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8件协商意见、1件调研报告及19件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各承办单位对交办的意见逐件阅研,积极予以落实,具体办理结果如下:
(一)协商意见、调研报告办理情况。
协商意见、调研报告集中反映了我市实际和群众诉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办理工作已初见成效。
1.《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将菜篮子产业发展纳入我市大农业发展的“十四五”总体规划,以稳定蔬菜生产面积,确保“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二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印发《宁国市2020年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68万元,由于开展新建蔬菜基地奖补、老基地挂牌保护补助和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等;同时通过项目争取、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压实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监测,全市7个基层监管所、5个农贸市场和3个大型超市建设了食品快检室,每天快检食用农产品150批。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抽检食用农产品300余批,覆盖全市所有农贸市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检查食用农产品经营单位233家次。截至目前,对不合格食品已立案查处4起;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农产品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件,判刑5人。四是积极畅通营销渠道。我市蔬菜基地产销以农批商城批发为主,同时在大型商超开展惠民菜销售以及鼓励生鲜电商配送、定单生产等多种方式,保证蔬菜销售顺畅。如大润发的线上平台淘鲜达,在疫情期间实行无接触配送。五是扎实做好农业保险投保。对接国元保险公司,进一步降低了大棚蔬菜投保门槛,提高赔付标准。去年我市大棚蔬菜投保面积1000余亩,增强了菜农发展生产的信心。2020年,全市预计蔬菜播种面积累计可达4.4万亩,总产6.6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4.3%和4.5%,蔬菜产销顺畅,供给稳定、市场平稳。
2.《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灾害发生以来,我市共整合上级专项资金、捐赠资金、存量资金等各类资金2.8亿元,统筹安排用于亟需修复重建的水毁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道路桥梁、通讯电力设施全部抢通,受损堤防塘坝完成应急抢险加固,受灾乡镇的生产秩序恢复正常,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二是精细精准抓好项目谋划。按照“轻重缓急、着眼长远、系统治理”原则,安排部署灾后重建项目谋划推进工作,迅速谋划储备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28.66亿元。针对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谋划灾后重建薄弱环节治理水利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15.77亿元。三是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了我市地灾“一张图”动态数据库,对全市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及时收录和实时更新,修订完善我市128个山洪易发区和142个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预案,与4家公司签订了应急救援机械设备联动协议。投入2000余万加速建设小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整合全市应急救援力量,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的专业化、科学化、实效化水平,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4支、社会救援队2支。
3.《推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高位推动,形成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共识。2020年11月,市四大班子领导召开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务虚会。会议重点论证在我市举办民办高中、民办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办学方向、办学路径、要素保障等情况。基本达成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共识。二是大力推进,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谋划“十四五”教育布局,研究我市民办教育发展重点,成功引进江苏教育集团来宁办学。针对我市无高等院校的空白,积极谋划本地应用型高校建设,与浙江中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动对接,筹划建设安徽资源与环境职业学院。三是加强师资,帮助民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择优选派一批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支教。如2020年9月,一次性选派原第二初中80名公办教师到新时代实验学校支教。注重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培养,将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推动民办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落实政策,扶持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我市民办学校义务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民办高中阶段学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和贫困生资助;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实行补助、教师社保补贴和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奖励。
4.《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冲刺迎检工作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健全机制,全面保障。2020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市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分别召开了专项督查、协商部署会。市委书记、市长等市级领导每周下沉一线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市创城指挥部“五人领导小组”先后7次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议题31个。创新建立基层治理六级体系,选派14名科级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建立了4380人的楼道长队伍,强化社区创建组织引领。二是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对标施策,扎实开展“5+3”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突出、公益宣传档次低、对标达标不准、重点项目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投入“清清亮亮”资金2000余万元,全面完成4229个楼道的提标改造。累计清理楼道内、平层上、楼栋间以及小区边角等卫生死角垃圾1.5万余吨;清理墙面“牛皮癣”6800余处;整治强弱电线路175千米;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2300组,增设充电口1.7万个;增划机动车停车泊位80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2.9万米。三是文明引领,强化宣传。坚持正面引导、负面约束两手抓,组建实地指导专班,逐点位开展指导检查,下发督查交办单242份。对不文明驾驶、不文明停车、不文明养犬等12项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曝光不文明行为23期。推出“文明宁国”微信公众号,设立“好人一条街”,出台2020版宁国市民公约和“宁国市文明行为20条”,发布文明创建新闻197条,“文明宁国”等新媒体累计发布信息1000余条。探索开展“烟头不落地,宁国更美丽”有奖兑换活动。四是聚焦重点,全力攻坚。网上申报工作方面,组建创城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两个申报工作专班,试行重点说明课题部门负责制。历时116天、7轮组稿修改,提交说明报告117个、图片450张、部门意见33项、统计表格13份。问卷调查工作方面,先后两次召开市领导调度会,4次发动全市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楼道长深入楼道宣传创建知识、征集群众建议,印发文明手册10万册,提升群众创建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5.《加快推进“8.10”灾后集中安置区建设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完成安置区建设。针对乡镇缺少相关技术人员问题,住建部门安排专业技术队赴甲路、霞西、南极进行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安置房排水管网走向、山体护坡治理等工程问题。同时约谈施工企业,督促施工队倒排工期、加快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霞西、南极、甲路均已完成集中安置区公寓楼项目及附属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居住需求。二是明确房屋价格。针对公寓楼售价过高,超过安置户心理预期问题,住建局会同属地乡镇、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就安置房处置价格进行了会商,明确了农户公寓楼出售价格建议。三是加快资金支付。截至目前,已发放灾后农村住房扶持资金4100万元,后续建设款项通过增加预算据实拨付。
6.《加快推进云梯乡文旅融合发展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指导。按照“畲族风情+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总体要求,结合全域旅游、千秋畲族村特色村寨等发展规划,将畲族文化和旅游要素融入到省级中心村村庄规划、云梯畲族风情小镇总体规划及宁国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依托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包装云梯畲族特色风情小镇、云梯康养旅游、天龙谷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引资。二是突出畲族特色文化。坚持以畲族风情旅游小镇建设为抓手,巩固提升畲乡旅游和特色村寨建设成果,形成浓郁的畲族特色氛围。新建云梯村、白鹿村、千秋畲族村特色村标;引导建成以畲族特色为主题的一批特色农家乐。鼓励畲族村寨群众平时穿戴畲族服饰,营造畲族村寨氛围。与浙江景宁公司形成合作关系,统一订制、设计云梯畲乡畲族服饰及畲族工艺品,并在千秋畲族村畲族农产品展销中心展示、销售。云梯畲族乡小学自编教材并开设畲语教学和畲歌传唱课程,自编校本教材《说畲语》、《唱畲歌》。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安徽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畲族服饰、畲族语言、畲族文艺等方面合作研究,推动畲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信、文化节庆活动等平台,发布并推介云梯畲族乡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景点、农特旅游产品、商品等。2020年开展“健康旅游 美好安徽”云游花溪谷大型网络直播活动,提高了宁国云梯畲族乡文旅融合的媒体曝光度。9月份,邀请畲族人员参加第五届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畲族文化。
7. 《加快推进全市项目建设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不断深化对外合作。加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依托其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推进全方位合作,获批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依托中鼎集团海外并购合作优势,筹划并启动建设安徽(宁国)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吸纳德国和欧洲关联企业反向投资。广泛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博会、上海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等展会。二是有效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积极开展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摸底清理工作,处置闲置低效土地和“僵尸企业”用地共720亩;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整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预留重大项目用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空间支撑。三是加强项目引进预审管理。建立项目实地考察制度,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深化项目联合预审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能耗等要求的一票否决,坚决做到“五不招”。四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推行审批服务“四个办”,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时限由原来3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推进并完善告知承诺制,为重点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借助开发区“标准地”试点契机,加强环评、能评、水土保持等区域评估。五是积极谋划项目。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通过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8. 《进一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协商意见》办理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领导组,下设排查甄别、金融协调、政策扶持、打击逃废债、司法破产5个小组,全面负责“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二是深入摸清家底。对已关停破产、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土地厂房使用、债权债务、法律诉讼及职工安置等情况,建立“僵尸企业”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纳入名录库企业75家。三是分类推进处置。综合产业政策、企业前景、致困原因等因素,对风险企业进行精准分类,实行“精准滴灌”式处置。我市累计完成“僵尸企业”处置69家,盘活闲置低效土地2978亩、厂房77万平方米。四是创新联动机制。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执行程序中发现符合破产原因的被执行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探索税务、人社、供电、国土等部门作为“僵尸企业”破产的申请人,推动破产申请主体多元化。建立“破产案件”绿色通道,探索破产案件简易审理机制,倒排案件处理各环节计划,倒逼办案效率提高,实行网上拍卖和无底价拍卖,扩大拍卖范围、节约处置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加快盘活存量资产。
9.《关于全市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协调,理顺职能。医保会同税务、人社等部门建立了业务协调对接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比对,确保在代为办理期间征缴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二是基金扩面,应保尽保。2020年,我市城乡医保参保率已达99.14,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好城乡居民扩面工作,重点解决新生儿童、外出打工人员及外来常住人员的参保问题,确保应保尽保。三是强化监管,保障安全。建立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双控”考核机制,将医疗费用涨幅情况纳入协议管理,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保持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实现全市定点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医保云眼”监管全覆盖。四是落实标准,提速建设。将基本医保慢性病即时结报扩大到所有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和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为慢性病患者报销提供便捷服务。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打造医保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医保业务“一网办”。建立智能审核监控系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五是完善支付,创新方式。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实施范围,完善紧密型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机制,探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付费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总额预算下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国家级试点。
(二)19件社情民意办理情况。
19件社情民意涉及城市建管、环境治理、教育卫生、交通治理等各个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办理8件,持续办理11件。
如办理《关于优化宁国中学公交线路的建议》,国投公司第一时间对宁国中学周边公交线路进行了实地勘察,对原有的6条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确保有效覆盖校区范围及上下学高峰时间段。调整后的6条线路为公交4路、6路、7路、8路、17路,用以保障师生上下学高峰。同时为保障晚自习下课师生,安排1路、4路专线接送,确保校区周边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取得实效。
如办理《关于加强我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的建议》,教体局投入180万为全市学校更换了升降式可调节课桌椅近7000套。市内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切实增强视力筛查和防控能力水平〔市人民医院投入80余万购置眼科诊疗设备,健民医院先后引进眼科进口设备及专业视光学分析评价软件系统〕。2020年10月15日,全市启动青少年近视防控普查和抽查活动,预计2021年1月完成普查并建立学生体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