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富村民口袋,先富村民脑袋”,“农民夜校”能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和致富奔康技能水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日,仙霞镇第一所“农民夜校”在孔夫村建成开班。仙霞镇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结合镇情村貌、因地制宜开办“农民夜校”,为村民源源不断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用“文化元素”涵养乡村振兴,让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突出群众需求,让教学计划“实”起来。借助文明实践“五单”模式,镇、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微信征集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对有学习需求的村民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原则,科学融入党章党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卫生健康、乡村旅游、文明新风等内容,为村民量身定制学习课程,每月对外公布、组织实施,在家门口、院子里搭建起学习交流平台,将“农民夜校”真正办成村民学习的“加油站”。
突出因地制宜,让教学形式“活”起来。孔夫村“农民夜校”以移风易俗红白喜事“新风堂”为主阵地,根据村民农时农事活动、文化程度、年龄阶段等不同类别,采取“固定课堂”教学与“流动课堂+网络课堂(微信、QQ、电教远教站点等)+实践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1+3”教学模式,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农民夜校”教学活动与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农民夜校”教学深入田间地头,实现了村民培训学习全覆盖。
突出技能培训,让教学内容“优”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核桃是仙霞镇主要经济作物,只有村民的种植技能提升了,产业发展才能开启“加速度”。孔夫村“农民夜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除聘请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教师外,还择优聘请了3名当地的种植能手、乡村电商带头人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加入师资队伍,将山核桃嫁接、施肥、修剪及农产品网络销售等技能培训“干货”带进课堂,为村民致富支妙招,献良策。
下一步,仙霞镇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贴近村情、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加大“农民夜校”的建设力度,持续为广大群众送理论、送政策、送技术,打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夜校”点亮新时代农村“夜生活”,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