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2012-00149 组配分类 理论聚焦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发文日期 2020-12-23 15:24
发布文号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要树立系统治理观,理论聚焦
信息来源 中国环境报 主题导航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信息名称 水环境治理要树立系统治理观 内容概述 水环境治理要树立系统治理观

水环境治理要树立系统治理观

 编者按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安肇新河流经黑龙江西南部,周围有大量耕地,其中有几万亩稻田依靠安肇新河河水灌溉。安肇新河流域水质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大庆市投入了20多亿元资金对污水进行专项治理。但在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边治污边偷排的现象。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应如何根治问题?本报今天特刊发两篇评论,以引发读者思考。

  安肇新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值得人们深刻反思。笔者认为,水环境治理缺乏系统治理观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客观上分析,安肇新河是上世纪80年代开挖的人工河,是排污防洪干渠,主要功能是排泄大庆市和周边市县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洪水,整体上没有天然河流的污净比。大庆地区缺水导致整个流域生态补水和净化能力弱。但这绝不是持续污染的理由。

  从报道中不难发现,污水偷排问题严重,媒体暗访发现的问题,职能部门却不掌握,执法监管严重缺失。统筹上下游和干支流关系不到位,致使泵站导流至八家河农业灌溉用水和水产养殖用水污染严重。注重砸钱的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全面发力手段。总之,水污染防治并未树立系统治理观,污染防治的多个关卡失守,致使河道治理收效甚微。

  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同样存在着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看待生态环境治理,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笔者在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中感到,系统治理观贯彻不到位,已经成为当前一些地方水环境治理的通病。水污染防治工作被动推进,跟不上节奏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科学指导,不能从系统层面,精准找出原因和拿出对策。二是缺乏超前意识,注重短平快的效果,从长远计、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够。三是缺乏系统性革命的勇气,不敢不愿进行大手术、打破长期顽疾束缚。四是执法监管刚性不够,导致治理措施跟不上污染增速。

  从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河湖水质考核达标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地方,并不仅仅依靠对河湖治理投入经费多、建设项目多,而是更注重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实现部门协调合作、各司其职,构筑起严密的污染防控网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使河湖恢复了健康的生态系统,切实提升了河湖的净化能力。

  鉴于此,在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中,各地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短期单打一的环境污染末端治理方式,无法破解产业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必须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多部门协同发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只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承受的限度内,才能构建起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总之,水环境治理只有切实树立系统治理观,实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才能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只有切实树立系统治理观,才能使河湖尽快构建起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质量切实改善的目标。(作者:赵铁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