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003256327G/202106-00098 | 组配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发布机构 | 霞西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1-06-09 12:14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信息来源 | 霞西镇人民政府 | 主题导航 | 综合政务 |
信息名称 | 霞西镇“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 | 内容概述 |
霞西镇“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
霞西镇位于宁国市中西部,距离城区18公里,中津河、皖赣铁路、扬绩高速纵贯全境,县乡道竹虹路是该镇一条通往境外的主动脉。全镇辖6个村181个村民组,2.35万人,面积204平方千米,耕地1000公顷,山场16667公顷,其中,毛竹3333公顷,年毛竹产量约200万根,茶叶400公顷,山核桃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石柱山、宁国抽水蓄能电站等优势旅游资源,“小三线”工业遗产、白茂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保存完好。
一、“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霞西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年”活动总体工作部署,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五年来,实现经济水平新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完成财政收入3367.7万元,年增幅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升。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管道、特高压输电线路、灾后恢复重建、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五年来,共协议引进资金1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412亿元,注册总部企业17家。五年来,实现乡村振兴新成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完成6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股东22248人,发放股权证书7012本,新增农村土地流转1300亩左右。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霞西省级中心村建设高标准通过验收。继续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27家,新增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宣城市、宁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为9和13家。申报“三品一标”认证5个,注册农场品商标5个、注册成立益农信息社6家,石柱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不断提升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合理发展稻田养殖350亩,新增香榧基地3000亩、新增设施蔬菜380亩,覆盆子、三叶青、黄精等一批高效中草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实现生态环境新优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扎实开展“增绿活绿用绿”行动。完成新造林2798亩,封山育林5500亩,森林抚育10.56万亩。深入推进河长制示范点创建工作,落实“三措施一要害”防汛抗旱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滥埋乱葬、“五清一改”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乱采乱挖、农民建房及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及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任务1221户。新建石柱村、虹龙村公墓、霞西村公墓。充分利用宁国抽水蓄能电站资源、“小三线”的底蕴和省级中心村的品牌谋好布局,有产业、有基础、有品牌带动老百姓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五年来,实现全域旅游新突破。坚持品牌引领战略,着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完成白茂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汤氏祠堂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为龙头的全镇旅游发展大规划。完成朱村村综合文化中心提升工程、石柱山景区“最后一公里”项目及汤家坝水利生态景观项目建设。成功举办“好山好水好霞西”、“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首届传统匠人工艺大赛、霞西镇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行咖走天下 诗画霞西”、霞西镇农民篮球赛等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在宁国全域旅游发展的热潮中发出“霞西声音”,集聚旅游项目人气。五年来,实现社会事业新发展。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5600余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3万余人次,续保率达92%。认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加强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抓牢抓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体镇村干部开展网格化摸排,共摸排外地来(返)宁796人,严格落实隔离制度,指导监督企业及农家乐稳妥复工复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师德师风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完成霞西村、虹龙村两个养老中心维修改造及标准化医务室建设,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完成各项重大会议期间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旅游、建筑施工等各个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利奇马”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修复道路路基40余公里,修建便桥20余座、钢构和混凝土桥涵8座,加固危桥6座,累计工程造价2740余万元。抢修人饮工程17处、抢修应急河堤38处、8690米,完成石河、上门2个集中安置区建设。五年来,推进政府建设新提升。推进廉政政府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五年累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1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人,另有16名党员给予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组织处理。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提高精细化工作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执行镇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舆情分析应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提高工作统筹能力,坚持稳中求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四次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宁国行动计划》,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五个年”活动,以灾后恢复重建为要务,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治理能力提升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提振精气神、砥砺新作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接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霞西”品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至2025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镇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大局稳定社会和谐。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递增不少于10℅,财政收入平均递增不少于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财政实力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力争将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提高,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三)、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深入挖掘辖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三线工业遗址保护修复工作,积极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高起点规划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依托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着力打造生态自然、底蕴深厚、功能完善、服务高端的全域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霞西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调处机制、社会预警体系、网络舆情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卫生与健康工作。关注民生,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完善保障体系。
(五)、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明显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全面改善集镇基础、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养老服务等各领域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十四五”期间重大发展、重点推进项目工作思路
霞西镇为典型的生态农业旅游乡镇,镇内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十四五”期间根据霞西镇实际,本着全镇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是:坚守一条底线,围绕一根主线,着力打造“两轴四区”发展新格局,共同绘就霞西发展新蓝图。霞西镇将重点围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工业拓展”四个维度,乘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东风,以发展新型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为龙头,拓展生态康养项目为手段,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电子商贸、绿色工业等并举的多元化联动发展的道路,到2025年,初步将霞西镇从传统农业打造成产、城、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绿色工业、生态农旅小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质升级。
(一)两轴经济发展带
打造以宁虹公路、466省道为纵轴的经济发展带,不断提升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高沿线治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持续推动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电子商贸、绿色工业多元联动发展。
(二)四大经济发展区域
1、朱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申嘉湖高速开工建设,中德智造小镇加速推进,朱村村高速枢纽、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凸显,谋划建设朱村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载体,加快引进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和扶持本市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入驻,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朱村高新技术园区谋划建设,将有效解决我市土地等发展要素短缺、工业发展业态合理细分、加快要素资源转换等问题。
2、虹龙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贸示范区
宁虹公路穿境而过,土地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较强,粮、油、茶种植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打造以虹龙村为主体的农林产品种植加工贸易示范区,鼓励非农主体投资产业,通过多元投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扶持潜力较大的产能较强的农业专合社或现代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新型的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为重点,引进优质粮食、经济作物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食品加工业,培育知名品牌,创名优产品。
3、“三山”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
石柱山、青龙山、羊嚎山“三山”文化历史悠久、传说优美,打造以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石柱村、石河村、上门村的“三山”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当地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的旅游资源优势,高品位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旅游发展业态,形成镇域小循环、全市大循环的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观光、研学体验、农家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4、“三线”红色文化旅游康养基地
“三线”文化特色鲜明,时代感强,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传承及“老三线”的历史文化背景,依托“三线”工业遗产、白茂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等优势人文资源,根植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康养中心等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康养基地基地。
四、工作推进措施
1、坚持党建引领,提供组织保障。
围绕党建品牌化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按照一村一品抓实各村党建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内容,达到村级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系统化,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效果;二是严格落实党小组三项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党员联系群众、党小组协商议事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打造优质平台队伍,发挥三个平台作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强化阵地保障。不断完善1311N组织体系,发挥党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志愿者服务队、四会(村民议事会 道德评议会 红白理事会 禁毒禁赌会)的管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水平。
2、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日常监管。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制定霞西镇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红线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制定详细的五年发展工作清单,明确各项工作具体责任人,确保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加强日常管理,不断增强管理力度,切实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继续优化网格管理和包保责任制,让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促进霞西发展这一目标,带领群众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实,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
3、找准核心定位,打造特色品牌。
霞西镇作为典型的农业旅游乡镇,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继续稳定支柱产业,打造农业品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更新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引进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技术培训实验条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为契机,适时分步骤推进石柱山旅游景区、抽水蓄能电站旅游景区、“小三线”旅游项目,大力开发精品旅游路线,根据农旅结合的旅游模式,打造霞西精品旅游品牌建设。
4、积极谋划平台,解决要素瓶颈。
充分发挥朱村村毗邻国家级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巧借中德智造小镇建设东风,积极谋划建设朱村高新技术园区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加大引入总部税源型招商力度。注重发挥霞西籍乡贤作用,以商引商,拓宽招商项目信息搜集渠道。争取引入一批高质量、低污染企业,不断推动霞西镇工业发展。
5、深化效能改革,提升服务能力。
不断“转作风、提效能”,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法制型、廉洁型政府为目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履行经济调节的和市场监督职能,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做到事前公示,事中调研,风险评估,规范决策程序,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