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宣城市林业局《关于配合做好全省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宁国市“十三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自查评估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规划编制基本情况
《宁国市“十三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5年3月启动编制,2016年3月经专家评审和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该规划由市林业局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和编写工作组,明确人员自行承担文本编制工作,具体由总体规划和14个专项规划组成。
二、规划目标值、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值
宁国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
类 型 |
序号 |
指标 |
2015年 指标 |
2020年 目标 |
生态安全 |
森林 |
1 |
林地保有量(万公顷) |
19.61 |
19.69 |
2 |
森林面积(万公顷) |
19.12 |
19.19 |
3 |
森林覆盖率(%) |
77.51 |
77.82 |
4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826 |
881 |
湿地 |
5 |
湿地保有量(万公顷) |
4633.77 |
4633.77 |
6 |
自然湿地保护率(%) |
1 |
>60 |
生物多样性 |
7 |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 |
2.55 |
2.55 |
8 |
森林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 |
1.39 |
1.39 |
9 |
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万亩) |
76 |
85 |
林业灾害防控 |
10 |
森林火灾发生率 |
<0.3‰ |
<4‰ |
11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1.5‰ |
<4‰ |
12 |
无公害防治率 |
|
>92% |
生态经济 |
经济价值 |
13 |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
98 |
≥150 |
4 |
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万元) |
0.8 |
≥1.5 |
生态文化 |
宜居环境 |
14 |
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
|
14 |
生态观念 |
15 |
义务植树尽责率(%) |
|
|
(二)主要任务
围绕规划目标,确定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施9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七大优质基地、优化五大特色产业、完善三大森林体系培育,强化三大重点改革创新,完善五大保障措施等方面。
评估数据主要来自2016-2019年全市林业统计年鉴、全市森林资源年度续档数据、2016-2019年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结果、年度造林抽查验收结果、年度工作总结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中期评估报告。评估的时点和采用的数据截至时间为2020年4月30日。
三、规划目标值、主要任务等完成情况
(一)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林地保有量
2020年,预计全市林地保有量200581公顷。
2.森林面积
2020年,预计全市森林面积 196241.78 公顷。
3.森林覆盖率
2020年,预计全市森林覆盖率 79.55 %。
4.森林蓄积量
2020年,预计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947万立方米。
5.湿地保有量
2020年,预计湿地保有量4633.77公顷。
6.自然湿地保护率
2020年,预计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98%。
7.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
2020年,全市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 76.131万亩。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城乡绿化面貌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以实施增绿增效工程为主线,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4519亩,组织植树活动78万人次,义务植树186万株,退化林修复5.5万亩,森林抚育150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持续开展“三线四边”绿化,建设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20公里。新创建省级森林乡镇3个,总数达9个;省级森林村庄9个,总数达24个。加快推进城市绿化提升,新增城市绿地150万平方米以上,城区公园绿地面积450公顷,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40.7%,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3.6平方米。全市新建恩龙、詹氏两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二是突出加强生态建设,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2016-2020年累计核准林木采伐蓄积量15.8万立方米,占下达年度限额累进额的20.1%。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的有关规定,全面实施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成天然林禁伐协议签订面积72.7万亩,至2019年末,共签订天然林停伐和管护协议69.7782万亩;2019年、2020年累计发放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2200余万元。严格按照公益林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公益林管理,严把公益林抚育采伐设计审批关,控制公益林抚育采伐强度,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全市76.131万亩公益林由市财政全部纳入森林保险,商品林投保率达到90%以上。全年累计发放国家、省和市级公益林补偿资金1160余万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全国第三次古树名木普查,对全市所有古树名木普查登记、挂牌保护,落实了保护经费。创新除治机制体制,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国家示范项目,实施清理枯死松树树5万余株、面积达2.8万亩,网罩除治基本做法在全省推广交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被安徽省森林旅游协会吸纳为会员单位(有效期2017年-2021年5月)。中溪夏霖、霞西石柱、胡乐一万岭、恩龙山庄等自然保护小区景区得到巩固提高。自然保护的统一管理职能得以理顺和强化,重要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着力深化林业改革,增长潜力加快释放。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推进林业管理体制创新和能力提升,全面建立林长制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和以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制度为内容的改革试点。大力推动林权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广林权抵押贷款“一卡通”服务,促进林权融资规范化和便捷化。五年来林权融资总额近5亿元。全面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确立了公益性林场属性,实行全额事业单位管理,纳入财政预算,胡乐国有林场步入标准化、规划化建设轨道。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全市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公司2家、1家专业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1家古树名木修复公司、4支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实现政府招标购买服务,并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保障了除治工作规范化操作、高效率实施。
四是不断壮大发展实力,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林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巩固提升竹子、山核桃等主导产业,扶持发展香榧、林下经济等新型和特色产业。全市基本形成资源基地与加工基地相适应,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林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23家,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家。林业合作社达198家,省级林业合作社12家,林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林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群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林业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五是持续推进科技兴林,林农收入稳定增长。与安徽农大、浙江农林大学、安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实施并完成了3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一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取得了3项省级林业科技成果,一项国家级行业标准,5项省级标准;扎实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健全林业政务、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林业案件查处、行政审批等业务应用系统。
六是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支撑能力有效提高。五年来,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新建林区作业道300余公里,维修190公里。大力推动森林防火基础建设,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0余公里。胡乐国有林场改革后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属性道路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显著改善了办公条件。
四、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资源保护压力持续加大。随着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对林地需求大量增加,林地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林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一些生态脆弱区域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生态公益林保护压力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滞后,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能力不强,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压力日益增加。同时,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后,林业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林业行政执法短期难以有效衔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二)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森林分布不均衡,城乡绿化美化层次不高,森林质量不优,森林生态功能还比较脆弱,低产林分比重较大;森林结构不合理,人工林比例偏大,幼龄林和中龄林比例大。林地生产力水平不高,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处于平均水平。
(三)基础保障能力十分薄弱。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资金缺口较大;林业基层站所力量较薄弱,人员素质、结构有待提高和完善,引发了政策难以落实、科技推广难、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跟上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市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下放到乡镇后,林业站力量严重削弱,造成许多林业工作在一线难以落地,执行困难。调查统计,全市2018年底全市林业站人员73人三权下放乡镇管理,乡镇统筹将林业站编制人员统筹使用,目前实际在林业站工作岗位从事林业工作人员不足40人。森林公安体制调整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给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四)林业发展要素集聚困难。受经济下行、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及劳务比较成本上升等多因素影响,多数涉林企业停滞不前,部分企业生存艰难。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山核桃产业面临转型困难,生态修复任务繁重。竹产业加工产业链不健全,直接带来林农对一产培育管理的积极性,竹业在促进增收中的作用长期处于低位。林业生态产品供给短缺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社会大众对林产品及生态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