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28514493N/201912-00044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
发布机构 南山街道办事处 发文日期 2019-12-23 15:40
发布文号 关键词 上级政策
信息来源 南山街道办事处 主题导航 农业、林业、水利
信息名称 乡村振兴的安徽实践 内容概述

乡村振兴的安徽实践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路径。

安徽是“大包干”的发源地,为全国农村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抓住后发优势谋求乡村振兴,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的“安徽方案”。

产业兴旺是基础

江海涛是安徽潜山市源潭镇人,1999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毕业后在日本松下电器和广东科龙公司任职高管。

2009年,江海涛回乡创建了安徽省盘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潜山市源潭镇流转土地2400亩,年产稻谷1400吨,建有大型稻米加工厂一座,年产加工大米5万吨,常年吸纳周边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4人,其中贫困户8人。他注册的“昊农”牌大米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18年,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了大米采购合同,年供学校优质大米1500吨。

2014年,江海涛又创建了潜山思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位于油坝乡东店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其中建成智能化连栋育苗温室10亩,双层钢架蔬菜大棚200亩,露地蔬菜300亩,水稻种植1500余亩。2015年潜山县思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荣获“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几年来,思迈公司相继注册了“花瓣语”牌蔬菜商标,基地种植的本地土辣椒、茄子、西红柿、南瓜、黄瓜等20余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借助潜山市的区位优势,以及天柱山5A级旅游景区的带动,江海涛已逐步建设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采摘、科教四位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2018年,江海涛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经营,采用众筹的方式将种植园通过互联网“领养”出去,让社会资本和虚拟经济在此找到结合点,让客户在取得收获的同时能感受到采摘的乐趣。

众筹的成功,让江海涛看到了一条“农产品进城”的大道,增强了他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的信心。他计划召集更多村民“入伙”,把农户引到众筹农业上来,实现从卖农产品到卖生产过程的转变,把农业生态园建成农业与旅游相融合、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相对接的体验乐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安徽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在安徽,像江海涛这样的农业能人还有很多。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091家,新增587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9家,省重点龙头企业91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9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7.5%。

此外,安徽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71家,其中省示范联合体564家。新增产值超50亿元示范加工园区5个,总数达到31个。截至今年9月底,安徽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6242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1998家。

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

为了提升产业影响力,2017年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创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力争到2021年,“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7000个,产地认证面积5000万亩,产品认证覆盖率超过70%。

目前,安徽省紧扣“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这个定位,大力发展小宗类、多品种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强“三品一标”认证,重点培育50个行业排名靠前的品牌,着力培育出砀山酥梨、洽洽、同福等一批“绿色皖农”品牌。近期,安徽省财政还安排3000万元,遴选10个企业品牌,在央视开展为期7个月的集中宣传,加大“当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着手塑造像“双汇”“三全”“思念”一样的大品牌。

“关键看农民的口袋有没有鼓起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重农固本的全局意义。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的理解是,“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农民群众的口袋有没有鼓起来。

近年来,安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市县行政首长负责制,多措并举,推动农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6年至2018年,安徽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20元增加到13996元,每年跨过一个千元大关,连续9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农民收入在全国位次由第17位跃居第13位。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5元,同比增长10.1%,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

除了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安徽还通过就业拉动、改革驱动、政策推动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改革驱动方面,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安徽大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在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78个涉农县(市、区)全面建成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安徽全省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796.5万亩,流转率达47.1%,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亩均获益400~800元。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2018年底,安徽全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集体家底初步摸清,全省农村乡、村、组三级核实资产总量约1200亿元,比账面资产多78%左右。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居)12813个,占总村(居)数的79.7%;共量化集体资产249.7亿元,确认集体成员4222万人;共有647个村实现分红,累计发放分红股金1.64亿元,人均累计分红100元左右。

安徽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每个市至少选择一个县整县推进,每个乡镇至少选择一到两个村,开展“三变”改革。通过内引外联、选择产业、引进主体等形式,形成了股份合作型、委托经营型、订单生产型、发包租赁型等不同改革模式。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8497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占总村数的52.8%,24个县实施整县推进。参与“三变”改革的村集体平均增收约5.1万元,入股农户财产性收入户均增长1000元左右。

乡村振兴,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视。

安徽注重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安徽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民生工程,安徽省城乡居保参保人数3483.84万人,较去年新增54.4万人。全省城乡居保省级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05元,居中部第一位。此外,提升农村居民低保水平,2018年农村低保标准每年每人6326元。2015年在全国率先创新县域医共体建设,2018年实现全覆盖。医共体“上联三甲、下联乡村”,大大提升了县域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为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安徽解法”。

“处理好了是宝贵的资源,处理不好是污染源”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年可利用量分别在4800万吨、9500万吨左右。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好了是宝贵的资源,处理不好是污染源。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觉把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安徽坚持把试点示范作为推进“两利用”的重要方法,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子。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以实施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契机,在2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探索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

据介绍,安徽寿县中信格义公司,在秸秆“五化”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自主研发了秸秆“三素分离”技术及装备,可生产清洁能源、生物基新材料、有机碳能肥料等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可应用于国防科工行业,年利用秸秆量可达18万吨,就近解决300多人就业。

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上,安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形成了三种利用模式,针对散户,探索形成“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模式,解决了全省90%散养户的粪污问题;针对规模养殖场,探索形成“一场一策、制肥还田”模式,解决了全省76%规模养殖场的粪污问题;针对养殖大县,探索形成“区域收纳、集中处理”模式。

现代牧业五河公司就以秋实草业的10万亩苜蓿种植基地为依托,有效消纳了养殖场畜禽粪便,实现了种养结合、优势互补,为解决规模养殖场畜禽废弃物利用问题提供了典范。阜南县引入上海林海生态科技公司,布局15个处理中心,每个处理中心覆盖2—3个乡镇,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总投资10亿元,建成运行后,年综合产值可达3亿元。

卢仕仁表示,安徽将实施一批“两利用”项目,打造一批循环利用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现代农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