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1304-005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发文日期 2013-04-11 00:00
发布文号 关键词 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规划计划
信息来源 宁国市环保局 主题导航
信息名称 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内容概述

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1总则

1.1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依据、以总量控制为手段,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的角度,划定自然保护、农业旅游、高新产业和商务文化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开发要求。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区潜力,为宁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1.2规划目标

1)明确市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及经济发展状况,划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区分区规划:指出各功能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与制定措施,明确限制性产业与相关行业的环保开发门槛、不合理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环保执法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1.3规划编制原则

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快对受破坏地区的治理和恢复。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统筹发展、重视协调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着眼于市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从市域实际出发,根据其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规划,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总量控制目标和基于污染物排放的产业发展要求。

4)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市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级、省(市)级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变需求,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5)与其它规划相协调、衔接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注重与上一级规划相协调的同时,做好与其它相关规划尤其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1.4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

5)《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2006);

6)《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7)《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

8)《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

9)《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4);

10)《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

11)《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06);

12)《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9);

13)宣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6);

14)《宁国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5);

15)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20年远景展望》2006);

16)《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批稿)》;

17)宁国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2005);

18)《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2006);

19)《安徽省板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1999年);

20)《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2009);

21)《关于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2010);

22)宁国市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1.5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2010年;

近期:2011-2013年;

远期:2014-2020年。

1.6规划范围

宁国市整个行政区域,面积 2487km 22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端,东依天目山,西接黄山余脉,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座落在长江一级支流水阳江的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18°36′~-119°24′、北纬30°17′~30°47′,市域东西长 75.5km ,南北宽 55.3km ,总面积 2487km 2

宁国市西北距合肥市 212km ,西南距黄山市 120km ,东距杭州市 150km ,东及东南与浙江省安吉、临安为界,北及东北与宣州、广德相连,西及西北与旌德、泾县毗邻,西南与绩溪接壤。

2.1.2 地形地貌

宁国市属皖南山地丘陵区,地层构造上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过渡带,天目山屹立东南连绵不断,黄山余脉从西延伸入境,北部与宣郎广丘陵区连接,形成南高北低,东部向内腹地倾斜,丘峦起伏,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84.9%),夹有岗峦,河谷平原和小盆地(占总面积15.1%)。宁国市山脉以天目山脉为主,西部属于黄山余脉,千米以上山峰有20座,8001000m山峰有60座,最高点龙王山海拔 1587m ,最低为北部港口镇,海拔仅 30m ,一般海拔300500m。天目山主脉位于宁国市南部的皖浙交界线上,其间分布有崇山峻岭,并向腹地延伸,黄山山脉从旌德、泾县方向入境,经市境西南部向东南部、东北部延伸至宣州区交界地带。

2.1.3 气候特征

宁国市地处中纬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年日照总时数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9.1%,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823.7MJ/M2。历年平均温度为 15.4 ,年际变化幅度一般在14.816 .4 之间,变幅为 1.6 。常年最热月为7月和8月,月平均最高气温为 33.2,最冷1月份的月均气温 2.6,极端最高气温 41.1,极端最低气温 -15.9,历年平均无霜期226天。年均降雨量为 1367 . 9 mm ,年际变化大。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由于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上半年光、热、水同步增加、变化配合较好,特别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由于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在相同高度上又因地形、坡向形成光、热、水等条件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立体气候,既能满足特殊作物生长需求,又具备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木、高山生态农业的自然条件。

2.1.4 水文水系

宁国市大小河流共有949条,河道总长度 2103 . 8 km 。境内河流分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三条水系,其中以水阳江水系为主,分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流域面积为 2369 . 4 km 2,占全市总流域面积的97.5%

宁国市属全国水文区划中湿润地带的丰水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856 . 2 mm ,多年平均地表径流20.95亿m3,由旌德、绩溪两县流入的过境水量为3.87亿m3。全市地表水分布不均,平均地表水总量为17.37亿m3。全市地下水总量为5850m3

2.1.5 土壤

据《宁国土壤志》,宁国市土壤共分7个土类、10个亚类、38个土属、73个土种。红壤为地带性土壤,具过渡性特征,是市内面积最大的土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2.5%,广泛分布于海拔 65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台地带;石灰(岩)土为发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壤,占全市总面积的13.6%;水稻土主要集中在海拔 20 0m 以下,沿河两岸的畈、坡、岗、冲地上,水稻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8%,黄壤、紫色土、潮土合占全市总面积的2.9%。就土壤肥力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属于中等水平。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较低,全钾含量属于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2.1.6 植被

宁国市自然条件复杂,地跨天目山脉和宣郎广丘陵区,地形高低错落,自然环境呈立体结构特点,适于生物繁衍生息,因此,生物资源种类较丰富。宁国市植被分区上属于安徽省南部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多遭破坏,现仅有深山区有少量存在,大部分地区落叶阔树种渐占优势,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且多为次生植被。

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带性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中北部、北部和东部的人工马尾松林,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的灌丛,海拔 700 m 左右的天然草丛,在海拔 800m 以上山区主要分布着黄山松。此外,还有较大面积的杉木林、毛竹林、元杂竹林以及人工栽培的板栗林、山核桃林、油桐林等。珍稀群落主要有甜槠林、青钱柳林、毛红椿林、南方红豆杉林等。

2.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评述

2.2.1 社会发展状况

2.2.1 .1社会发展总体概述

宁国是江南著名古邑,千百年来,移民迁徙垦荒生息形成了宁国土著少,客藉多,五方杂居,风俗不一的市情和多元的移民文化底蕴,造就了宁国人豁达、包容的宽广胸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思维。

宁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农特名产荟萃,是驰名神州的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竹子之乡。较强的工业基础使宁国成为皖南最具影响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大自然赋予宁国的山清水秀、清新空气和宜人气候,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宁国最重要的特色。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县(市)首位,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县(市)之一。

2.2.1 .2行政区划与人口

宁国市辖8个镇,5个乡(包括1个少数民族乡)以及6个街道办事处(天湖街道办事处委托宣城市代管)。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1万人,占总人口的79.35%。人口出生率为7.61‰,死亡率为5.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9‰。

从表2-1“宁国市各乡镇2010年基本情况”可见,市域内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平原及省道宣城至黄山沿线附近,而山区人口分布较稀疏。其中市区所辖五大街道办事处集中了全市区超过1/3的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347.5/km2。此外,港口镇人口也较为集中,而地处山区的胡乐镇、方塘乡和云梯族乡等乡镇人口较为稀少。

2.2.1 .3城乡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0年宁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36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75元,比上一年增长16.2%。与2010年我省平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及宣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51元)相比,宁国市都走在了全省和宣城市的前列。

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1所,在校学生4.97万人;每百人图书拥有量24册;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1个,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为37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5人。2010年,宁国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人数超过30万人,参合率98%以上。


2-1宁国市各乡镇2010年基本情况

乡镇

总人口(人)

土地面积(km2

km2

人口密度(人/km2

耕地面积(hm2

全市合计

385779

2487.0

155

13164

西津办事处

56730

52.0

1031

434

南山办事处

31878

39.0

778

743

河沥办事处

31432

91.7

316

1087

汪溪办事处

23462

93.2

200

1120

竹峰办事处

7273

118.5

66

276

天湖办事处

5125

40.4

197

385

港口镇

34554

99.8

356

1467

中溪镇

26104

195.8

100

1121

霞西镇

23095

216.9

113

972

胡乐镇

14179

172.4

79

479

宁墩镇

15296

124.6

175

726

梅林镇

21457

159.1

153

1168

甲路镇

14670

214.7

73

366

仙霞镇

21641

116.3

159

945

方塘乡

14080

249.4

53

603

南极乡

11623

139.3

95

296

万家乡

14323

151.3

103

540

青龙乡

12785

158.2

83

271

云梯畲族乡

6072

54.6

119

165


2.2.2 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宁国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7亿元;第二产业79.2亿元;第三产业36.8亿元。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增长16.2%

全市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1亿元,林业2.4亿元,牧业8.3亿元,渔业0.9亿元。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4家,实现销售收入235.6亿元。各乡镇经济数据见表2-2


2-2宁国市各乡镇2010年经济基本情况

乡镇

工业收入(万元)

(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数(家)

农业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全市合计

2656411

314

87727

8475

西津办事处

138140

9

885

8554

南山办事处

1673301

126

3620

9095

河沥办事处

138886

26

3574

8945

汪溪办事处

150862

24

4344

8920

竹峰办事处

3088

3

1733

8239

天湖办事处

15738

2

2266

8352

港口镇

215117

12

5489

8822

中溪镇

136797

39

4065

8718

霞西镇

8423

5

6846

8046

胡乐镇

6174

7

5130

8457

宁墩镇

45616

15

2280

8112

梅林镇

48414

24

2643

8486

甲路镇

11043

4

7125

8351

仙霞镇

17575

4

2582

8679

方塘乡

1019

1

2202

7330

南极乡

32583

6

14280

9044

万家乡

2377

2

16021

8430

青龙乡

2512

3

1621

7838

云梯畲族乡

8745

2

1021

8646

2.2.2 .1农业与林业

201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3%,林业产值增长6.0%,牧业产值增长5.9%,渔业产值增长24.4%。全市粮食总产量8.28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1.25万吨,增长-15.6%;蔬菜9.25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1980吨,增长-6.6%;水果产量3894吨,增长-3.6%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 1597公顷 ,幼林抚育作业面积 6600公顷 ,年末封山(沙)育林面积 933 公顷 。当年人工造林面积 1197公顷 ,年末森林面积187. 4 千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量728. 6 万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721. 8 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75.3%

2.2.2 .2工业

2010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2家、亿元企业3家,总数达到262家和3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7亿元,增长28.2%。全年引进省外资金16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919万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89.4亿元,增长18.6%44个项目挤进全省“ 861行动计划。拥有3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家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了46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22619万美元,其中出口17632万美元。

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建成了科技孵化中心一期工程,新建 4万平方米 标准化厂房。全力建设河沥溪园区,完成了东城大道、振宁路道路工程,启动了支路网建设。编制了港口生态工业园发展规划,拉开了汪溪殷白新区框架,推进了梅林、东三角集中区发展。

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组建了耐磨铸件行业协会,被命名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2.2.2 .3第三产业

2010年,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增长18.7%,其中:分城乡看:城镇市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8.9%;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4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增长29.5%

外贸进出口。共完成进出口总额22619万美元,其中出口额17632万美元。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市通过深圳、温州招商推介会,组织小分队赴苏浙沪实地招商,承办山核桃节等形式,共引进省外资金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8.2%,其中工业项目102.0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6916万美元,增长36.8%

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约占全市GDP9.8%;接待旅游人数2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8%;接待海外旅游者6557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3%

2.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3.1 社会发展

2.3.1 .1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本世纪初,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大量的人口从丘陵、山地向土地较为平坦的地区集聚,对外表现为市域中心城镇明显极化,城市人口持续稳步增长。根据《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预测,市域总人口2020达到52万人。

依据《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对各城镇的积极发展、人口集聚、地域结构的分析:远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8%以上。

2.3.1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城镇体系规划,宁国市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域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农村集镇”的4级城镇等级体系,具体等级结构见表2-3

2-3宁国市城镇体系规划等级结构

等级序列

数量

城镇名称

1

市域中心城

1

宁国市区(辖西津办事处、南山办事处、河沥办事处、竹峰办事处、汪溪办事处)

2

市域中心镇

3

港口、中溪、甲路

3

一般建制镇

6

梅林、仙霞、宁墩、霞西、胡乐、天湖

4

农村集镇

5

方塘乡、南极乡、万家乡、青龙乡、云梯畲族乡

宁国市城镇空间格局为:以宁国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省道S104S215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人”字形城镇分布带,并形成北部、西南和东南三个城镇经济区。

1)北部经济区

包括宁国市区及港口、汪溪三镇。经济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塑料制品、化肥、电容器、水泥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城郊蔬菜业和花卉业,促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步伐。发展目标:努力建成以机电工业、轻纺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密集区。

2)西南经济区

包括甲路、胡乐、霞西、方塘、青龙三镇两乡。经济发展方向:依托青龙湾山水资源、板桥原始森林资源、胡乐红豆杉资源,大力发展集原始森林猎奇、水上冲浪、物种探索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业;依托山林、水体资源,积极发展竹林、优质茶叶、特色水产品及其加工业。发展目标:建成省道S215线上重要的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商品用材林和竹林产品生产基地。

3)东南经济区

括梅林、中溪、宁墩、仙霞、南极、万家、云梯四镇三乡。经济发展方向:以山林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及其加工业;以密封件、千斤顶、耐磨材料、电容器等产品为依托,积极发展机电工业;以特色林产品示范基地及加工园区为依托,促进观光林业的发展。发展目标:努力建成皖东南浙西北重要的经济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基地。

2.3.2 经济发展

目前,宁国市人均GDP达到33879.5元,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在2010年达到105040,在2020年预计调整为和55045;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2010年达到40000元以上,2020年预计达到8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在2010年已超过8000元,预计2020年达到30000元以上。

2.3.2 .1工业发展空间

积极拓展空间,优化工业布局,全力推进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升级按照统一规划、产业引导的原则,整合梅林、汪溪集中区等资源,作为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与南山、河沥园区共同形成开发区“一区多园”,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支持梅林园区发展电子电器产业,鼓励汪溪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按照“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的战略定位,高标准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将汪溪联合纳入其统一规划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使其成为宁国市的工业新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节能建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将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按照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着力转变东部各乡镇经济发展方式,严格项目准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鼓励东部乡镇分散布局的现有工业企业按照转型升级、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原则,逐步向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转移。将梅林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建设管理。对中溪工业集中区、宁墩工业集中区内适宜发展的区域,可结合现有工业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原则上不再新布局与产业集群无关的其他产业项目。

2.3.2 .2产业发展导向

1)工业

积极参与苏浙沪工业产品生产的合作,壮大骨干企业规模,保持规模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壮大汽车、摩托车零配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及家用电器配件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建材矿业产业、化工医药产业、塑料包装业、食品加工业、木竹制品业五大优势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业、纺织服饰业等潜力增长性产业,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2)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发展竹业、山核桃、茶叶、畜禽养殖、花卉苗木五大主导产业,对现有农业品种、品质、区域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以面向苏浙沪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重点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与产品群,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观光、休闲等功能,使宁国市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

3)第三产业

坚持培育内源与引进外源并举,大力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发展各类设计、文化传媒、动漫制作等创意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仓储及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实现从生活性服务业到公共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同时,构建先进高端、健康休闲、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休闲文化产业体系。

2.3.3 生态市建设进展与展望

根据《宁国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5-2020),宁国市到2020年将初步完成生态市建设任务,把宁国市建设成为经济较为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市。主要建设指标达到如下标准: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5 m2 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治理退化土地回复率达到95%以上;市域内水体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烟尘排放达标区达100%,农村使用清洁燃料区达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学校、生态村镇、生态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占全市学校的比重达95%,生态村镇占村镇总数的60%

3生态环境功能区要素评价

3.1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1.1 资源存量及利用情况

3.1.1 .1水资源

宁国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17.37亿m3,由旌德、绩溪两县流入的过境水量为3.87亿m3,水资源总量有21.24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 5488 m3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53万千瓦。小溪流急,落差大,实际可以开发电能5.08亿千瓦时。

宁国市总体水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主要问题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缺少工程调节,水资源可用比例较低,缺水严重,且受到水、旱灾害威胁。部分乡镇取水困难。农居一般依河而建,饮用水源多为河水,供水卫生难以保证。根据《宁国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宁国市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污染水、水质超标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3.1.1 .2土地资源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测算及历史数据分析,全市土地利用类型详见表3-1

3-1宁国市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土地利用类

面积(km2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km2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km2

城镇用地

8.66

茶园

79.30

有林地

1360.58

工矿用地

15.34

果园

81.62

灌木林

330.57

农村居民点

55.77

桑园

1.47

未成林造林地

159.18

农用地

186.18

其它园地

6.78

水域

62.13

菜地

9.64

草地

107.65

迹地

22.13

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86.18平方公里,垦植系数10.26%,人均拥有农用地0.735亩。同时,全市中低产田、园地和林地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主要问题:耕地总量小,只占土地总量的7.5%;且耕地分布不均,质量差异明显;亦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占用耕地,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3.1.1 .3矿产资源

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6多个矿种,其中包括煤、石煤、锰、铜、铅、锌、钨、钼、铀、金、银、钒、熔剂灰岩、石英岩、石英砂岩、萤石、陶土、膨润土、石棉、水泥灰岩、花岗岩、软质高岭土等,矿产工业储量约为10亿吨,预测资源储量达34亿吨。陶土矿储量全省第一,紫砂陶属省内独特产品;水泥石灰石和配料储量大、品位佳;溶剂石灰岩、石英砂岩、透闪石棉为国内唯一产区。全市118处矿床矿点,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占优势,建立了以宁国海螺集团、皖南矿务局港口一、二矿、虹龙石棉矿、庄村萤石矿等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矿山企业。

主要问题:开采利用方式粗放、开采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不高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矿产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矿山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滞后。

3.1.1 .4森林资源

宁国市拥有林业用地面积为 185033公顷 。其中:有林地 136058公顷 ,占林地面积的73.53%,主要分布在方塘、青龙、胡乐、甲路、霞西、梅林、中溪、仙霞、南极等乡镇;灌木林面积 33057公顷 ,占林地面积的17.87%,主要分布在梅林、霞西、甲路、方塘、万家、青龙、竹峰、中溪、宁墩等乡镇;幼林地 15918公顷 ,占林地总面积的8.6%,主要分布在中溪、宁墩、霞西、青龙、天湖等乡镇。全市森林覆盖率75.3%

宁国市天然森林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全市森林资源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西部及西南部地区西津河流域及港口湾水库库区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为主,兼有部分人工针叶林;东部地区东津河流域以经济林、竹林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中部地区中津河流域以经济林、竹林、杉木林为主,边远山区有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北部地区水阳江上游地区主要以元竹、马尾松和外松人工林为主,间有部分次生阔叶林分布。

宁国市已知树种有46100143种,其中建国后从外地引进树种主要有青冈栎、苦槠、甜槠、石楠、紫楠、木菏、石栎等;落叶阔叶树种主要有麻栎、白栎、小叶栎、栓皮栎、黄檀、枫扬、榉树、皂荚、映山红等;针叶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竹类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苦竹、水竹、阔叶箬竹、箭竹、早竹、方竹等;稀有珍贵树种有红豆杉、青果数、杜仲、银杏、香榧、金钱松、凹叶厚朴、青檀、红椿等;栽培树种主要有杉木、毛竹、栎类、板栗、山核桃、青檀等。在林种种类上,变化不大,但树种数量有所变化,如南方红豆杉、香榧、香果树、南方铁杉、凹叶厚朴等稀有珍贵品种有逐年减少趋势。

主要问题:森林林分质量不高,森林林分中单纯的针叶幼、中龄林林分比例大,结构复杂的天然次生林林分不多;可开采森林资源少,林分低龄化的矛盾突出;大量无蓄积幼林和大面积经济林的生态功能十分突出;集体林区不合理的采伐方式依然存在,森林火灾时有发生。

3.1.1 .5生物多样性

全市已知野生植物资源有1621700多种,主要包括材用、果品、蔬菜、淀粉、油脂、药材、纤维、栲胶、香料、饮料、蜜源、花卉和工业原料等类型。宁国已查明的树种46143种,包括常绿阔叶树种34种、落叶阔叶树种102种、针叶树种26种,竹类33种;全市山野食用菌73215种,中药材品种869个;国家、省级保护珍稀植物1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一级保护的南方红豆杉和二级保护金钱松、香果树、杜仲(原生种)、南方铁杉、青檀、凹叶厚朴、等10种。

全市野生动物5290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51种,包括金钱豹、黑麂、豹、白颈长尾雉、猕猴、短尾猴、赤腹鹰、红隼、斑头鸺鹇、大鲵等。另外,全市名特优产品种达100种,主要包括林特产类(如山核桃、板栗、香榧、甜槠等)、茶果类(如茶叶、青梅等)、蔬菜类(如笋干、香菇、白花菜、蕨菜等)、中药材(如宁前胡、覆盆子、宁国贝母等)、花卉类(如玉兰、宁国牡丹等)等。其中山核桃、青梅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

3.1.1 .6旅游资源

宁国市旅游资源丰富,围绕市区分布于各个乡镇。种类丰富的地文景观有板桥自然保护区、青龙湾风景区;生物景观资源有山核桃林、千亩银杏园、万亩甜槠林、成片香榧林及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等;文物旅游资源有仙人塔、仙人洞、千秋关、通灵寺等为代表;另有旅游度假区恩龙山庄、霞西石柱风景区月亮湾旅游区和道场坪生态观光区等。依托宁国特殊的山水资源,努力在近中期形成“生态休闲”、“生态运动”、“生态乡村旅游”、“生态观光”四大生态旅游产品,五到十年逐步形成拥有较完整生态旅游产品序列,长远将沿交通干道形成宁国“人”字型的生态旅游格局,创建真正的宁国“生态旅游”品牌。

宁国市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本地旅游资源被屏蔽在黄山、天目山两大山岳型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阴影区内;第二,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与作为接待中心的城区存在交通障碍而产生的空间分割,同时,缺乏与城市客源地相联系的直达旅游快速通道;第三,旅游产出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3.1.2 环境容量

3.1.2 .1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水质目标约束条件下,水体自然状态所能承受的污染物负荷。本规划设定在90%保证率最枯季的水文条件下,以起始处污水排放口为虚拟排污口,并在60%以上计算河段满足水环境目标水质情况下,采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开发的全国统一使用的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软件(具体公式如下所示),对宁国市境内一、二级河流选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CODNH3-N水环境容量计算,具体计算参数和结果见表3-2

1)河流一维模型

式中: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x——沿程距离,km

K——综合降解系数,1/d

C——沿程污染物浓度,mg/L

C0——前一个节点后污染物浓度,mg/L

2)水环境容量计算

式中:Wi——第i个排污口允许排放量,t/a

Ci——河段第i个节点处的水质本底浓度,mg/l

C——沿程浓度,mg/l

Qi——河道节点后流量,m3/s

Qj——第i节点处废水入河量,m3/s

u——第i个河段的设计流速,m/s

x——计算点到第i节点的距离,m

由表3-2可知,宁国市域范围内长江流域一、二级河流的CODNH3-N理想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948t126t,就目前宁国市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市域范围内地表水体仍有一定的水环境容量。

3-2宁国市地表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

计算单元

流域

河流等级

河段长度

km

河段平均宽度

m

河段平均深度

m

河段水质目标

90%保证率

降解系数K1/d

入河系数

环境容量(t/a

流量(m3/s

流速(m/s

COD

NH3-N

COD

NH3-N

西津河

长江

94

38

0.89

2.3

0.1

0.18

0.1

0.8

901

30

中津河

长江

25

30

0.61

1.4

0.1

0.18

0.1

0.8

209

6

东津河

长江

69

35

0.78

5.2

0.1

0.18

0.1

0.8

1707

56

水阳江

长江

21

50

1.21

8.9

0.1

0.18

0.1

0.8

1131

34

3948

126

3-5宁国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序号

功能区代码

流域

水系

水体

水域

长度/面积(km/km2)

控制城镇

现状使用功能

现状水质类别

规划主导功能

功能区类型

目标

水质

断面名称

断面级别

备注

1

FC340034188101

长江

水阳江

水阳江

进坞岭——东、中津河交汇处

36.00

宁国市

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区

鸡山

中津河

2

FC340234188101

长江

水阳江

东津河

铜岭关——沙埠

46.00

宁国市

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区

沙埠

3

FC340234188102

长江

水阳江

东津河

沙埠——庙尚村

8.00

宁国市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区

滨口

4

FC340234188103

长江

水阳江

东津河

庙尚村——河沥溪大桥

0.70

宁国市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区

东津河

省控

5

FC340234188104

长江

水阳江

东津河

河沥溪大桥——东、西津河交汇处

4.30

宁国市

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区

农药厂

省控

6

FC340134188101

长江

水阳江

西津河

刘村坝——西津大桥

8.00

宁国市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区

刘村坝下游

省控

7

FC340134188102

长江

水阳江

西津河

西津大桥——广通坝

0.70

宁国市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区

西津大桥

省控

8

FC340134188103

长江

水阳江

西津河

广通坝——东、西津河交汇处

5.00

宁国市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区

广通坝

9

FC340134188104

长江

水阳江

西津河

港口湾水库

32.80km 2

宁国市

源头水

源头水

源头水

10

FC340134188105

长江

水阳江

西津河

港口湾水库大坝——刘村坝

4.20

宁国市

饮用水源

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区

刘村坝上

省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