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汪溪办事处新岭村有座山,名叫老虎山。山上有座寺庙,叫龙骨寺(今仅存遗址),始建于唐朝,古时龙骨寺殿堂高大、雄伟,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相传晚唐黄檗禅师、宋朝宁国人“定光佛”宗杲曾来此修炼、佛法。大殿联为:“三清居法界,九府入禅宫”,大门联为:“流水绕溪谷,闲云入庙堂”。寺的四周古木森森,溪水涓涓,云雾缭绕,自然风光优美。寺庙旁竹林中有一泉源,泉水四季不涸,清醇甘甜,且能治眼疾。清光绪庚辰年(1880)重修龙骨寺时,立碑于寺庙前(此碑2米高,现砌在龙骨寺寮房遗址上的看山棚干墙中),碑记云:“大旱而不涸,内产香虫,墨龙。”因名为龙骨寺。泉水流向庙门口的钨金塘中,塘里经常有一道道金光闪烁,它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位福建书生进京赶考,途经宁国县龙骨寺时一病不起,经庙中老和尚精心照料多日后,病愈赴京考试,结果高中进士,数年后在福建做了高官。
龙骨寺多年失修,苦无钱财,老和尚想起了福建书生,又耳闻他在福建做了高官。老和尚便一路化缘到了福建,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位落难书生。老和尚向书生诉说了龙骨寺的困苦之事。谁知,该官不但不相认,反而将老和尚双手用铁锁链将其锁住,押解回宁国,同时送了十二桶米,用六辆独轮车推到宁国龙骨寺,衙役就回福建了。
老和尚回到龙骨寺,坐在殿堂中,想到当年的书生如此无情,越想越气,看见丢在地下锁其手的铁锁链,有气无处出,随手将它甩向门口的水塘里。随后又将米卖了十桶给河沥溪朱家大屋。
过了月余,老和尚把剩下两桶米倒出来晒一晒,突然发现桶中米的下面全是元宝,这才恍然大悟,书生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才没告诉送了很多金钱。老和尚后悔莫及,急忙赶到朱家大屋,索要元宝,朱家死活不承认有元宝。老和尚既后悔又气愤,结果一病不起,嘱咐小和尚要修好庙宇,供奉好菩萨,不久便含恨而去。朱家果然发了,盖了好多房屋,开了大作坊,雇了好多人,谁知好景不长。一天,众目睽睽之下一位和尚进了朱家大屋,众人里里外外找了个遍,怎么也找不着。随后东家夫人生下一个小男孩。朱家晚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娇生惯养。儿子成人后不懂经营之道,且吃喝嫖赌博样样来,将所有家产败落而光,最后穷困潦倒,手捧金碗(意思是有金钱、家产,而不会利用、管理)饿死在路旁。
龙骨寺门口水塘里放光之物,乃是捆老和尚之手的钨金链。之后,水塘因名为钨金塘。少数贪财之人知道真相后,翻遍了水塘也找不到钨金。原来老和尚死后化作“佛光”附在钨金上,常常放出一道道金光,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广结佛缘,并护佑众生。据说到龙骨寺烧香拜佛,十分灵验,因此游览拜佛之人甚众,佛事兴旺,此地称佛岭冲,后改为新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