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2008-00025 组配分类 理论聚焦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发文日期 2020-08-10 10:42
发布文号 关键词 新版“禁塑令”来了 外卖变装到底难不难?
信息来源 中国环境报 主题导航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信息名称 新版“禁塑令”来了 外卖变装到底难不难? 内容概述 新版“禁塑令”来了 外卖变装到底难不难?

新版“禁塑令”来了 外卖变装到底难不难?

 “目前,喜茶在北京地区的外卖(订单)已全都默认配送纸吸管,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在逐步推行中。截至今年6月,喜茶已减少使用塑料吸管超过1100万根。” 喜茶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近日,记者在喜茶北京崇文门国瑞店购买饮品时,冷饮已配上纸吸管,而雪糕配备的仍是塑料勺子。

  近日,随着《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出台,新版“禁塑令”开始向餐饮行业刮起旋风。

  喜茶、麦当劳等冷饮快消品牌率先领 “塑料吸管”离场

  对于企业来讲,首先要解决塑料替代品的生产和销售问题,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生产出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塑料替代品。

  6月底,麦当劳中国宣布正式停用塑料吸管。6月30日,麦当劳中国表示,公司在北上广深的近千家麦当劳餐厅将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经过改良后的杯盖。杯盖上有一个“凸嘴”,只要把“凸嘴”上面的小盖打开就可以直接饮用。这种杯盖可以适应咖啡、豆浆和可乐等饮料。2019年年底,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实现塑料吸管全禁用。

  从这些动作不难看出,一些快消品牌已经主动走出舒适区,迈出从“限塑令”升级到新版“禁塑令”的步伐。

  那么,当前减少塑料污染在技术层面是否可以实现?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万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给端看,随着我国塑料行业的技术进步,新的产品、新的工艺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能逐步满足《通知》有关塑料替代品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讲,首先要解决塑料替代品的生产和销售问题,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生产出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塑料替代品。目前我国的可降解塑料研发及生产技术方兴未艾,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企业需要抓住国家限塑的窗口时期,尽快提升技术水平和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回收再利用端看,我国在PET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方面,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法再生两种关键技术。已经初步建立原料适应性好、加工技术柔性高、产品性能优异功能可调的再生循环体系,其中物理法再生聚酯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化学法再生聚酯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满足减少塑料污染的技术层面的要求。”

  关于替代材料,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净塑自然项目主任高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些明确的特定用途中,塑料或其它替代材料的使用是必需的,但必须首先考察某种产品或包装是否真正必要,然后再考虑是否可以找到更加环境友好型的选择。不论是生物基材料还是生物降解塑料,都需要评估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及影响,确保其有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来源,并配套适合的可降解塑料回收、处理基础设施。”

  此外,一些品牌在积极升级替代品。例如,喜茶在针对纸吸管存在易折断、遇热软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技术改良。麦当劳的“凸嘴”虽然对咖啡牛奶友好,仍不适合添加了珍珠和椰果的相关饮品,正待进一步完善。

  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堵生产”和 “疏销售”加速塑料制品替代

  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3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据估算年使用塑料袋可超70亿个。

  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这3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据估算年使用塑料袋可超70亿个,这其中包括相对比例的餐盒包装使用量。当前,一些连锁快消品牌已经具备能力来消化成本变化,并加速替换“吸管”进程,但对一些零售餐饮业和日化企业来说,替换掉原有塑料容器和包装,需要加速适应。

  万雷表示,《通知》提出了首先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制品,规范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使用等。这将主要影响到电商、快递、外卖、零售餐饮等塑料使用较多的领域。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主要影响到超薄地膜的生产和使用领域。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会影响化妆品、护肤品等日用化工领域。

  “政府之所以第一步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进行,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群众认识水平较高。在这些地方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刀叉等制品,也是考虑到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现在生物可降解塑料原料价格相对较贵,但是包装袋等材料毕竟单件重量较小,价格增加有限,将不会对企业成本和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大范围推广塑料替代品,产能扩大价格还会有所下降”,万雷告诉记者。

  企业主动生产和使用替代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也不能落下。

  “开展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涉及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的企业进行产能摸排,对属地的有关产能产量及设备类型建立详细台账,对不能转产的设备进行封存处理。同时协助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及工艺,生产塑料替代品,稳定工人就业和保护生产主体。对于生产塑料替代品的企业,建议给与销售补贴,帮助快速实现销售。通过堵生产和疏销售两个手段,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万雷表示,对于零售餐饮企业,更多是加强源头监管,首先要增加购买塑料替代品的渠道。其次是增加使用塑料替代品的荣誉感。第三可以通过税收、补助等手段,使商户愿意使用塑料替代品。第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从而多管齐下,确保相关产品加速褪下不必要的塑料“外衣”。

  增设外卖新“按键”,引导公众消费理念转变

  当然,新版“禁塑令”想要“出圈”,还需要公众消费习惯的进一步转变。减轻消费者对塑料的依赖,公众宣传必不可少。高兴表示,“在公众宣传时,需要让公众看到不恰当的塑料使用和丢弃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态和健康影响,同时宣传行为改变可带来的积极影响。另外,在鼓励公众采取更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相应的配套体系,比如良好运转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以及替代选择的就位也很重要,这些是公众持续参与的重要保障。”

  万雷表示,可以通过鼓励消费者使用可循环包装材料,减少塑料替代品的使用。比如可以和社区等有关部门联合,给予使用塑料替代品的个人或企业一定表彰或奖励,形成榜样效应。

  一次性塑料餐具曾经是外卖的标配。但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在打开外卖商家下单页面时,发现多数商家都已设定“下单必点”的功能,在这一栏目下,消费者必须进行需要餐具或者不需要餐具的选择,否则无法下单付款。这样的方式颇受好评。“每一次对消费者提供这样的 ‘二选一’,就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去思考一次性餐具的必要性,从观念上逐渐降低依赖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助力减少塑料垃圾污染宣传的还有NGO。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全球发起了“净塑自然”倡议,致力于在市场转型、净塑城市和公众宣传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和行动,力争和社会各界一起实现到 2030 年实现“净塑自然”的愿景。2019年6月,WWF联手14家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共同成立“中国净塑行动网络”,旨在联合各方资源,共同应对塑料垃圾挑战,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中国向海洋的塑料垃圾零排放。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城市及地区加入“净塑城市”的倡议,包括中国的三亚和扬州。中国的“禁塑”足迹不会止步于此,全球的禁塑之旅也将继续蔓延到更多的角落。随着新版“禁塑令”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相信一幅远离白色污染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作者:张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