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同时新冠疫情将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需要财政在统筹考虑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下,增强财政应对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新产业、新经济、新商业模式不断孕育,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同时面临外部环境不断趋紧、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党中央已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更加主动地发挥财政在政府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
从宁国自身环境看,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的水平,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加之一直立足于科技创新,使得宁国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即使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仍旧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宁国具有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宁国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宁国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
宁国经济基础实力雄厚,拥有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宁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提质,传统工业不断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具备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和潜力,整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发表的重要讲话,《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加快实施,为宁国“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新历史机遇。
宁国财政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财政事业发展基础较好。宁国财政围绕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收支组织、预算改革、绩效管理、财政体制、财政管理、服务大局、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协同推进,全市财政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财政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财政收入质量显著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支出有效保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宁国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
宁国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十三五”中后期财政收入增幅持续放缓,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多因素叠加影响,预计“十四五”财政收入增幅将处于较低增长区间。同时,财政刚性支出快速增长,整体收支平衡压力巨大,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宁国财政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宁国作为工业城市,中美经贸摩擦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财政部门更加积极有为,继续拓宽减税降费成效,着力扩大总需求。同时,PPP项目付费渐入高峰期,专项债券规模增加,债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需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主动防范化解公共风险,切实增强财政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发展韧性。
对标对表,宁国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财政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供给效率,通过财政政策精准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财税营商环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财政方面:1.财政收支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总量继续在宣城市各县(市、区)中保持第一位次。财政支出将继续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全面落实上级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以赴“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2.财政管理目标。围绕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财政制度目标,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措施,科学研判全市的经济财政形势,健全公共财政收入和调控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硬化预算刚性约束,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深化财政信息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市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金融方面: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省县域领先的特色鲜明的金融产业功能体系、竞争力强的金融主导产业。力争银行业分支机构达到13家,证券业分支机构达到4家,保险业分支机构达到20家,引进培育1-2家私募金融机构,金融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到2025年,全市形成“10+10+100+X”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地方法人银行信贷总规模在全银行业中占比提高到35%以上。丰富完善“7+4”类地方性类金融机构体系,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不断拓宽,专注支农支小的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全市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总量超过1000亿元。普惠金融深入推进,力争再新增1家村镇银行、1-2家小微支行、提升完善现有3家惠农支行,继续做优做实助农取款点(含惠农金融服务室),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满足率显著提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三、主要政策措施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因势而变、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培源、节支、保重、增效、风控、提质,认真答好“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新答卷。
财政方面:一是着力“培源”,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一步强化“财随政走”的政治意识,着力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二是着力“节支”,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将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手大脚花钱。坚持定位清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三是着力“保重”,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把保基本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予以保障。四是着力“增效”,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将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五是着力“风控”,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坚决守好运行底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困难挑战的准备。六是着力“提质”,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金融方面:一是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机构资金要素供给,着力集聚发达区域金融信贷资源,持续推进金融信贷产品创新与服务。二是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安徽“宁国板块”实力。进一步助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持续推动1-2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加大对上沟通协调、妥善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的问题,提升企业上市成功率;力促20家企业赴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引导企业赴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积极对接发达区域优质券商、投资基金等来我市开展业务,鼓励和引导非上市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10+100+X”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不断优化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再创全省“金融安全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金融素质;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坚持“外引内培”,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四、主要内容
1.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总量继续在宣城市各县(市、区)中保持第一位次。到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2亿元,年均增长6.28%。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努力争取更多中央及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2.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各类扶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结合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全面对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政策,支持落实“五大倍增”行动计划,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3.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预算编制,从严从紧编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支出预算。“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民生保障的财政倾斜力度,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十四五”时期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确保消除经济薄弱村。继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加大乡村旅游投入,以旅游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将宁国市的好山好水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5.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构建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董事会定战略,经理层抓落实,监事会履职尽责的“三会一层”均衡格局。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
6.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能力。扎实推动《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会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落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绩效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加强新时代财政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加强支撑载体建设,深入推进财政内控建设,持续推进财政内审建设,强化信息化财政建设。
三是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强化财政法治思维,转变财政监督理念。
政策咨询渠道
政策咨询部门:宁国市财政局
联系人:办公室主任吴俊芳
联系方式:0563-41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