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003256263J/202204-00061 | 组配分类 | 部门项目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 发文日期 | 2022-04-25 18:18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市级储备粮保管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部门项目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 主题导航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信息名称 | 2021年市级储备粮保管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 内容概述 | 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开创粮食储备工作新格局。2、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2021年该项目主要内容有:计划安排预算资金28.2万元,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我委2021年该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情况总体较好。3、项目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该项目2021年度年初预算批复数28.2万元,无预算调整, |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开创粮食储备工作新格局。
2、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2021年该项目主要内容有:计划安排预算资金28.2万元,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
我委2021年该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情况总体较好。
3、项目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该项目2021年度年初预算批复数28.2万元,无预算调整,全年预算数28.2万元,预算资金拨付到位28.2万元,预算资金拨付到位率100%。资金使用28.2万元,主要支付保管费,预算执行率100%。
4、项目组织和管理情况
我委2021年度组织开展该项目,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市级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宁国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中期目标:通过实施该项目,补助承储企业储备粮保管费用;支持储备粮承储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1、目标设置
2021年度计划安排预算资金28.2万元,补助2021年承储企业储备粮保管费用,用以支持储备粮承储企业发展和减轻企业负担。
2、完成情况
2021年支付项目资金28.2万元,用于支付保管费用,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按照宁国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财绩〔2022〕71号)精神,对2021年度市级储备粮保管费项目支出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指标体系来源于《关于开展2021年度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财绩〔2022〕71号)明确的指标体系,包括项目决策、过程、产出、效果,其中项目决策20分,过程20分,产出30分,效益30分。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结合实际选择确定。本次评价实施了查阅资料、计算、分析性复核等程序,重点是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情况,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实施完成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效益进行评价,以评价预算项目支出的绩效状况、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评价组织
本次评价工作根据工作任务量,配备1名专职人员及项目承接科室工作人员,形成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工作分三个阶段: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评价实施和综合分析、撰写和提交评价报告。
2、质量控制
前期准备阶段组织评价人员学习政策法规和评价方案,统一评价原则和口径;现场评价由评价小组负责人负责控制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小组按质量控制要求提供评价报告及附表和相关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根据复核结果修改报告及附表,出具报告初稿,经我委组织会审后,根据会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评价小组负责人审查后签发。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一)综合评价情况
2021年度市级储备粮保管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基本较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二)评价结论
经统计分析,我委2021年度市级储备粮保管费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具体评分见下表:
项目
|
决策指标
|
过程指标
|
产出指标
|
效益指标
|
得分合计
|
标准分值
|
15
|
25
|
30
|
30
|
100
|
评价得分
|
15
|
25
|
30
|
26
|
96
|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可附表进行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满分15分,实得15分)
1.项目立项(满分6分,实得6分)
(1)立项依据充分性(满分3分,实得3分)
(2)立项程序规范性(满分3分,实得3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开创粮食储备工作新格局。
依据评分标准,项目立项得6分。
2.绩效目标(满分9分,实得9分)
(1)绩效目标合理性(满分5分,实得5分)
该项目设置了绩效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年度目标有: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具有相关性,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也水平,同时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基本匹配。
(2)绩效指标明确性(满分4分,实得4分)
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及满意度指标,其中产出指标设有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及成本指标;效益指标设有社会效益指标及可持续影响指标;满意度指标设有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指标明确。
依据评分标准,绩效目标得9分。
(二)项目过程情况(满分25分,实得25分)
1.组织实施(满分10分,实得10分)
(1)项目制度(满分5分,实得5分)
已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宁国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
(2)项目实施(满分5分,实得5分)
未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
依据评分标准,组织实施得10分。
2.财务管理(满分15分,实得15分)
(1)财务制度(满分2分,实得2分)
已具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2)资金使用合规性(满分10分,实得10分)
资金使用基本符合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宁国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拨付手续较为完备,符合项目预算批复的用途,未见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3)预算执行率(满分3分,实得3分)
2021年度实际支出资金28.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8.2万元,预算执行率=28.2*100%/28.2=100%。
依据评分标准,财务管理得15分。
(三)项目产出情况(满分30分,实得30分)
1.产出数量(满分10分,实得10分)
计划产出数量指标设有1项,即保管储备粮食6000吨,全年实际完成值6000吨,实际产出数量指标1项,实际完成率=1*100%/1=100%。
2.产出质量(满分7分,实得7分)
计划产出质量指标设有1项,即保管费用支出合规,实际产出质量指标1项,实际完成率=1*100%/1=100%。
3.产出时效(满分7分,实得7分)
保管资金及时拨付,项目实际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相符合。
4.产出成本(满分6分,实得6分)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0。
依据评分标准,项目产出情况得30分。
(四)项目效益情况(满分30分,实得26分)
2021年度该项目确保储备粮安全6000吨,,积极落实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决策部署,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依据评分标准,项目效益得20分。
2.满意度(满分6分,实得6分)
经评价了解,未见不满意评价。
依据评分标准,满意度得6分。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落实绩效运行监控,提高执行效益。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施“双监控”,对照年初批复的绩效目标,对影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主要指标进行日常跟踪监控,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收集和分析绩效监控信息,对偏离目标情况及时进行预警纠偏,提高执行效率和资金效益。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考评范围。在充分发挥历年开展目标考核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原则上应以5年为周期,实现部门评价重点项目全覆盖”的要求,结合2021年度部门评价工作,确定考评项目。三是加强结果运用,发挥考评效益。自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预算安排依据,通过自评了解到各环节问题所在,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并组织出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目标考核挂钩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绩效评价工作业务有待加强,评价指标体系有待细化。
七、有关建议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评价水平。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开展部门领导及经办人员相关的政策、业务工作培训和指导,优化相关指标,切实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