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国市推出九项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便民惠民措施,为困难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截止6月底,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4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降低援助门槛。制定《宁国市2021年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由原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公民”,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由困难群体进一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在《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就医、就学、就业、土地承包、林权纠纷、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同时将法律援助服务领域拓宽至公证、司法鉴定,提高法律援助的首选率。
三是畅通受理渠道。有效整合公证、律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实体、网络、电话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12348服务热线、安徽法网、皖事通、微信等法援平台功能,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至社区,确保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法律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四是“两免”减证便民。对讨薪和工伤赔偿案件、军人军属等十三类情形申请法律援助的,无需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农村贫困户、全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申请法律援助免于经济条件审查。
五是提速限时快办。实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实行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提供法律援助。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
六是开通绿色通道。针对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及涉疫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办案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对于特殊性况,实行特事特办。
七是实行点援服务。在批准当事人法律援助申请后,根据受援人要求为其指派点名要求的法律工作人员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提高受援群众满意度。
八是主动上门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申请人,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援申请。同时,对指派的案件进行跟踪服务。
九是律师值班常态化。继续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定时安排律师值班。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刑事法律帮助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