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上,更体现在市民的内在素质里,能否全面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文明创建所取得的成果和质效。我市始终把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心任务,贯穿于创建全过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城市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所系、灵魂所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之中,发挥其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教育体育、群众文化等7类平台和中心、所、站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艺术化宣讲比赛等,把抽象的价值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情感相契合,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供精神支撑。
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工作,在各小区、机关单位、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设立好人榜,形成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共产生中国好人27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安徽好人60人。其中,倒在防汛一线的乡镇干部甘磊荣登2020年8月“中国好人榜”,环卫工人乐金美被中央主流媒体赞为“高贵的灵魂”。这些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时代楷模,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吸引、感召、凝聚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文明创建,在我市进一步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深化志愿服务,激发向善动力。志愿服务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性特征。这一无偿的公益性活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是奉献精神、利他主义的体现。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抓机制、品牌和队伍建设,因地制宜融入宁国元素,实现志愿服务常态管理、规范运行、品质提升。目前,全市拥有志愿服务团队156个,注册志愿者人数3.2万人,占城区常住人口的21.3%。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疫情防控,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在我市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精神正成为让全市各界群众产生凝聚力的强大力量,是驱散冷漠风气、普照“人际孤岛”的友爱之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而应该成为当春好雨,浸润广大市民的心田,让文明的种子在其中生根发芽。后创建时代,我市将继续精细精心推进市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扮靓城市好颜值,还要配上市民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