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5970934056/202105-00109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 发文日期 | 2021-05-19 09:38 |
发布文号 | 宁文旅〔2021〕35号 | 关键词 | 关于印发《宁国市2021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部门文件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 主题导航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通知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宁国市2021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内容概述 |
各乡镇、街道,市图书馆、市文化馆:
为做好我市2021年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工作,现将《宁国市2021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5月18日
抄送:市民生办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宁国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号),《宣城市2021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宣文旅〔2021〕1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宁国市2021年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对民生工程提出的要求,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实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全市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服务效能,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二、目标任务
1.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所有免费开放场馆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全市103个行政村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不少于103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实施内容
(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具体内容如下:
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一般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
2.文化馆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民间文化传承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3.文化站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二)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由县(市、区)统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全市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 1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四、资金筹措
(一)2021年,全市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按照免费开放运行情况、接待参观人次、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补助标准。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中央、省级、县级财政按照 6:2:2 比例承担。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二)全市103个行政村,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每村每年4400元,省以上和市县财政按8:2比例分担。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市文旅局履行文化惠民民生工程主管职责,乡镇(街道)履行主体职责,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2.落实责任。各部门各负其责,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督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文化惠民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使文化惠民工程成为群众欢迎、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
3.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拓宽民生宣传平台,完善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工程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村社区等基层工作网络,在提升为民服务效率和水平的基础上,丰富宣传内容,持续提升文化惠民民生工程的群众知晓度和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