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55631526X5/202102-00078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1-02-04 16:45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规划计划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人社局 | 主题导航 | 劳动、人事、监察 |
信息名称 |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 内容概述 |
2020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两大主题,围绕打造“阳光人社、智慧人社、服务人社”三大目标,全力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获得荣誉
我市荣获安徽省B类县(市)创业就业绩效考核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我局荣获宣城市“人事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宣城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A级、宁国市“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征收征迁协保工作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综治)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2020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创业保持良好态势。我市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13489人,失业再就业人数2174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35元,转移农村劳动力5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开发公益性岗位310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255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3.58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84200元 (其中养老补贴596600、医疗补贴87600)。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2640人、补贴性培训7220人,技工院校招生520人,新增技能人才369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64人,职业技能鉴定7327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430.21万元。一是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贯彻落实“三津英才”、“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等政策文件,为企业招工引才提供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建立对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制度,成立“人社服务专员”,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引导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全面拓展人力资源市场。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全年共组织82场招聘会,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宁国政府网、宁国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各种信息媒介累计发布招聘会5期、推送54场H5。组织企业参加“第八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巡回招聘会”,积极拓宽人力资源引进渠道。巩固云南省镇雄县、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等劳务输入基地,积极与四川省西昌市等地对接务工人员来宁就业等工作。三是主动帮扶失业群体就业创业。强化失业预警和失业动态检测,继续实施企业普惠制岗位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整贷直发流程,提高放贷时效。四是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和落实支持技工大省建设系列政策,认真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引导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宁国市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研修。
(二)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142812、66414人、634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2504人,机关事业单位1253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4.3%、161.91%、100.1%、102.7%、104.6%。基金总收入15.51亿元、基金总支出40.05亿元、滚存结余3.47亿元。一是推进社保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用人单位参保,要求做到全员参保、全险种统一参保,努力构建惠及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规范社保待遇发放。规范发放各类社保资金,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预防工伤事故实施方案》,加大对工伤保险事故的预防工作力度。每月开展与民政等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各险种之间数据的比对工作,加大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和遗属资格的认证工作,坚持把强化社保稽核和基金监管作为规范提升社保经办工作的有效抓手,全年累计追缴108人,入库93.04万元;三是困难帮扶保障兜底。发放6468人次失业补助金和价格临时补贴政策105.3万元;全年为4930名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98.6万元,每月发放待遇共计724.71万元;发放6606名到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1882.98万元;发放3602名七个“老字号”代发生活补助990.94万元。四是推动社保信息化工作。人社网络覆盖全市19个乡镇(街道)、120个村(社区),建成社保卡合作银行“一站式”服务网点21个,全力推进人社待遇通过社保卡形式发放,综合利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等平台,建立集网上企业增减员申报、网上参保信息查询、网上社保跨区域转移、企业线上招聘、网上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免报直发等为一体的社保网上经办大厅,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趟,一次不用跑”,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我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一是做好人事管理服务工作。完成事业单位154人公开招聘及三支一扶人员招募(8人)及安置(4人)工作,配合组织部完成市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聘人员工作;核准15家事业单位新的岗位设置方案;全年完成3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调配;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二是做好工资福利发放工作。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和乡镇工作补贴,核定法院、检察院年度绩效考核奖金总量及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总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监管工作,探索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举办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业务培训班,对全市170余家单位工资福利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工资福利政策讲解及工资管理系统操作培训。三是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服务工作。以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切入点,按照“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理念,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宣传,组织企业开展校园招聘,积极为各类引进人才提供档案代管、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服务,按时兑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安家补贴等政策待遇;组织开展宣城市民营企业破格评审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工作,落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及省级评估、国检工作,会同我市组织部人才办完成宁国市“十四五”共享发展及人才发展课题思路研究。四是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企业职工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扩大技工学校招生规模,系统培养新技工;组织参加全省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比赛、宣城市家政职业技能比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围。
(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健全劳动关系监管机制。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和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服务。加强长三角调解仲裁区域合作。高效完成企业薪酬、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标准评估调查工作。新增劳动用工备案20530人次,累计录入阳光就业系统116216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截至目前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9件,已结案162件,期限内结案率95%以上,已调解和调解撤诉结案147件,裁决结案13件,其他方式2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超70%以上,终局裁决率达40%,调解仲裁办案系统案件上线率为100%。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建筑施工项目劳动用工执法专项检查;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积极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制度,累计收取93个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1729.0729万元。截止目前,日常受理劳动举报投诉案件238件,其中欠薪投诉案件222件,已完成处理202 件,共为855名劳动者追讨工资972.76万元(不包括春节清欠数据);社保投诉16件,已完成处理15件。三是做好企业职工退休核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强化会审环节,落实公示制度。累计办理退休、遗属审批等2353人,其中:正常退休1995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42人,因病提前退休(退职)23人,重核工龄46人,被征地农民退休141人,新增遗属105人,撤销1人退休审批。四是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建立与法律顾问、法院、公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174件,报送劳动能力鉴定申请426人;完成工伤认定1168件;完成行政诉讼6件。五是抓好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办结了37起自收和转办的信访案件。对11家劳务派遣企业开展督查,依法批准18家企业1423名员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229名员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批准8家和1家企业许可经营、延续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五)党建引领推动人社发展。一是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学习模式,结合人社比武练兵平台等学习载体,借助“互联网+”快捷、方便、实时、互动的优势,助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讲话精神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指导实践。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作风。严格履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和“回头看”活动,以身边发生的人社系统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集中学习研讨,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以党建带群建,以党建促工作,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自身建设强、群众工作强“双强”型党组织;积极开展服务提质增效、文明创建、困难户大走访、基层大调研等活动20余次。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人社系统的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人社服务专员”、“练兵比武”、“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等活动,提升人社服务质量。累计开展内控检查、窗口作风督查等活动4次,赴联系村、社区开展文明共建、慰问帮扶活动30次,赴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扫黑除恶线索摸排40次,进一步树立人社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五是做好全市重点中心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疫情初期,局党组率先安排部署人社系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并根据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选派、抽调20余名干部职工前往全市各社区参加全天候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竭尽全力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严格落实全市文明创建工作部署,圆满完成网上材料申报、劳动维权投诉电话接听、共建小区包保任务,荣获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三是精心谋划招商引资。不断充实招商部门力量,加强全体干部职工业务培训,积极做好信息收集、项目谋划等基础工作,全年招商任务基本完成;四是超前高效完成征收征迁任务。选派组织精干力量,超前谋划西津片区、高铁项目征收征迁协保工作,高效完成成2020年度西津片区征收征迁协保工作任务。目前,高铁征收征迁协保任务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三、经验总结、创新做法
(一)多途径服务企业用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及《补充意见》,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来宁就业和生活,加大工作力度激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宁国政府网、宁国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各种信息媒介累计发布招聘会5期、推送54场H5,定期举办“2+N”招聘活动,在四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建立劳务基地,通过内挖和外引等渠道全面形成企业用工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持续推进就业人才政策宣讲进企业,将流动仲裁庭开进企业“以案释法”。
(二)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最多跑一趟,一次不用跑”目标,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不断简化证明材料、优化办事流程,积极推行“互联网+人社”,我局在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网上办理”事项清单、开展专项行动保障劳动市场秩序、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等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练兵比武”、“人社专员”、“快办服务”三大行动,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干部的素质和技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三)多渠道助力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人社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人社部、人社厅及宣城市人社局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疫情防控人员工伤认定及待遇支付等工作。参与市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政策的制定,着力从实施援企稳岗、加强用工保障、延长社保办理时限三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持续经营。推行多渠道业务办理,助力疫情防控,积极做好人社窗口疫情防控安全措施,科学安排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人社业务网上办、电话办、邮件办,推行“不见面”服务,避免出现人员扎堆密集办理业务情况发生,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人社工作进展良好,但是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多变。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企业普工和技能型工人短缺。二是社会转型、历史遗留问题与社保政策配套衔接而引发的多种社会保障矛盾日益显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吸引力不强。三是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人才政策与苏浙沪等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才总量不足,留才机制不活。四是新生力量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建筑领域拖欠工资时有发生,劳资矛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易发频发。五是资源信息系统不能共享,各行业政策、证明材料、办理流程相互形成壁垒,“互联网+人社”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
四、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力求新进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化解信访隐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以“互联网+人社”提质增效,构建“阳光人社、法治人社、智慧人社、服务人社”。
(二)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进新成效。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和“2+N”招聘活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创业培训和就业工作,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压实任务抓好考核,开创新局面。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加强预防工伤宣传,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发办法。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稽核和监管机制,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四)坚持强化人才引领,探索新改革。着力加强考试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成人事招录和选调工作。重新核定各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配合做好机构改革转隶事业人员职称工作。贯彻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加大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破格评审工作力度。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和监管,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机制、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高定工资待遇有关政策。不断健全人才服务政策,赴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维护劳资合法权益,取得新突破。严格落实行业监管和属地责任,紧盯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欠薪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等违法行为。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集体协商、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完善养老保险退休审批会审、公示程序和重大疑难工伤认定案件与法律顾问、法院、公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协调力度。
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