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000111222F/202205-00037 | 组配分类 | 规划解读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2-05-27 16:24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负责人解读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经信局 | 主题导航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信息名称 | 【主要负责人解读】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剑解读《宁国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 | 内容概述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按照“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健全市场主体“双循环”合作机制,深化“工业强市”战略,实现新起点上的二次腾飞,奋力争当安徽县域东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基本思路
1、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紧抓机遇,着力推动与长三角中心区各城市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协同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努力结成联系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深度参与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分工合作。以中德智造小镇(中德国际合作智能造产业园)建设为引领,以利用国际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对外投资及反向投资,积极融入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链。
2、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双轮驱动。“十四五”时期,我市依然要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要依托现有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突出招大引强,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更要注重创新驱动,走“科创+产业”道路,利用区域创新共同体资源,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大力引进科创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孵化,不断提升价值链位势。
(三)发展目标
1、实现规模再造。力争到2025年,全市的规模工业企业数达5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翻一番,突破千亿,力争年产值超50亿、20亿、10亿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10家和20家。
2、促进质效提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进全市产业结构向集群型转变、产品结构向高端型转变、产业质态向效益型转变、骨干企业向规模型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型转变、制造模式向低碳型转变。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创新平台达100余家,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40%以上。
(四)重点任务
1、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汽车零部件)带动作用,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产业互融,推动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地区开展产业协作,广泛融入区域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加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主动承接沿线中高端产业转移。积极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聚焦余杭未来科技城与安徽宁国两地产业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建设皖浙省际毗邻合作示范区建设。
2、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全省首批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省级先进高分子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发展平台,从零件向部件及总成的产业链条升级。大力实施耐磨铸件产业战略重组,推动耐磨铸件产业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方向及高端铸件、精密制造及成套设备与环保产业方向发展。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积极对接长三角未来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航天航空、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产业,鼓励企业从家电领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培养具有一定国内知名度的头部企业。深度挖掘循环经济产业优势,以司尔特为核心的新型肥料研发生产企业与以新型建材为主的节能建材企业,与宁国传统水泥产业相结合,打造一个基于废料及废物回收—处理—再利用为导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延长食品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云燕食品、詹氏食品为核心企业的食品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挖掘宁国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养殖种植,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长三角优质食品及农林产品供应基地。
3、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积极培育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港口园区规划布局的精细化工园区,依托江南化、锦洋氟化学等企业,以高分子及新材料为突破口,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引进技术含量高、安全性高、环保水平高及产出率高的的优质化工企业入园,将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未来宁国新的产业增长热点。大力培育高端机械装备产业,结合耐磨铸件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铸造产能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与自身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打造港口精密机床产业园。
4、全力拓展园区空间布局。坚持不懈抓好工业集聚区功能升级、体系配套,创优集聚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推进东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整体实现“工业重镇”向“工业强镇”转变,打造东片乡镇工业走廊,建设装备工业小镇;持续推动南山、河沥、汪溪、港口园区主阵地发展,加快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互促,实现宁国工业空间总体发展的“一梁四柱”(“一梁”指开发区、“四柱”指港口、中溪、梅林、宁墩) ,打造宁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着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5、推进企业扶大育强固本提质。加大企业分层分级培育力度,突出大企业龙头带动,鼓励规模企业上台阶,引导成长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加大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完善国家、省、市各类研发创新平台三级培育体系,实现企业做大体量,提升质量。
6、促进数字化赋能提档扩面。开展5G基站建设、IPv6建设和4G基站改建,力争到2025年率先完成全市城区、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同步推进6G信号试点覆盖。顺应国家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契机,立足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聚焦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大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数字产品项目引进力度,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力度,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大力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场景应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程,促进向宁国智造加速转型。
7、加速绿色制造提升引领。加快绿色工厂提档升级,深入推进绿色工厂管理全覆盖工作,完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绿色工厂提档升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8、持续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借助上海张江、合肥两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以及长三角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拓展柔性引才机制,构建项目合作、科技交流、定期服务等引才方式,依托离岸创新平台建立“人才飞地”。打造高水平企业家队伍,营造企业家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行业发展形势,定期为企业家组织讲座培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技能人才。
解读机关:宁国市经信局
解读人:马剑
政策咨询及联系方式:4036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