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以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为抓手,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时+定期”夯实实名制管理基础。充分利用实名制系统横向互联优势,提醒督促各级各单位根据人员调动、干部调整、辞职退休等情况实时更新人员变动调整信息,提交出入编申请,编制部门及时审核,确保实有人员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调整、第一时间更新。涉及职责机构编制信息调整,及时根据编委会研究决议及有关正式文件进行调整,确保实名制系统中的机构编制信息最准确、最全面,登记台账和变动情况得到最完整体现。同时,定期开展实名制系统信息内容核查工作,审核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类型、人员信息、变动台账、文件依据等,做到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还通过工作群、公众号等经常性发布机构编制管理新要求、新政策,加强业务交流,及时解答解决各单位在实名制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闭环+共享”发挥实名制管理功能。从研究制定编制使用计划到人员公开招录(聘)、选调(聘)、分配安置使用编制到人员调离编制出缺,所有机构编制人员实施情况均以实名制系统数据为唯一佐证,形成了用人单位为独立单元的一整套人员出编入编、进入调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动态掌握各级各单位编制使用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积极推进实名制数据共建共用共享,主动建立与组织、人社、财政及主管部门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组织部门可以实时了解领导职数核定和干部配备情况,人社部门根据编制计划和人员编制信息审核工资待遇,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类别、在编人员情况等制定预算、核拨经费等,促进实名制管理功能尽显。
“保障+监管”提高实名制管理效益。把好总量控制关,在审核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时,通过实名制系统对全市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精准掌握各级各部门编制规模、人员变动、编制空缺等情况,确保用编进人数不超过当年自然减员数或保持基本平衡。把好编制配置关,在控制全年编制使用计划总量的前提下,进人用编计划配置上向重点领域和工作倾斜,最大限度满足民生领域、基层一线及中心工作用人需求。把好监督检查关,将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常审计、党委巡视巡察、专项督查等范围,重点查摆实际机构设置和挂牌与“三定”规定不一致、干部配备与领导职数核定不一致、实有人员超编等现象,切实把实名制管理落到实处,坚决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