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003255124U/202201-00076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民政局 发文日期 2022-01-10 10:11
发布文号 关键词 规划计划
信息来源 宁国市民政局 主题导航 民政、扶贫、救灾
信息名称 宁国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述

宁国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民生幸福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推进了各项民政事业发展。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机关党建工作体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持续、深入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年组织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集中学习30余次、专题研讨10次、集中宣讲5次、领导干部上党课8次、线上知识测试8次、微宣讲2次、专题座谈1次,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丰厚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切实促进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能力。组织建设不断规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项要求,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广泛开展谈心谈话,严肃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做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申请人的谈话和培养,加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持续开展“关爱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健康颐养”关爱特困供养老人行动、“童心圆”关爱困境儿童、“温情家访”关爱低保特困家庭、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寒冬送暖”关爱外来务工家庭生活困难子女等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以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建章立制,全面完成了巡察问题的整改任务,以巡察整改的新成效推动全局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各级实施细则,出台《宁国市民政局机关干部效能考核办法(暂行)》、《宁国市民政局机关效能督查工作办法》、《宁国市民政局编外聘用人员考核暂行办法》,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严”和“实”的作风解决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建立《宁国市民政局网络舆情回复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回复政务舆情信息,2021年以来,及时回复政民互动信息10条、市长热线21条、宁国论坛舆情信息2条。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民政局信息采集报送、审核发布和奖惩措施等相关办法,加强信息宣传报道,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着力提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21年共报送政务信息202条,在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学习强国、省民政厅、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农村版、宣城市民生网、宣城市民政局网站、今日宁国等官方媒体上发表文章180余次。

(二)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民政兜底保障能力

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坚持放管并重,强化季度督查,建立多维监督机制,确保审批权限下放规范有序。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畅通急难社会救助申请和主动发现渠道。探索建立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明确102名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和19个困难信息采集组,创新“摸排、评估、分类、分析”四级主动发现救助流程。制定《宁国市社会救助对象第三方核查及“温情家访”工作方案》,创建“你帮我扶暖山城”救助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心理咨询等服务,发展多元救助,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水平,实现照料协议签订、有集中供养意愿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住院护理保险购买三个100%目标。加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将符合条件的666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实现了生活不能自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政府购买第三方上门开展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全覆盖。完成40户特困人员家庭的房屋适老化改造。通过政府购买医疗巡诊服务为特困供养机构老人提供健康知识培训及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和急救服务,特困供养机构医疗和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低收入人口认定全面开展。组织各乡镇(街道)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困致困人口、支出型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库。截止目前,纳入低收入人口共计10572人,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统筹城乡、部门协同、定期更新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儿童及残疾人保障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权益。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施补专项行动,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效实施。不断创新救助方式,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携手相助、让爱团聚”为主题,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32平方米,在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奖补的形式,鼓励、支持各乡镇(街道)积极不断改善、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全年奖补20个城乡社区建设80余万元。城乡社区工作者待遇有力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若干意见》《建立六定工作机制激励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集中上调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标准基础上,建立误餐补贴、定期体检等制度,拿出3个岗位面向村(社区)两委干部定向招考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有效提升村、社区干部岗位的含金量。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6名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做大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蓄水池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的决策部署,鼓励各城乡社区因地制宜、结合本社区特点,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探索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津街道城东社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南山街道创业社区“五心服务”工作法入选全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宣城市唯一)。同时,鼓励各地继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社会工作深入推进。支持、鼓励广大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优势,积极链接资源、建构支持网络,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3月15日,主题为“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宣城市暨宁国市“江淮社工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港口镇西村村隆重举办。活动期间,我市开展了“社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揭牌、专题座谈会、专题讲座、乡镇主题宣传、“最美社工”评选表彰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为全市社会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圆满完成。高质量完成全市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观察员”、“ 定岗选举”和“一票选举”制度,实现了“三项制度”乡镇(街道)全覆盖。 “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 “交叉任职”、年轻干部、女性干部比例和学历水平得到提升,平均年龄、信访举报件数下降,其中“一肩挑”比例达98.33%“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0.08,较上届降低了3.2岁;信访举报案件数为零。社会组织管理规范有序。依法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随机抽查工作。会同公安、教体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了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对4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处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2家,指导成立社会组织党组织55家,完成名称核准营利性培训机构“营转非”2家,建成宁国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进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宁国市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工作。区划地名管理成效明显。有序推进“撤乡设镇工作”,拟定《宁国市撤乡设镇工作方案》,召开全市撤乡设镇工作部署会,按照职责分工要求,指导相关乡和部门做好工作准备。积极开展地名设标和城乡地名标牌专项整治工作。圆满完成浙皖边界线宁国临安段、宁国安吉段联合检查,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加大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引导和重点区域旧坟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实现了全市遗体火化率、村级公墓覆盖率、惠民殡葬覆盖率三个100%目标。结合殡葬服务领域“行业清源”工作,对农村公益性公墓收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出台殡葬全惠民政策,截止2021年11月底,累计拨付惠民殡葬奖励资金2225人次223万元(包含五例绿色生态安葬奖励)。总投资1050万,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30亩及骨灰堂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建成全省首家“生命文化教育馆”,并顺利开馆投入使用。婚姻登记服务提升。结合“福彩助家”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大姐”婚姻调解工作室,今年以来共开展离婚前心理疏导和婚前心理辅导41次,成功调和37对,登记合格率及群众满意度100%。养老服务智慧推动。投资100余万元完成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提升改造,完成智慧养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100%全覆盖。世行贷款项目宁国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即将开工建设。成立宁国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未成年人权益有效保护。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障我市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平台搭建,建立“1235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联动机制,依托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现有部门资源进行链接提供转介服务,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制度,实现儿童保护工作队伍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覆盖,有效打通儿童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四型”党建工作新格局。

融入中心工作,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民政工作重点,找准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践行“领导为干部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关系,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干部培训,打造“专业型”党务工作者队伍。坚持“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打造梯队式党务工作者队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对党务干部的专业化、针对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加强对后备党务工作者的管理培训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确保党建工作有效衔接。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带头型”基层党员。结合“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依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量化积分和“红黄榜”管理制度、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党员承诺践诺等措施,激励党员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型”党建工作方法。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党的建设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开阔新视野、打开新空间。搭建手机党建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党员交流群,进行在线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先进事迹宣传、党务信息公开、学习资料下载等,使手机成为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平台,成为党员的移动学习平台。打造“红色善行”机关党建品牌,围绕民政工作职能和“红色善行”党建品牌,开展“红色善行”温馨家访、“红色善行”健康颐养、“红色善行”福彩圆梦、“红色善行”幸福棉衣、“红色善行”寒冬送暖活动,把机关党建和民政业务深度融合,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干部向心力

(二)创新兜底保障方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抓手,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补充,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探索建立“智慧救助”平台,推行政府部门主导的物质救助与社会力量补充参与的服务救助相结合的“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构建4层环绕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严格落实基本生活救助各项政策,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制度的可及性、时效性、精准性。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协商作用,进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切实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多元化帮扶共发展。持续开展“党建+帮扶”志愿服务项目,引入社会组织、社工等力量,重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制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推动基层工作融合发展。启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骨干力量培优项目,采取 “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村(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整合政府、社区和社会资源,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站、邻里互助中心及养老服务站建设,以民政元素为特点,打造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为支撑,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基层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机构的联动机制,团结社会力量、调动积极因素,提升友善互助、向上向善的基层社会治理氛围。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尽快印发撤乡设镇工作方案,做好培训指导,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稳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情况纳入乡镇(街道)民生工程考核,促进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有效发挥。以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平台,开展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标准化培训。持续推进宁国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建设,探索失能集中供养中心(社会福利院)医养结合工作,建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试点,打造城市及农村养老服务品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打造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样本点,提升我市农村公益性公墓整体服务水平。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殡葬领域规范管理综合性文件,形成村、镇、馆、局联动模式,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引导、推广骨灰寄存堂建设。进一步发挥城市公益性公墓行业引领作用,提供树葬、壁葬、花坛葬、不保留骨灰(墓碑)生态葬等多样化节地安葬方式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打造生命文化教育馆“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举办殡仪馆开放日活动,积极争取安徽省殡协会员大会来我市召开,扩大宁国殡葬品牌影响力。延伸婚姻登记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抵制低俗婚闹,拒绝高价彩礼,弘扬婚嫁新风”主题活动;探索开展婚前辅导特色课程,帮助新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探索儿童福利工作新思路。整合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及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相关职能,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协作机制,完善我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

(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民政系统职工素质。

完善制度建设与管理。修订完善《宁国市民政局机关管理制度》,坚决整治“慵、懒、散、慢、拖、瞒”现象,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宁国市民政局机关干部效能考核办法(暂行)》、《宁国市民政局编外聘用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推动“闭环”管理工作方式,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力。开展“民政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以三会一课、专题党课、至善讲堂、民政大讲堂等形式,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干部职工上讲台”、朗诵比赛、职业培训等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力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适时开展轮岗交流,强化工作历练,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挖掘和树立民政先进典型,扩大民政工作影响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民政铁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