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爱卫〔2018〕1号
省爱卫会:2017年我市创卫工作在省爱卫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下,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经全市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2017年1月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程序;4月相继通过综合评审和公示环节,于6月23日正式命名为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宁国成为安徽省首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级市。现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将我市2017年创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请予审定,并请转报全国爱卫办。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组织建设,保障经费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完善爱卫会工作规则、会议制度和运行机制,组织召开了2017年市爱卫会全委会扩大会议。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爱卫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将整改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纳入单位部门重点工作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设置爱卫办,配备专兼职人员办公并保持人员稳定性。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完善爱国卫生网络,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指定专人负责爱国卫生日常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长效工作机制。市财政全年安排40万元爱国卫生工作经费、47.1万元病媒生物防制经费、创卫工作专项资金130万元,并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
(二)运用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市政府将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占3分。各地、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属地爱卫管理和爱卫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开展爱国卫生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市爱卫办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协调部门履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对全市18个乡镇、街道、88个市直目标考核单位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考核,并对创建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建立了卫生城市督查机制,每半月开展卫生城市督查,将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三)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市爱卫办定编8人,为加强充实爱卫办专业技术力量,今年在全省公开招聘一名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并在系统内公开选拔一位爱卫办副主任,充实、配齐爱国卫生工作专业队伍。今年以来先后到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创卫相关工作。选派人员参加省病媒生物防制培训会、病媒生物监测培训会,邀请省内外病媒防制专家对我市爱卫办工作人员、社区相关人员、PCO公司职工进行创卫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要求培训。同时,结合卫生乡镇创建,市爱卫办举办2017年度卫生乡镇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对全市乡镇的创卫分管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有关镇直单位、下辖村、社区负责人重点讲解卫生创建相关知识等。
改进爱国卫生活动形式和内容,建立了爱国卫生工作台账、健康教育工作台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台账,对基层单位开展创卫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招募爱国卫生志愿者,成立春晖公益爱国卫生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国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发挥群众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协助爱卫会对社会卫生情况进行监督。
(四)认真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紧紧围绕“为了人民的健康——65年的历史与展望”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卫生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第2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正式启用宁国爱国卫生LOGO、开通爱国卫生微信公众号推送爱卫相关信息;下载印制了爱卫活动月宣传画两百余份,分发到全市各乡镇、街道张贴。举行了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第二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开展了爱卫历史和爱国卫生运动65年来的辉煌成就图片巡回展,展示我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卫生创建取得的成效、我市爱国卫生优秀典型事例,全面展示新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成效。成功举办“康宁杯”“变化——百姓眼中的创卫”征文比赛活动,以百姓视角讲百姓所见所闻,着眼发生在身边的具体变化,反映“创卫”给市民带来的好处,给群众带来的便捷,给城市建设、市容市貌带来的变化以及“创卫”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广大市民及学生积极响应。市电视台健康在线栏目组、市爱卫办联合组织拍摄创卫主题纪实片《创卫行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创卫永远在路上》,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感受。在海口举办的2017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学术论坛上,我市爱卫办选送的“浅谈我市强化宣传形式和载体助力创卫的做法与体会”入选论文集;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音乐快板《爱国卫生齐动员》多次在市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演出。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持续开展
(一)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力宣传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家庭行动等。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台账管理,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存档。以创建国家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为载体,广泛普及《公民健康素养66条》、卫生防病知识,引导群众文明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大卫生、大健康”社会氛围。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活动,协作教体等部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开展第30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宣讲烟草危害、控烟知识、戒烟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无烟单位”创建成效显著,继续加强各类公共场所控烟督查,开展“无烟单位”创建评比工作,经实地暗访和考核、公示后命名33家单位为“宁国市2017年度无烟单位”。通过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69.3%。
(二)倡导全民健身,营造健康氛围。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工间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职工工间操比赛;每2年举办一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连续27年举办元旦长跑比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85%,被省体育局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等称号。今年市住建部门在全市广场的、游园内设置有关创卫及健康教育的宣传标语标牌150余块,为市民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发挥积极作用。开展“三减三健”宣传活动,大中型超市开展“减盐减油”食品专柜建设工作,引导消费者积极购买低盐低油等食品。开展了“全国职业人群健走大赛”活动,我市组织了59支队伍、正式参赛队员近700人,“万步有约”健走和绩效成绩分列全国第23名和31名。开展了口腔健康干预“六龄牙窝沟封闭术”项目,为2500余名适龄儿童进行了窝沟封闭。
三、市容环境卫生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
我市紧紧围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城市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有序的推进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卫生基础。制定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城中(郊)村环境卫生随机考核现场处罚制度》、《街道办事处社区、城中(郊)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考核细则》、《关于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城中(郊)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强化责任追究,严明组织纪律,推动了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了创建包抓机制,市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行包抓街道、包抓网格,逐项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强力推进创建工作。
(二)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市容市貌提升。市容市貌治理常态化。对城区的13条路段实行网格化管理,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突出加强重点路段、薄弱时期的管理。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对城区废旧报刊亭、废旧IC电话亭予以拆除。开展城区商贸秩序、早(夜)市、流动摊点和校园周边整治,劝导出店经营行为25000余起,摆摊设点11000余起,督促清理店面装潢垃圾4200余处。对城市“牛皮癣”进行专项整治,聘请专业队伍对城区十三条主要街道及所属30米背街后巷的乱张贴、乱喷画、乱涂写进行常规化清理。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在主次街道、背街后巷、居民小区的醒目位置建设了500块公共张贴栏。启用“牛皮癣”呼死你系统,对384个号码录入呼死你系统进行语音通知,依法查处制造“牛皮癣”案件38起,罚款1.62万元。先后有132名家政服务行业志愿者自愿加入城管“靓山城”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牛皮癣”清理志愿服务活动,累积清理各类“牛皮癣”10万余处。多管齐下,加大对建筑工地及施工车辆“滴、撒、漏”的查处力度。重点整治未经审批上路的“三车”和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抛洒滴漏、乱拉乱倒、私改车型等行为,以及对工地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安装、工地围墙设置、施工噪音扰民和防扬尘措施、运输车辆密闭未做到位的建筑工地。
(三)增加财政投入、推进环卫工作提升提档。进一步健全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今年新建环卫数字化管理系统,环卫机械化清扫实现数据化监管,清扫率达50%;全年降尘洒水、冲洗1200余车次。城区新增作业面积326万平方米,全面加强环卫工人队伍建设,配齐一线工人,城区环卫工人达到734名。增设果壳箱550只,淘汰清运车辆13台,并对25辆垃圾收集车辆抛洒滴漏问题进行整改,环卫设施全面提升。市场化运行以来,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我市城区目前共有公厕43座、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4座、临时应急转运1套、分类收集垃圾桶3800多只(每年需更换约2000只)、果壳箱320只;大型道路洗扫车5台、高压冲洗车3台、电动扫路车12台;压缩式垃圾收集车及封闭式垃圾收集转运车7台、封闭式垃圾收集车57台、电动快速保洁车73台。成功入列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全面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及减量处理,实现垃圾处理流程“再提档”。采取BOT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对城区4座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转运能力,中转站环境面貌大幅提升。宁国市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是由宁国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运营,采用CKK技术,利用宁国水泥厂5000t/h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线配套建设一条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设计日处理量300吨,目前平均日处理量约240吨,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卫基地、建筑垃圾筛分点、分散式餐厨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中。
(四)持之以恒,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国际农批市场建设有序推进中。根据创卫标准要求,对现有市场及周边道路进行了维修,对市场内下水管道进行更换,增加垃圾中转站,提升公厕等级,有效提升了市场内外硬件质量。突出重点环节整治,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项整治组,从每日早晨6:00开始,采取“划分区段、责任到人”的方式,督促经营业户完善证照,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清扫、清洗、清除各类垃圾和杂物,对超门头经营、占道堆放物品,以及在市场内及周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泼乱倒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五)强化整治,巩固交通秩序动静态管理。不断推进交通秩序提升工程,完善了各大路口和主干路段的交通设施,升级改造城区公路卡口,增设城区道路大型禁止标牌6块,对116处标线灭失、标志缺失路口及时督促整改,增设违停抓拍系统40处、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20处;我市路内临时停车泊位为4487个,非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18536米,设置停车场22个停车泊位1392个;开展电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停车秩序集中整治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强力解决人车混行及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封闭式三、四轮电动车专项整治,解决了源头隐患,实现了“取缔封闭三、四轮、规范两轮”的工作目的。常态化开展交巡联勤机制,借助治安警等警力资源,打破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局面。
(六)加快建设步伐,设施规范完善。着眼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打造具有山水田园风格的现代休闲宜居城市,被省住建厅列为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市。按照“东改西提,组团开发”思路,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配套功能和整体品位得到提升。加快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和街头游园的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启动城市中央绿廊及两个主题公园建设,新增城市绿道23.5公里、城市绿地12万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32公顷,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40.7%,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3.6平方米。城市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快,改造了六条城区主干道,启动城区八条道路建设;改造背街小巷、津中巷、塔西巷街小巷60余条;启动宁阳小区、华泰小区等11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内河治理,启动小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城西湖建设。
四、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推进生态规划编制及颁布实施工作。全面推进《宁国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宁国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三美”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符合《水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的有关要求。及时跟踪掌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指导各乡镇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所在乡镇,确保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
继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完成宁国秸秆焚烧禁燃区划定;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环保验收工作;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已完成招标程序,积极实施黄标车淘汰工作。
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进“河长制”,严格落实水环境相关保护措施,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各部门相关职责。开展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自动监测工作。
全面实施新“环保法”,进一步规范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监察管理,全面加强对全市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组织开展了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暨环保“绿剑行动”、青龙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危废规范化管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排查整改等各类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宁国市项目投资企业负面清单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好准入关。
五、加强卫生监督,群众健康得到保障
(一)强化培训,认真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全年共召开了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信誉等级评审工作、生活美容场所专题培训、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等会议,进行业务培训,部署专项工作。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城区所有“四小”场所开展了地毯式监督检查;为改善我市乡村旅游的住宿接待卫生环境,对乡镇120余家公共场所进行调查摸底和监督检查,促进卫生规范达标,督促两证办理;实施公共场所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对全市69家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和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抽样检测,抽检样品194份,合格172份,合格率为88.66%,抽检结果对社会公告。
(二)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召开全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工作会议,对81家医疗机构进行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和量化分级管理评价,对全市150多家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依法执业和传染病管理业务培训。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专项督查、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对放射诊疗机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医疗广告监管,每月对重点医疗机构在本区域内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户外、互联网站及医疗机构自设网站发布的医疗广告进行监测。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查处非法行医3起和非法开展医学美容行为3起。
(三)强化饮用水卫生监管,确保饮用水安全。全年对全市15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及4个集镇农饮工程饮水点开展了监督检查2次,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全市共设置水质卫生监测点42个,严格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标准》要求,严格把关、及时监督检测,做到出厂水达标、管网水合格,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四)强化学校卫生监管,推进健康学校建设。以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现场监督检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生活饮用水卫生、常见病、地方病与多发病的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为重点,对全市43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卫生与健康专项监督检查,同时对23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综合监督评价,对3所中学的直饮水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8所双随机学校教学环境进行了检测。同时,积极推进健康学校建设工作,出台了健康学校标准及考核办法,22所学校达到健康学校标准。
(五)强化职业健康培训,强力推进职业健康检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病卫生标准。贯彻《安徽省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先后连续举办了3期专题培训班,免费对全市520家716名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集中开展了职业健康管理业务培训,基本覆盖全市相关行业企业,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我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能力,为保障我市进一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奠定了基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推进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有力推进了我市职业健康及职业病防治工作。
六、严格落实监管责任,食品安全有效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着力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顺利完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验收评估工作。开展了突发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我市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为有效提升小餐饮、小食品店卫生创建标准,我市对城区餐饮单位、蛋糕房等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市政府印发了《小餐饮、小作坊“两小”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坚持“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关停一批”的工作目标,达到持有效证照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消毒保洁设施到位、“三防”设施到位、厨房必须在后的标准,城区700余户小餐饮经营单位完成了整改。开通宁国食药安全监管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信息;明厨亮灶工程步伐加快,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基本建成,近40家餐饮企业实现远程监管,40家学校食堂、23家养老机构食堂已实现全覆盖,餐饮业、集体食堂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2%。开展了251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查工作,检测结果、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2016年、2017年建成的13个食品快检室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市基层监管所和农贸市场快检室的全覆盖。
七、加强预防控制,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成效
(一)强化疫情网络报告管理,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有效。进一步完善防控工作领导组,加强了多部门合作。以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补助项目为依托,强化艾滋病、结核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稳妥推进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工作计划,开展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培训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加强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疫情信息。目前,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3452例,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均为100%,市疾控中心报卡审核及时率100%。全市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无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
(二)规范流程加强督导、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提高。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常规免疫接种、查漏补种、优化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程序、免费发送预防接种短信通知等措施,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推进。省平台6-1静态监测接种率达标的单位比率达100%,省平台6-1客户端接种率22针次达标率100%。组织制定了《宁国市疾控中心第二类疫苗遴选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组织公开遴选,确定2017年第二类疫苗供应目录,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相关资料,积极规范做好第二类疫苗的供应工作。加强流动儿童信息化管理,修订《宁国市预防接种信息规范化操作规程(2017版)》,严格按照规程,利用信息化每月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并及时做好接种情况的收集、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全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稳步提升,全市18家接种门诊均达到了省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求。完成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季度督导和半年考核工作、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自评工作、规范化门诊复审的数轮督导工作以及免疫规划专项业务培训工作。
(三)其他工作:1、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继续督促各医疗单位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落实重大公共卫生、孕前优生服务项目及妇幼卫生专项工作,保障我市广大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2、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用血知识培训,开展专项检查。全年完成77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现场校验工作。2017年,我市共有2905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912480毫升。3、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7.72%。
八、科学防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成效
贯彻落实《安徽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病媒生物的科学防控,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建立健全城乡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四害”密度常规监测,做好灭前、灭后的密度监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学习先进地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完善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公示制度等,规范有关服务行为。规范病媒生物防控服务市场化,市政府常务会议中研究通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城区重点场所、公共区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此项工作市财政已纳入2017年及以后年度公共预算经费。部分创卫乡镇已采取政府购买PCO公司服务方式开展集镇及村民生活集中区“四害”消杀工作。加强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医疗机构、学校、窗口单位、宾馆饭店、食品加工及销售企业、五小行业、建筑工地、公厕、垃圾中转站、公园绿地等重点行业、单位的防蚊蝇、防鼠设施建设,采取常态化开展和突击性活动相结合方法开展消杀,“四害”的密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九、下一步工作打算
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有效提升了我市城市管理的水平,但城市建设、管理体制、长效机制、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差距;与生态环境及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政府决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推进新时期我市各项爱国卫生工作。
(一)继续推进成果巩固工作常态长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不断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加强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行业(场所)创卫成果常态长效保持,加强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实现常态长效,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二)逐步实现城乡卫生创建三个全覆盖。卫生创建继续与文明创建、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大革命”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省级以上镇、村(社区)、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到2020年,省级卫生乡镇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同时,建制镇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省级卫生村覆盖全市所有美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覆盖全市所有爱国卫生成员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三)启动建设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在不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基础上,着手筹备启动省级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围绕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市健康“单位、学校、医院、家庭、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试点工作,引导现有的卫生村镇开展健康村镇建设,不断夯实健康宁国的建设基础。
(四)严格落实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暗访及技术评估时专家提出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整改,逐一对标整改,并举一反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动态管理,确保不反弹、不重复出现,务必在卫生城市复核周期内切实落实到位。
2018年3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