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旅游+”融合,着力提升品质推动全域旅游提速增效。
一是紧扣发展趋势,打造生态健康小镇。利用健康服务产品共享,引进长三角地区品牌康养机构、产业资本、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探索发展“旅游+生态康养”新模式,深入挖掘葛洪道家养生文化,围绕西津河沿岸,依托真也700户高端人群,在储家滩核心区域,建设包括户外骑行、自驾、徒步露营、皮划艇水上项目,结合自行车赛、登山大会、龙舟等体育项目,打造大健康产业。策划推出一批体现新江南水乡人文特色的节庆活动,发挥自然禀赋优势,积极争创生态健康小镇。
二是紧扣示范带动,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紧紧围绕“旅游+”发展主线,积极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旅游+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好闲置空地推介,强化招商引资,主动承接沪、苏、浙等地的优势溢出项目,探索建成“LOVE森林浪漫岛”。“旅游+民宿”,创建储家滩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一批高端民宿。建立青龙乡消费者权益服务站乡长负责制,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旅游专业运输车队,提供一站式贴心化服务。规范经营秩序,提升经营业主守法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文明意识,杜绝欺客宰客等不文明现象,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氛围。“旅游+农产品”,利用产业协同发展便利,鼓励“黄花云尖”“康大香榧”等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长三角品牌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接,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生产优质旅游延伸产品。
三是紧扣融合共进,打造“皖南川藏线”黄金旅游带。集中力量对“皖南川藏线”沿线进行村庄整治,提升沿路景观美化,支持旅游驿站和文化景观小品建设,打造“皖南川藏线”黄金旅游带,实现千年龙窑文化、山门洞景区无缝对接“皖南川藏线”。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果更多应用形式,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结合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高土地资源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制定土地管理办法,依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争取开展土地整治机制政策创新试点,支持帮扶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探索由村集体收储闲置房屋,委托经营发展模式,为黄金旅游带建成后大量优质项目落地搭建要素保障平台,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紧扣乐居导向,打造跨区域旅游绿道。协同文化旅游跨界发展,建设连接城区沿西津河景观绿道,风景水道、车道、绿色游憩步道。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实现“大镇小村”乡村区划合理调整,加速推进青龙湾镇建设,充分利用龙阁村土地利用空间提前做好青龙湾镇旅游布局,积极为高速落成后的宁国“旅游春天”做好准备。建成西津河湿地公园沿西津河景观交旅大道,打造高铁站15分钟旅游文化圈。做好“高速+旅游”文章,共同开发推出“高铁+民宿”“畅游皖南川藏线”等快捷、便民的旅游产品,打造跨区域一体化旅游绿道。
(三)突出生态保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加大对生态旅游乡镇支持,扎实开展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青龙片区环境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渔业执法检查,扎实开展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对非法捕捞行为“零容忍”,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抓好秸秆清运及综合利用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民宿农家乐环保审核,提高准入标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加强路域环境景观化打造,创新“旅游+公路”发展模式,取材农村当地建筑材料,融入诗词、山水元素,创新设计景观节点,打造最美乡村路,实现“一路行一路景”。引进优质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推动旅游发展向西津河水面、储家滩水面延伸,真正做到将生态因素转化为发展因素。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省道、中心村庄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民建房审批,统一农房外立面规划,促进村庄整体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村庄亮化美化、通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城市供水、供气管道,做好管道基础设施修建,完善配套措施,保障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用气,为经济发展提供硬件保障。持续推进“三大革命”“五大整治”向村道延伸,加强非卫生厕所改造,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健全垃圾治理保洁机制,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突出民生事业,夯实民生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解民忧。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8%以上。积极落实低保、优抚、残联、老龄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专项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养老服务中心”转型。进一步夯实农村困难群众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动态监测和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农村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退尽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惠农资金。
二是推进公共服务惠民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两癌筛查”、流动人口服务和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活动,加大卫生院经费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设施配备,定时开放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选、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挖掘推送好人线索。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导共建文明餐桌,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三是加强社会治理保民安。持续开展普法宣传,继续推行“七大调解法”,探索建立具有青龙特色的调解模式,培育调解能手,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加快推广“微天网”智能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全乡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常态、主动、高效的线索发现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深化双拥共建活动,认真做好征兵、优抚安置、民兵整组等工作,整合敬老院闲置房屋,建设乡光荣院,做好退役军人走访和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推动军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