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003255900R/201211-00701 | 组配分类 | 部门预算情况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 发文日期 | 2012-11-12 00:00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预算执行 预算草案 报告,部门预算情况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财政局 | 主题导航 | |
信息名称 | 关于宁国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内容概述 |
关于宁国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4日在宁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国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宁国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运行态势良好。
(一)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70368万元,占年初预算245000 万元的110.4 %,比上年增加69302万元,增长34.5 %。完成财政支出256007万元,增加70681万元,增长38.1 %。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2011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82810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86216万元。
(三)社保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2011年,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8307万元,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0384万元。
(四)财政工作情况
1、突出增强财力,全力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全市重点企业、税收大户及其他纳税人税源信息数据库,密切关注重点税源变化趋势,实行动态管理,使税收征管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二是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协调解决征管难题。三是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依法治税,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管,做到应收尽收。四是面对政府融资平台关闭,资金异常短缺的严峻形势,对内加强调度,对外多渠道融资,从而实现了“保信用、保运转、保民生、保在建项目”的目标。五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益,参与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全年拨付企业扶持资金13000万元。六是创新担保模式,做大担保规模。全年共为189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80966万元,在保业务144笔,在保余额71216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前金融规模紧缩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突出改善民生,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改善民生及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向教育投入力度。二是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三是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调度资金用于廉租、公共租赁、棚户区改造及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效解决了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3、突出强农惠农,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支农投入结构,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技推广等支农重点,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向上争取支农项目资金等形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年向上争取农林水事务专项资金16900万元,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二是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全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防灾、防损功能,激发了农户种养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达10360万元,惠及农户10万余户;全年发放农民购买家电下乡补贴192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620万元,家电下乡兑付率及家电以旧换新审核率均达到100%。
4、突出科学理财,全力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一是将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结合起来,做好综合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使有限的财力更好地满足公共需要。二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覆盖率,科学设计绩效评价制度量化体系,对全市涉及民生且群众受益面较广的9个项目进行了支出绩效考评。 三是不断拓宽采购渠道,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制定实施了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镇区合一”财政管理体制、中溪镇“扩权强镇”财政管理体制及第六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了新一轮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二、2012年预算草案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2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12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围绕“五年大变化”战略目标,继续坚持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为工作基调,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大财政总量,增强财政实力;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财力保障。
2012年预算安排的原则:
积极稳妥、依法理财。收入安排保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体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优化结构、保障重点。按照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农村改革与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支持城市建设与服务业发展。
厉行节约、压缩一般。除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按法定增长比例及有关政策标准安排外,其他支出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与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政府财力相适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注重绩效、科学精细。增强支出绩效意识,强化支出责任,大力推进绩效考评工作,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1、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确保完成收支任务。一是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积极开展调研,预测分析收入来源和增长点。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确保应收尽收。严格各项非税收入管理,挖掘增收潜力,完善资产管理平台,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监管。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收入任务。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统筹安排各类基本建设资金,突出重点、优化投向,加快推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支出管理。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从严控制公务接待、会议庆典、因公出国、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逐步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2、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支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放大政策效应,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支持园区建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促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好减轻企业负担、帮扶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三是抓好政府投融资工作。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通过引进民间投资、企业投资、社会投资、“BT”建设等市场化方式,促进规范管理,引导社会投资稳步增长,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3、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一是筹措资金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与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工业基础,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落实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加大教育、文化、计生等社会事务投入;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房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三是支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深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新能源、农村饮水等项目建设。
4、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细化市本级部门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深化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将绩效考评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效衔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拓宽预算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着力打造阳光透明财政。二是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加大直接支付力度,提高财政资金支出透明度;进一步加强结余资金和专户管理工作;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财政支付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积极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提高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采购资金效益。四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开展财政同步监督和专项检查,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审核力度,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五是强化财政风险防范。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实时监控、统计制度,加强政府债务分析预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六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快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财政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七是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文明形象;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增强财政机关干部廉政勤政意识;创新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本领。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科学理财、扎实工作,确保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加快实现“率先小康、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