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005-0000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发文日期 2020-05-06 14:34
发布文号 关键词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计划,规划计划
信息来源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导航 劳动、人事、监察
信息名称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内容概述 2019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重点、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全力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获得荣誉荣获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宣城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评定A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示范单位。宁国市项目工作配合责任先进单位,征收征迁协保先进单位,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群众(信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先进单位,承办提案先进单位等荣誉。二、2019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重点、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全力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获得荣誉

荣获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宣城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评定A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示范单位。宁国市项目工作配合责任先进单位,征收征迁协保先进单位,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群众(信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先进单位,承办提案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2019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我市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9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5%;创业培训36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在岗69人,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00个,公益性岗位开发310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671人、新技工系统培养300人、就业技能培训1450人、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610人、职业技能鉴定3808人;新增技能人才30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75人。

一是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积极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多形式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了2019年春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开发区及重点乡镇同期举办了招聘活动。人力资源市场全年组织98“2+N”招聘会,参聘企业2455家,提供就业岗位51480个,达成就业意向5635人。采取走出去方式拓展招工渠道,开展两皖劳务对接组织企业赴西部地区劳务输入基地开展劳务合作。推进安徽省公共招聘网安徽省阳光就业网办平台的应用,将“e服务与线下办公服务相衔接,实现城乡就业失业登记、就业补贴资金申请等业务高效便捷办理,健全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二是主动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居民增收。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政策的宣传,不断激发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活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挖增收潜力,确保实现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积极落实就业见习政策调整,完成全市就业见习基地年审评估工作。在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发见习岗位基础上,主动与民政、教育部门对接,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重点引导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文化艺术培训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发见习岗位,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将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筛选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的低保人员,举办2场次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会进行公益性岗位推荐。三是全面兑现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强化失业预警和失业动态检测,继续实施企业普惠制岗位补贴政策。全年认定就业援助对象12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40.7万元,社保补贴31.8万元;发放基层特定岗位的岗位补贴70万元,社保补贴80万元;办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2人,发放养老补贴70.31万元,医疗补贴8.79万元;拨付就业见习补贴资金95万元。预计2019年全年失业保险金累计支出10762.47万元,其中失业保险费返还600万元、稳岗返还8315.52万元。四是积极帮扶大众创业。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整贷直发流程,提高放贷时效。建立了众达、皖斛堂等4家民营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孵化的平台。五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和落实支持技工大省建设系列政策,启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行为,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与技能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大力实施社保安民工程,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我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31004134463134人,基金总收入6.56亿元、基金总支出7.03亿元、滚存结余25.2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达11.03万人,基金收入1.27亿元、基金支出0.98亿元、累计结存2.2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3亿元、基金支出2.37亿元、累计结存0.1亿元。

一是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贯彻落实关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通过广播、报刊、新闻、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层面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参加以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网络方式实时在线访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预计降低我市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1.59亿元。二是落实兑现社保政策。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调整了缴费档次,大幅提升了高缴费档次的财政补贴;调整了基础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新增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代缴群体。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调整2019年度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遗属生活补助费调整政策,补发了4271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退休费524万元;补发了2.63万名企业退休职工退休费1771万元,人均月增资112元。三是落实困难帮扶保障兜底。4113名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82.26万元;发放6595名该类群体代缴人员中到龄享受待遇人员养老保险待遇950.16万元;发放6052名到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1727.63万元;代发3673名七个老字号生活补助970.67万元。四是做好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稳妥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役军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接续工作,开通了网上经办服务系统。加大对应参保未参保职工补缴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力度,保障其应保尽保的合理诉求。每月开展与民政等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各险种之间数据的比对工作,加大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和遗属资格的认证工作,暂停和终止发放死亡未上报人员60余人;停发了3名被判刑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追回冒领各类养老金17.82万元五是做好社保卡应用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卡应用功能的宣传力度,发放社保卡30.48万张,完成人才信息、就业信息、仲裁信息等人社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整合工作。全面实现新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通过社保卡形式发放,其他险种相关待遇逐步通过社保卡发放,逐步实现社保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全面取消企业退休人员资格集中认证方式积极推广皖事通APP”认证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助退休人员就近至其居住的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实地认证和皖事通APP”线上认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退休人员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实施人才支撑工程全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做好人事管理服务工作。完成2019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共招聘206人(公开招聘109人、人才引进8人、宁国中学11人、中小学初任教师78完成10名三支一扶人员招募相关工作。协助市信访局完成3名编外聘用人员考务工作。配合市教体局完成宁国中学11名公开招聘教师笔试、面试工作完成机构改革14家事业单位370名工作人员的转隶工作。积极培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新聘任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110人。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和乡镇工作补贴,完成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及首次晋升工资兑现工作;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有关工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监管工作,探索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服务工作。以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切入点,按照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理念,根据三津英才政策制定出台实施细则,深入企业开展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宣传,积极为各类引进人才提供档案代管等服务,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住房保障问题,按时兑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安家补贴等政策待遇。三是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企业职工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扩大技工学校招生规模,系统培养新技工;举办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安徽、浙江毗邻县宁国-安吉职业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围。

(四)大力实施劳动保障工程,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是健全劳动关系监管机制。完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制定了《宁国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规范》,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开展仲裁员服务企业、仲裁开放月活动。新增劳动用工备案9209人次,累计录入阳光就业系统93282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截至目前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0件,已结案132件,期限内结案率92%以上,已调解和调解撤诉结案108件,裁决结案24件,调解中心案外调解19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超70%以上,终局裁决率达40%,调解仲裁办案系统案件上线率为100%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对37家用人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开展建筑施工项目季度巡查、端午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支付中秋国庆期间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对62家用人单位开展劳动用工书面审查和信用评价网上申报工作,对7家劳务公司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工作;已按照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1755.92万元,1个项目以银行保函形式缴存工资保证金,按照规定退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878.95万元;受理各类劳动用工举报投诉160件,涉及840人,金额1020万元,其中立案4件,结案4件,2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企业职工退休核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强化会审环节,落实公示制度。累计办理退休审批3409人,其中:正常退休3051人,特殊工种退休120人,因病退休(含退职)45人,重核工龄43人,被征地农民退休150人。四是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建立与法律顾问、法院、公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283件,报送劳动能力鉴定申请426人;完成工伤认定1225件;完成行政复议2件、行政诉讼10件。五是抓好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办结了43起自收和转办的信访案件。对8家劳务派遣企业开展督查,依法批准6家企业626名员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199名员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批准4家和2家企业许可经营、延续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五)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提升了基层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求,以为根本,坚持党组学+支部学”“个人学+集中学”“专题学+体验学,组织全局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家专题辅导,集中观看《永远在路上》等专题警示教育片,赴仙霞镇中共宁国特支教学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切实推动全局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反思工作、汲取教训专题活动,集中开展转作风、严纪律、树形象整顿工作,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整治酒桌办公,加强财务收支和内控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党组织更好担负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自身建设强、群众工作强双强型党组织;积极开展服务提质增效、文明创建、困难户大走访、基层大调研等活动20余次。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人社系统的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四化五服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累计开展内控检查、窗口作风督查等活动4次,赴联系村、社区开展文明共建、慰问帮扶活动20次,赴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扫黑除恶线索摸排40次,进一步树立人社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五是做好全市重点中心工作。充实招商部门力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做好信息收集、项目谋划等基础工作,本年度完成2条信息报送,1个签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组织精干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征收征迁工作,圆满完成2019年度征收征迁工作任务。

三、经验总结、创新做法

(一)着力构建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及《补充意见》,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来宁就业和生活,激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和安材学校主动服务企业招才引智。定期举办“2+N”招聘活动,在四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建立劳务基地;通过内挖和外引等渠道全面形成企业用工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持续推进就业人才政策宣讲进企业,将流动仲裁庭开进企业以案释法

(二)着力构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指导帮扶作用,适时组织我市企业赴各大高校开展专场校园招聘会。常态化开展就业见习基地和见习单位认定,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多举措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实施技工大省建设,帮助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连续六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联合安吉县主办了2019宣城·宁国-湖州·安吉省际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三)着力创新服务便民机制。围绕最多跑一趟,一次不用跑目标,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不断简化证明材料、优化办事流程,积极推行互联网+人社,真正实现服务便民化、信息化。实行退休职工就近至其居住的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实地认证和皖事通APP”线上认证。实行企业人事人才档案和劳动人事仲裁案卷等特快专递。实行新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通过社保卡形式发放,其他险种相关待遇发放逐步通过社保卡发放。

(四)着力构建依法维权工作机制。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制度,在市联席会议的领导下,人社部门牵头,住建、财政、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现农民工工资拖欠处理工作快速处置。根据建筑行业的常见问题及用工特点,总结并推广一套集员工花名册、劳动合同、考勤表、工资表、银行发放记录五统一的工资支付管理标准。积极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建立与工会、司法、法院、开发区的调解联动机制,推行流动仲裁(调解)庭办案模式,在争议发生地开庭审理,组织企业负责人(工地项目经理)、职工(农民工)代表现场旁听,上门调处矛盾,现场解决纠纷通过工作方法创新,快速化解劳资纠纷,降低维权成本,提升了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加强与市法制办、法院、公安等部门和法律顾问联席制度,对涉及社保、工伤疑难案件、历史遗留问题开展集体分析研究,确保依法确认工作用法适当、客观公正,切实维护企业及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虽然,当前人社工作进展良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企业普工和和技能型工人短缺。二是社会转型、历史遗留问题与社保政策配套衔接而引发的多种社会保障矛盾全面显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吸引力不强。三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无法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相比,人才总量不足,留才机制不强。四是新生力量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建筑领域拖欠工资时常发生,劳资矛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易发频发。五是资源信息系统不能共享,各行业政策、证明材料、办理流程相互形成壁垒,互联网+”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

四、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力求新进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化解信访隐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以互联网+人社提质增效,构建阳光人社、法治人社、智慧人社、服务人社

(二)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进新成效。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和“2+N”招聘活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创业培训和就业工作,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压实任务抓好考核,开创新局面。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加强预防工伤宣传,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发办法。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稽核和监管机制,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四)坚持强化人才引领,探索新改革着力加强考试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成人事招录和选调工作。重新核定各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配合做好机构改革转隶事业人员职称工作。贯彻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加大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破格评审工作力度。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和监管。不断健全人才服务政策,赴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维护劳资合法权益,取得新突破。严格落实行业监管和属地责任,紧盯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欠薪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等违法行为。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集体协商、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完善养老保险退休审批会审、公示程序和重大疑难工伤认定案件与法律顾问、法院、公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协调力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