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文京委员:
首先感谢您作为市政协代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宁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54号提案答复如下:
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把握“1366”总体思路,扎实开展招商突破、项目攻坚、旅游提速、创建深化、作风建设“五个年”活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上市、规企、创新、创业、外贸“五大倍增”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奋力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业创新为基点,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全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地、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着力构筑产业新优势、生态新优势、区位新优势、环境新优势,争当全省县域创新发展排头兵。
一、统筹创新要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G60科创走廊相关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专项行动,促使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优化宁国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等类型,精准帮扶施策。发展壮大宁国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规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报工作,抓好高企所得税优惠、科技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统筹创新要素的布局和建设,加快先进技术、人才资源创新平台、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宁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引领支撑宁国市创新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项目,组织重点企业参加G60科创走廊要素对接大会,推动科创要素高效配置和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科技水平高、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年度最注重研发投入企业评选活动为切入点,综合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及研发投入增速,评选年度“十佳创新企业”,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营造全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赶超的氛围,从根源上撬动依托创新调转促的动能。
二、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一)加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奖励力度,优化收入分配政策,引导企业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加强与G60联席办对接、加大宣传引导,助力我市企业在沪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新兴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推进我市产业高质量协同发。
(二)精准引进重点人才和团队。紧扣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要求,引进和培育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积极开展“互联网+就业”活动,努力实现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异地同步共享。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支持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长三角地区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四)深入开展技能人才交流。加强全市长三角高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和就业信息跟踪。组织用人单位进长三角高校开展专场招聘,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引导我市企业与长三角地区业内企业建立结对关系,在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面开展人才项目合作。
(五)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运用长三角优质培训资源,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企业适应生产经营、技术进步需要,组织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调动重点群体参训积极性,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等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三、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市域企业与联盟内企业互动交流、合作共赢;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推动企业、机构与长三角区域内的高校、院所、企业强强联合,深化产学研合作层次。
(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主动对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和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在新能源汽车密封技术、5G滤波器芯片、陶瓷电容、高温特种合金材料、轨道交通等技术领域组织开展一批卡脖子工程技术攻关。
(三)设立域外研发平台。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沪苏浙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科创飞地”,探索建立研发在外、落地在宁的合作模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四)精准引进重点人才和团队。紧扣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要求,引进和培育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以长三角区域探索共建合作园区等合作模式为契机,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撬动民间社会资本参与专业化产业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完善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萧山产业园、千洪产业园建设,打造区域合作样板区、民营产业园样板区,提升宁国区域合作品牌效益。加强与G60联席办对接、加大宣传引导,助力我市企业在沪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新兴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推进我市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根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汽车零部件)评价指标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和中德产业园建设。依托省级核心基础零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电子元器件、耐磨铸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整合利用基地资源,进一步做强行业引领,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
最后,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