同时还有高烧,这也就是“腺鼠疫”。
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还有一些到这些地区旅游并且喜欢亲密接触野生动物的游客,感染腺鼠疫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腺鼠疫的患者传染性并不强,偶尔可能会因为脓肿破溃流出一些带病菌的脓液传染周围人,如果仅仅是腺鼠疫就没那么可怕了。
鼠疫,为什么难灭?
鼠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2800年前,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在卫生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下,医疗鼠疫已由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控,且绝大部分为散发病例。
但是鼠疫为什么难以消灭?还是要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来谈起......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疫源地,传染源来自野外的动物,而且自然界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是鼠类和旱獭等啮齿类动物,老鼠有多难消灭,就知道鼠疫有多难彻底消灭了,野生动物间如果发生鼠疫流行,也就是我们说的鼠间鼠疫,理论上鼠疫从野生动物进入人类导致人间鼠疫的风险也会增大。
那么鼠疫是如何从野生动物到人类身上的呢?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跳蚤如何传播鼠疫菌
跳蚤吸食鼠疫患者的血液后胃中充满了鼠疫的杆菌,食道被细菌阻塞。它们虽是鼠蚤,但有时亦咬人。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血时血液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细菌就在这时随同进入人体,使人染上鼠疫。
另外,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可能把粪便排在人的皮肤上,其中也合有大量鼠疫细菌。因为被咬部位发痒,搔痒时会将鼠疫细菌带入微细的伤口,也能使人染上鼠疫。
直接接触,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比如这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腺鼠疫就是剥食野兔造成的。
传播方式上,其实还有一种重要方式
人传人方式,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鼠疫耶尔森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使与之接触的易感人员罹患原发性肺鼠疫,并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甚至酿成人群大暴发,也是鼠疫中较为凶险的一种。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菌为一种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短杆菌,菌体长1µm~2µm,宽0.5µm~0.7µm,有荚膜,无鞭毛和芽胞,革兰阴性菌。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鼠疫病例,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国内出现了鼠疫病例,卫生部门能很快获得消息,对疾病传播进行控制,不至于因消息滞后而导致疫情扩大。
2、疫源地监测
根据现行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我国的鼠疫疫源地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云南及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等。在鼠疫疫区,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疾控中心需要对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进行监测,再根据监测结果做出针对性措施。
预防鼠疫:普通群众健康教育
普通群众需要了解防控核心知识
一是,大家要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尤其是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这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疫区,需要穿好能够防鼠蚤叮咬的防护服装,不裸露皮肤,减少被感染的蚤叮咬可能性,一些常用含有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一般也可以驱赶跳蚤。
二是如果曾去过疫区,或者怀疑接触了鼠疫患者,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鼠疫潜伏期一般只有1~3天,通常不超过9天,如果在这段时间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或者接触史,由医生安排下一步预防或者治疗措施。三是如果需要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2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好口罩,勤洗手。
“从历史来看,鼠疫防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坚持。” 如今,鼠疫虽已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
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松懈,一旦放松后果是严重的,近些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和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传染病无国界,防范和控制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越来越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我们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很多,需要一起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