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月21日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要求
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目标,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和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实现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2022年,全省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粮油加工业年产值3200亿元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超90%,粮油优质品率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满足人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需要。
二、重点任务
(一)优质原粮基地建设行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到2022年,力争建成5470万亩高标准农田、160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发挥流通对生产引导作用,推进优质粮油订单生产和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优化。支持粮油企业构建以农资配送、农机服务、产后服务、粮食收储、质量检测为重点的现代粮食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二)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充分发挥皖北等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招大引强,着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围绕优势和特色,皖北地区重点发展专用小麦、玉米精深加工、糯稻精深加工和大豆制品产业,皖中地区重点发展主食制品、功能性食品和粮油机械,沿江和皖南地区重点发展中高端大米、方便休闲食品、杂粮和高端油脂。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遴选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米、面、油、杂粮、粮机等行业全国“单打冠军”。健全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粮油、粮机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新三板挂牌和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挂牌等筹集资金。力争到2022年,重点培育25个国家级、300个省级粮油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个以上、超50亿元企业2个以上、超10亿元企业25个以上、超5亿元企业50个以上。(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
(三)仓储物流体系提升行动。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物流、加工和应急配送能力。积极推广氮气、二氧化碳、惰性粉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粮食物流节点接发能力,逐步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强粮库基础功能升级和信息化应用,健全完善“星级库区”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推广原粮物流散储、散运、散装、散卸,深入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互联网+粮食”的大数据应用发展格局。(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
(四)“优质粮食工程”提质行动。全省建设300个主体多元、布局优化、运营高效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现有粮食检验监测机构为依托,以大型粮食骨干企业为补充,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引导扶持30个好粮油示范县,有效增加全省绿色优质和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供给。加快建设一批“优质粮食工程”重点项目,创新探索一批服务模式,培育一批示范样板。争创5个以上全国好粮油典型示范县、50个以上好粮油先进示范企业。(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五)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构建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供应体系建设,到2022年,分别建成“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供应网点2700个和1600个。拓展主食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消费体验、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粮油生产基地、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共同体。(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
(六)精深加工转化推进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粮油加工和粮机企业申报省“三重一创”、制造强省、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技工大省等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引导粮食加工向酿造、化工、保健、医药等领域延伸,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供给,提高米糠、碎米、稻壳、麦胚、麦麸、玉米芯、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约束,促进粮油产业健康发展。(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七)技术装备水平提升行动。推进粮食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粮油加工装备研发机构、生产创制企业和研发基地,开展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粮食加工企业购置烘干设备纳入农机产品补贴目录。实施粮食加工转化机械装备产业提升行动,支持在合肥、六安、芜湖市集聚打造粮食光电色选、烘干、工业机器人、包装自动化等粮机产业集群,在阜阳、宿州、六安市集聚打造粮食清理、装卸、输送等粮机产业集群,在马鞍山、滁州、芜湖市集聚打造粮油加工机械及配件等粮机产业集群,推动粮油机械向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
(八)粮油品牌培育行动。以塑造品牌、强化加工、标准引领、渠道建设、产业融合、传播推广为路径,构建“省级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安徽粮油品牌体系。制定安徽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大豆等优质粮油标准,加强粮油品质测报,支持企业申报建设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快构建支撑粮食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开展公共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中央和省粮食专项资金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支持粮油区域品牌宣传,支持符合条件的粮油企业利用制造强省政策开展品牌宣传。建立公共品牌使用和联盟退出机制。到2022年,培育1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省级公共品牌、10个“皖”字号粮油产品品牌、100个“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产品。(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
(九)人才队伍提升行动。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培养选拔一批粮食战略、粮食科技、粮食经济等领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粮食行业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发展和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设置粮食加工、粮食装备制造等相关专业。加大技能大师和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粮食产后服务领域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粮油质量检验人才,加强粮食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全省粮食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机制,畅通粮食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粮食安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将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切实强化对粮食产业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粮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十一)强化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中央、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优化资金安排,重点支持原粮基地、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宣传、仓储物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建设。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在政策帮扶、企业减负、信贷支持、用地用电、土地资产置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方面制定有力度、见实效的扶持措施,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牵头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粮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十二)优化公共服务。各地、各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密切联系和服务企业,强化“四送一服”,组织粮油企业参加投资贸易、展示展销、科企对接等活动,开展政策咨询、融资信息、市场信息、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强化产业统计监测,提升统计质量和服务水平。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做法,推广粮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舆论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牵头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