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2207-00037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2-07-15 16:51
发布文号 关键词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规划计划
信息来源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导航 农业、林业、水利
信息名称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述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粮食生产工作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2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9.79万亩,其中水稻6.49万亩、小麦0.99万亩、玉米2.03万亩、豆类0.12万亩、薯类0.16万亩,保证我市水稻、小班、玉米等种植面积稳定。二是科学制定全市粮食生产布局图。印发《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2022年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任务清单》、《2022年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实施方案》,《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手册》,组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冬闲田扩种油菜补贴的登记审核,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补齐粮食生产短板。三是建立保供蔬菜生产基地信息档案。召开特色农业(设施大棚)保险座谈及现场签约会,开展果蔬三新试验示范,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建设,扩大重要农产品播种面积。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成果。对原在册困难户和动态监测户共74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21年度纳入的宁墩吉宁汤某户经市、乡、村三级联动,落实帮扶措施4条,目前已实现稳岗就业,家庭生产生活状况稳步好转。二是优化基层网格,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今年以后,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村网格优化调整,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推广使用宣传工作,同时安排开展农村人口集中排查,印发了《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和《网格化监测手册》。扎实开展农村人口集中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农户按程序申报认定纳入监测对象,新增监测户59户141人,目前全市监测户共60户144人,覆盖19个乡镇54个行政村。三是坚持开展重大信息比对。开展部门数据信息比对,重点监测农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等,对出现重大变化情况,及时以工作提示单形式提示相关乡镇、街道预警,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核查和处置。至5月底,共提示166条防返贫监测预警线索。四是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2022年度,上级共下拨我市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13万元,用于支持畲族传统村落保护暨民族村寨建设、艺术乡村建设和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基本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已累计拨付支出项目资金181万余元。

(3)“两强一增”工作

科技强农方面。一是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引导7家企业与9所高校院所建立12项合作项目,与农科院土肥所签订《宁国市新型肥料产业科技特派团合作协议》。选派59名乡镇科技特派员、40名企业特派员、1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皖斛堂、明珍堂、天行健、司尔特4家农业企业入选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二是种业振兴行动。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1个、2021年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1个。设立光倒刺鲃国家级种子资源保护区保护站。三是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优质专用水稻生产项目已全部完成播种任务,截至6月底,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44万亩,新建设施大棚55亩,完成全年任务73.3%;食用菌产量2000吨,产值0.23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59%。顺安公司山门场肉鸡立体笼养改造全部投产,批养殖量达到45万羽,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完成公共品牌(宁国山核桃)、企业品牌(詹氏、山里仁)、产品品牌(“詹氏山核桃”“福庆全菜籽油”)推荐。新增1个有机农产品,完成3家茶叶主体绿色食品申报等工作。四是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高标准编制绿色食品产业链“两图两库”,制定山核桃产业振兴方案,宁墩绿色食品产业园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二季度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达11亿元。聚焦“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推进畜禽全产业链创建,云燕食品在供应、配套、运输等环节的6家上下游企业已全部投产,依托顺安公司形成“首农种—顺安养—海大的料—云燕销-司尔特处理”的产业发展闭环。截至5月份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达79家,实现产值75亿元,累计增幅16.9%。五是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建立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000亩,辐射带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2万亩,落实耕地轮作0.5万亩。午季农作物秸秆离田归集量5000吨,秸秆收储签约项目投资完成率达80%;已回收处理废旧棚膜等81.9吨,无害化处理地膜8.6吨,完成全年任务55.2%;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司尔特公司+养殖户”粪肥模式,确保完成商品有机肥推广3万吨工作,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设施配套率100%。六是数字赋农行动。港口镇整镇推进数字乡村工作,数字乡村平台标准模板已初步搭建,完成平台建设数据需求调研。建成安徽乾豚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数字农业工厂。截至目前,已报送数字农业场景2个、数字农业工厂2个,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812万元、同比增幅9%。

机械强农方面。一是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截至目前,我市农机企业已达12家;山核桃产业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拥有机械除草、病虫害统防统治、林间轨道运输、机械采打、山核桃脱蒲、破壳取仁等山核桃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并在全省率先推广无人机飞防、轨道运输技术。山核桃机械采收机通过安徽省专项鉴定,目前已批量生产销售。二是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速推进山地单轨运输机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单轨运输机已达15套,广泛应用到茶园、山核桃林区;新增安装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10组,新增粮食烘干设备5组,植保无人机达50台。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三夏”期间发放跨区作业证7份,投入联合收割机100余台,组建应急支援机收作业队,实现小麦机械化收获1.5万亩,油菜收割3.9万亩。举办农机系列培训会和现场会,培训农机手130人。霞西镇虹龙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完成加工、烘干车间、晾晒场建设,已拥有大中拖、植保无人机、谷物烘干机等服务农业生产全程的农业机械10台套,目前机库棚正在建设中。四是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出台《宁国市农业“标准地”改革试验方案》,以粮油、花卉、中药材和茶叶4种产业类型为重点,开展3种类型的农业“标准地”试点,共确定9个农业“标准地”改革试验点,试点面积达6800亩。目前相关试点项目资金已拨付到位,正组织实施建设。五是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完成县级、市级、省级线上审核7家,拟建设库容1335立方米。目前2家主体300余立方已开工建设,计划9月份全部完成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一是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开展“121”行动摸排工作,截止目前,共摸排105个村,摸排劳动力148269个,其中剩余劳动力3466个,通过对接实现就业人员885个。二是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小田变大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5.6%,300亩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31.8%。大力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截止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3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15个,共实施三变项目321个,培育引进改革主体70个,共有10个村进行分红,分红总金额达到402.85万元,分红人数3.3万人。三是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社会保障上半年共兑现各种补助资金2966.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万元。共兑现农业生产补贴830.99万元。四是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截止目前,新增注册家庭农场57家,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1802个,共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80个。

(4)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工作

稳步推进2022年度24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同时,围绕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向,开展了新一轮谋划工作,共谋划乡村振兴项目重点项目19个。

2.经验做法、创新做法

(1)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已就一期规划用地中的72亩进行了收储,此72亩地块符合集镇总体规划且为工业用途,满足组卷报批及挂牌出让的基本条件。一期剩余的130亩土地及二期300亩土地,也已开始收储前的摸底工作。第三方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稿编制工作,对建设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初步明确。拟平台公司和属地联合成立公司,以负责产业园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二是推进汪溪智慧牧业园区建设。聚焦产业集群,围绕三大企业(乾豚牧业、斯玛特禽业、博农牧业)打造汪溪绿色智慧养殖产业园区,已完成乾豚牧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和宁国市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申报工作;已完成博农牧业搬迁选址、环评、林地报批工作,启动土地流转等工作。三是做强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围绕茶产业、建成30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区域公共品牌“黄花云尖”;围绕中药材,发展宁前胡和铁皮石斛,建成宁前胡示范基地1000亩,实现亩均收入达0.6万元;围绕竹笋产业,规划东部笋业发展集群,支持绿色健康食品发展。

(2)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工作

一是以规划编制为引领。目前我市正在与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对接,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共同编制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进一步打破乡镇界限,强化片区概念、系统打造,推动整合各类资源联动发展。二是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市直单位遴选和乡镇自主申报,将6个示范片区的重点项目进行汇总,共梳理出2022年度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农旅融合、功能补全等8大类53个项目,2022当年投资额23.9亿元。其中2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类重点项目库调度,计划总投资52.017亿元,2022年投资额10.077亿元。

(3)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农村改厕工作。已完成13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年度任务完成率68.5%,优化完善“2251”厕所粪污清掏机制并保持常态运行。二是开展“四美一改”村庄清洁提标年活动。启动60个重点自然村庄整治,营造村与村之间的比学赶超的氛围,已完成35个村庄整治点建设。三是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启动2022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召开规划设计培训会,改厕、无功能房拆除、污水管网等基础工作平稳推进。四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和考核细则。采取“4+N”方式进行督查,即全年开展4次季度明查、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暗访,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在季度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激发各乡镇“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4)深入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组织发动、矛盾协调、土地代管、统一治理、统一流转等工作,更高效、更便捷。2021年以来,共建立村土地代管服务站29个。二是加快主体培育。2021年以来,全市共培育66名粮食类农村产业带头人,认定19家粮食种植农场为宁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宣城市级粮食类家庭农场和6家省级粮食类家庭农场。三是加强要素保障。按照“依法依规、农户自愿”原则,采取互换并地、整片代管、小田变大田等方式开展土地集中整治,利用扶持壮大村集体项目资金230万元,对实施撂荒地整治的村集体进行奖补,按照1000元/亩标准整治撂荒地2266亩。四是加强现状摸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撂荒现状全面摸底调查的通知》,初步拟定撂荒地整治三年行动与本年度实施方案,力争3年内全面完成撂荒地整治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完成撂荒地整治1700亩,完成年度目标的73.9%。

二、2022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周通报、月分析、季调度要求,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补齐工作短板。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拟举办全市乡镇、村乡村振兴负责人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一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扎实开展监测帮扶。消除监测对象“空白村”,开展常态监测帮扶,指导乡镇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落实落细监测对象帮扶措施,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四是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对省反馈的问题以及集中排查发现的问题,督促乡镇和相关市直单位进一步举一反三,扎实开展整改,逐项逐条核实销号,确保限时整改到位。

2.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做好稳一产、优二产、促三产“三篇文章”,强化对上衔接和部门联动,努力削弱疫情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不断推进宁国两大骨干和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调整用地规划并对成熟地块进行出让,同步开展项目立项、备案和规划设计工作,加快土地收储进度,加快推进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测绘、征地、分户工作,提供项目建设施工环境保障;推进山核桃产业振兴的三产融合,明确具体品牌宣传方案,加强品牌宣传。围绕畜禽产业链,做好补链强链工作。加快“首农种-海大饲料-顺安养-紫燕销-司尔特处理”产业链固链。围绕茶叶、中药材、竹笋特色优势产业链,支持小众特色产业发展,找回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培育经济新农人,鼓励农户发展种植。

3.项目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建设。二是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三是整合项目向片区倾斜,打造示范样板。四是提前谋划项目招商,全面开展“双招双引”工作,重点针对国内坚果头部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健全绿色农产品产业链。

4.聚焦农村改革。一是稳步实施好15个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壮大项目。按照“稳本金、保收益”基本原则,督促属地按时按质抓好项目实施。二是按照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为抓手,抓好三种类型、四大行业试点示范建设,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沟成渠”,切实推进我市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我市粮食生产任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