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6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实施《条例》和《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委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施政的基本准则,着力提高委重点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升公开质量和实效。深入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资金等领域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做好解读回应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2016年我委被授予 “宁国市2016年度政务公开示范点”称号。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工作。
我委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学习《2016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谋划落实举措,研究制定宁国市经信委政务公开工作年度要点,将任务分解到各责任科室。二是多次组织专题学习培训会,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重点部署。2016年,围绕《要点》,定措施、排节点、明责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全委上下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突出质量实效。
细化分解年度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任务,明确牵头责任科室和工作节点,细化公开内容、公开范围、公开渠道、公开时间及发布格式。公开内容围绕企业、群众需求,公开形式突出方便企业、群众,提升公开质量实效。深化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以需求为导向,找准公开重点,着力公开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提高信息公开针对性和含金量。
(三)规范办理公开申请,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依申请公开的接收、登记、办理等环节,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工作职责。二是加强对依申请公开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展倾向性、反复性问题定期梳理,发现依申请公开中不规范、不符合公开要求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即时改进。三是强化与申请人沟通联系,提供协助和指引,减少因申请内容不明、表达不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四)加强解读互动交流,回应社会关注关切。
一是加强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重要文件学习和解读。二是积极回应群众公开需求,认真办理群众网上留言、电话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处理,事事有回音。三是加强与市广电等部门沟通合作,建立政务舆情信息共享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新闻发布会计划。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正面引导舆论。
(五)规范信息发布,加强平台建设。
一是宣传解读并深入实施《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调整增加基本目录内容,细化目录分项。二是加强信息公开薄弱环节、存在问题整改。三是发挥新媒体作用,开通经信委微博微信,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16年,我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0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及人事信息5条;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情况信息23条;规划计划、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信息31条;财务预决算、财政专项经费使用和“三公”经费信息5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题信息102条;其他信息114条。
三、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2016年,我委承办的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共9件,其中人大议案1件,政协提案8件(协办政协提案2件),主要涉及完善企业帮扶体系、破解企业重组难题、企业文明创建、改制遗留问题及强弱电线路拆迁补偿等方面问题。按照有关要求,我委及时完成了所有议案提案的答复工作。
四、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6年,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16年,未发生针对市经信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申述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6年,我委提供信息时未收取费用。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情况
2016年,我委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统一负责全委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日常工作以及政府网站、市经信委网站、政民互动等信息发布及处理工作,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6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较为显著成效,但与市政府信息公开办要求、与公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信息公开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开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2017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三是依法规范做好依申请公开。明确工作流程,强化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提高规范化办理水平。四是加强解读回应。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政策解读、舆情回应三联动机制,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回应、引导舆论。五是推进公开平台建设。加强委门户网站建设,继续推进政务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建设,运用公告栏、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提高信息到达率。六是强化工作保障。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日常工作,抓好教育培训,提升公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