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23347876T/201904-00084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天湖街道办事处 发文日期 2019-01-11 00:00
发布文号 关键词 【政策解读】2019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 宁国市天湖街道办事处 主题导航
信息名称 【政策解读】2019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内容概述

【政策解读】2019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019年1月1日在宁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陈良龙

一、2019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目标
  (一)2019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9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环境看,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虽然中美停止加征新的关税,但后续影响还需密切关注;对比国内,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较快,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势头良好。从政策机遇看,国家层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面临挑战看,环保压力加大、用能空间不足对传统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准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对财源支撑后劲有所不足,以消费促增长压力逐渐加大。
  (二)2019年工作目标
  2019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市十四届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决策部署,实施“五大战略”,优化“五大生态”,按照“领跑安徽、比肩苏浙”主基调,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质效动力变革年、乡村振兴推进年、全域旅游提速年、开放合作深化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实现“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2019年工作举措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1.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一是壮大实体经济。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5条,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5亿元以上。优化“1+1+5”财政奖扶机制,用足“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等上级政策,扶持更多优质企业发展。实施企业分层分类评价,力争全年培育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加快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新增各类省级以上商标名牌产品12件。二是破解要素制约。坚持“亩产论英雄”,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力争处置僵尸企业20家以上,盘活土地1000亩以上。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晨光精工、安泽电工上市步伐,引导锦洋新材料、东波紧固件启动上市工作,力争实现直接融资20亿元以上。加大本土人才回归和外来务工人员引入,鼓励安材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多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2.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坚持工业主导。打造以中德智造小镇为引领的千亿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中鼎减震迁扩建项目建设,建成永泰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二期、亚新科工业园二期、萧山工业园。打造以凤形、聚隆为龙头的百亿耐磨铸件和精密铸造产业,实施铸造企业绿色化改造,嫁接引入高端承接的精密铸造项目。打造以安泽、源光、飞达为龙头的百亿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打造以司尔特精准农业为龙头的百亿循环经济产业,加快司尔特新型肥料、皇华二期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打造以亚夏总部为龙头的百亿服务业产业。加快宁国“智谷”双创平台建设,鼓励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赛宝、华测、科创中心等为企诊断服务水平。推进现代物流商贸产业园建设。三是促进农业转型。打造以紫燕、詹氏为龙头的百亿食品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化加工。实施山核桃产业五年振兴计划,推进竹子、茶叶、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转型发展。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以上。
  (二)深入落实“六稳”政策,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积极谋划争取。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G60科创走廊合作机遇,超前谋划一批政策性强、含金量高的高质量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全年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最大限度对上争取省重点项目保障用地指标。二是强化调度推进。持续强化“1+3+8”分层分类联系、重点项目三级调度和季度竞赛比拼机制,严格落实“三办一销”督办制度,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工作专班制,集中会办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三是推进招商选资。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攻坚行动,力争新引进10亿元项目5个以上,3亿元项目1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招引一批与我市产业契合度高的“大好高”项目。优化招商项目预审和双向合同约束机制,严把项目落地审核关。
  2.积极拓展内外需求。一是培育外贸主体。支持本土物流企业与物流巨头合作。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自建海外运营中心、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销售网络。二是提升消费规模。推进与发达地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发挥新宁中教育集聚效应,鼓励外省人口流入,提升消费市场规模。积极吸引多功能商业综合体进驻,补齐服务水平短板。三是补足旅游短板。坚持旅游开发建一处成一处,推进红楼梦文化园、真也天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皖南川藏线”主入口、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杉林景区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通夏霖、吴越古道等景区入口道路“最后一公里”。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旅游定位成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突破口,挖掘乡村旅游潜力,发展“周末经济带”,打造以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对接第三方上行平台等方式,搭建农产品产销衔接“桥梁”。二是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三农要素资源。深化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深化移民后扶方式改革,鼓励移民乡村跨乡镇、跨村整合资源,发挥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改善农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乡镇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桥3座,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20处。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36公里,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省级中心村6个,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
  2.深入对接沪苏浙。一是交通能源对接。加快宣绩高铁项目建设,力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可研编制,万家水库完成初步设计和立项工作。紧抓皖沪苏浙四省签订《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机遇,力争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开工建设。二是科技创新对接。坚持“创新论英雄”,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个,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摸排“卡脖子”关键技术需求,与沪苏浙地区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力争达成校企合作项目40个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引进科创团队6家以上。三是园区提档对接。扩大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签约项目成果,把握萧山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整体承接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德智造小镇建设,确保主干路网全面贯通,加快中鼎减震橡胶制品研发项目建设。加快港口生态产业园PPP项目建设,鼓励港口生态产业园与沪苏浙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
  (四)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1.继续守好生态底线。一是构筑生态廊道。落实“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守防线”等五大行动,确保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二是推进节能降耗。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消费情况监测,落实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力争进入更多能耗低、产出高的项目,有效促进能源合理利用。三是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实施城市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调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着力打造宜居环境。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持之以恒抓好七大专项整治。开展殡葬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民建房综合管理试点。常态化开展“三线四边”综合治理、旅游市场管理等工作。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区路网结构,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图博馆、大剧院等项目建设,启动体育馆、全民运动中心建设。实施牛头山公园西入口、宁城南路延伸段等城市节点改造。新增城市绿道20公里、公园绿地30公顷。实施小南河四期综合整治、城西湖补水润城工程。三是提升建管水平。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巩固“两治三改”成果,积极争创全省无违建县。改造老旧小区10个、背街小巷10条。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交通秩序管理、集贸市场规范、市容市貌整治等重难点问题。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1.全力提升保障水平。一是创新治理方式。深入推进“五维共治”,全面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社保基金收支平衡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涉法涉诉信访等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推进“平安宁国”、“法治宁国”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完善民生保障。继续实施好省定33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延福花园保障房建设,确保南山东路保障房投入使用。新增社会化养老床位250张。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建成“儿童之家”32个、“残疾人之家”10个。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三是促进创业就业。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增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成城西、津城等普惠性幼儿园,完成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造。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宁国中学打造江南名校。二是持续深化医改。推进健康宁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级医院,确保中医院迁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发展医养结合项目,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三是发展其他事业。深化融媒体国家级改革试点。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地方志、粮食、供销、烟草、气象、物价、邮政、防震减灾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文联等人民团体创新性开展工作。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
  2019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进一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传承并发扬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为实现我市“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