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将优先在地铁、商超、学校、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同时鼓励将AED地图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有效衔接、协同联动。
优先在这些公共场所配置AED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50万人因心搏骤停导致死亡,心搏骤停后的4分钟内是急救的黄金时间,而AED是一种普通公众也可掌握操作的救命“神器”,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院前心肺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减少病人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加强AED配置规划。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科学规划公共场所AED配置,原则上配置比例达到每10万人10台。
通知指出,优先在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铁路列车、飞机以及交通场站,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工厂车间、城市广场、养老机构、社区、体育和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商超、酒店、旅游景点、学校、幼儿园等人员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和警车、消防车等应急载具内配置AED,逐步推进配置工作。
推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AED地图
《通知》要求,统一AED设置规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要求,统一AED标识、包装内基本配置、保护外箱或机柜以及安装位置设置规范。
推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AED地图,通过地图软件、小程序、皖事通等自动定位、更新、显示和导航周边地区的AED,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的AED地理位置服务。鼓励将公共场所AED地图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有效衔接、协同联动。
在AED管理维护方面,《通知》要求,每台AED设置场所要有专人负责,对AED设备状态、耗材状态及效期、位置及剩余使用年限、急救物品效期、机箱耗材、机箱位置、机箱电量、通讯日志、标志标识等进行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设备紧急时刻能取可用。鼓励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远程管理系统,对AED运行和维护保养实行实时监控管理。
通知还要求各级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和公立医院等按照各自职责,面向公众开展心肺复苏(CPR+AED)等急救技能培训和健康宣教工作。探索将AED使用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体育课教师、班主任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鼓励按照每台AED培训10名急救志愿者的比例,指导AED设备配置单位建立志愿者队伍,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