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201-00007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1-12 发布日期: 2022-01-12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2 08:23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1月5日在宁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杜德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宣城市委、市政府和宁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奋力拼搏、砥砺前行,顺利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亿元,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增长2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2%。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进工业强市。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中鼎减震迁扩建、科博尔机床、昌坚机械等建成投产,金安国纪高等级覆铜板、桑尼泰克高强韧铝合金、仕净环保等加速推进,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超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效评估中位居首位。平台载体持续优化。东城大道、凤形路等完成改造提升,南极东路、海螺路等加快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1.6万平方米,港口产业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启动二期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两业融合发展先进做法获得省委书记郑栅洁重要批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居第十位。中德智造产业园建成经二路、纬三路,威固公司搬迁投产,光伏发电站启动建设。东津特色产业园完成概念性规划,自来水厂迁扩建及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实体企业加快发展。新增市场主体5400户、规上工业企业60家、规上服务企业7家、限上商贸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海德门窗、华翔汽车完成股改,桑尼泰克晋升新三板创新层,17家企业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2.2亿元。
  二、坚持以增强后劲为目标,狠抓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宣绩高铁及皖赣铁路改线工程、宁安高速工程投资分别完成14.9亿元、4.5亿元,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可研报告通过评审,龙潭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万家水库封库令正式发布。13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方位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驻点招商,紧盯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环保能耗等指标,招大引强、好中选优,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9个、开工93个、投产73个,成功引进望锦机械、大地熊、龙辰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狠抓招才引智,新引进科创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29人。要素保障扎实有力。顺利承接委托用地审批权下放,保障项目用地3722亩。全面深化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62亩。对上争取专项债9.5亿元,国控集团、建投集团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25.5亿元,新增贷款28亿元、担保公司担保贷款2亿元。聚焦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招引外来务工人员3000人。
  三、坚持以开放创新为驱动,激发动能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预约办、随时办”,新增长三角“一网通办”清单84项,中介超市完成优化升级。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创新建立“四员四办”机制,严格实行企业反馈问题收集、梳理、交办、督查闭环管理。探索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实减税降费3.6亿元,兑现奖扶资金3.5亿元。再次获评全省唯一“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扎实推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1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61亿元,新增省级研发平台5个,参与并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项,5家企业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鼎集团成功收购普利司通减震橡胶板块,飞达电气入围全省首批“揭榜挂帅”专项。深化“数字宁国”建设,新建5G基站527个,新增国家数字化转型新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家,安泽电工入选全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安徽省质量强县。开放融合不断深入。与安吉县签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成功举办安徽省第二届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组织30家企业参加上海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公用型保税仓库获批建设,完成进出口总额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
  四、坚持以系统施策为方略,加速城乡融合。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智慧城管一期投入使用。燕津路、光明路建成通车,城西路、东津路等完成改造提升,城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星河治理有序推进。完成房屋征迁20.1万平方米、土地收储7223亩,拆除违法建设2.8万平方米,实施管道液化石油气置换天然气小区28个,改造老旧小区20个。河沥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进入全省试点。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持续巩固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优势,乾豚牧业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三品一标”认证8个、山核桃托管经营1.06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7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整治“抛荒地”2960亩。高标准建成省级中心村4个,建成运营“生态美超市”92个,完成农村改厕2931座。新建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4处,改造提升农饮工程19处。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达28个。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城乡融合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国省干线路域环卫保洁清运一体化等改革加速推进,城乡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完善,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40人。
  五、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厚植生态优势。污染防治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建立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全面完成中央、省、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百日攻坚,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0家。绿色转型不断深化。全面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4.1%,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深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绿化造林1181亩,司尔特、瑞泰公司启动建设碳中和林。方塘乡全域打造示范河湖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争取省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全域旅游提质发展。顺利实施“皖南川藏线”东入口、青龙湾次码头、枫港路改造提升,蟠坑岭隧道建成通车,唐古湾旅游综合体建成运营,新增精品民宿7家。成功举办中国旅游日、西村“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等系列活动,港口镇、云梯畲族乡入选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西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全年接待游客超8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8亿元。
  六、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宗旨,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保障全面落实。顺利实施33项省定民生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315个,新增城镇就业90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以内。改造农村危房56户,实施移民后扶项目34个。优化医保报销服务,兑付资金4.1亿元。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居民服务“一卡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211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城北幼儿园、开发区实验学校初中部、仙霞小学建成使用,新时代精英学校正式招生,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成疫苗接种方舱、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建成全省首个生命文化教育馆。王伟在全国残运会上勇夺宣城市历史首金。智慧云屏项目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提名。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城市体检,扎实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系统性开展信访积案“大清底”行动,新增校园周边“前哨”系统布点26处。查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恶意欠薪案件34起,挽回群众损失1300余万元。再次获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圆满完成“七人普”,人口净流入数量位居全省县域第一。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侨务、外事以及档案、地方志、粮食、供销、烟草、物价、邮政等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科协、关心下一代和红十字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171件和政协提案、社情民意140件。坚持高效施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督查考核和效能问责,做到决策不拖延、落实不过夜。市民之家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完成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办结市长热线5538件。坚持廉洁从政。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24个。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六届人民政府各项工作圆满收官。回望过去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锚定目标、苦干实干,拼搏奋进、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接续奋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人均由6.6万元提升至1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始终位居宣城市首位。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2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提升至62位,始终位居安徽省第1位。
  五年接续奋斗,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宣绩高铁全线开建,宁千高速建成通车,宁国至安吉、临安省际高速“断头路”加快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一区四园”格局全面形成,中德智造产业园投入运营,东津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对外开放的交通、载体等瓶颈加速破解。完成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经营效益位居全省县域前列。在全省率先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经费投入、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五年接续奋斗,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新改扩建城市道路26条、各具特色桥梁9座、各类公园广场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建设省级中心村22个,建成“四好农村路”485公里,“皖南川藏线”、醉美红杉林、网红西村里声名远播。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城市影响力、美誉度、认同感显著提升。
  五年接续奋斗,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7亿元建设民生工程。新改扩建宁国中学、安材学校、第二幼儿园等各类学校12所,新增全民健身体育场地409块。完成中医院迁扩建和骨科医院、健民医院搬迁,扎实推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完成棚户区和危房改造5837户,194名在册困难群众稳定脱困,养老、医疗、就业等保障水平持续增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5倍、1.6倍。
  五年接续奋斗,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全力以赴创一流、争先进,获得国务院、省政府表彰激励17项,在全省县域经济、全市目标管理等考核中始终保持先进位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开展发展功勋、发展贡献奖、亩均英雄评比,干事业、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在抗击“利奇马”台风、新冠疫情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风雨同舟,用行动和担当诠释了初心使命。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必将引领新时代的宁国走向新的更大辉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努力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高台起于累土,平凡铸就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在我市投资兴业、扎根宁国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国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矢志奋斗,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打折扣、坚决有力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和市委决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守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向改革要动能、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才能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发展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才能让40万宁国人民生活得更有保障、更加幸福。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等工作,才能实现发展更可持续、更有质量。必须始终坚持狠抓落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把说的当做了,不把做了当做成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稳扎稳打向前走!
  各位代表,五年努力实践,挑战依然不少。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形势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压力比较大;二是综合实力不够强,发展能级不够高,发展速度不够快,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在省内位次不高,县域竞争日趋激烈,争先进位的压力比较大;三是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工业产业规模偏小、附加值偏低、头部企业偏少,大量土地、产能等要素资源被低质低效企业占用,亩均产出还比较低;四是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空间布局不够均衡,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人才保障还不够有力,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配套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五是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压力比较大,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压得不够实,群众身边的安全环保问题时有发生;六是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转作风、优环境、抓落实、提效能的力度不够大,缺乏标杆意识,只求一般、不求更高,缺乏工作激情和斗争精神,投入不够、担当不足,等等。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不退缩、不回避、不推诿,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列出清单、销号管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采取扎实有力科学有效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宁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立足新阶段,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必须坚决摒弃“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自满思想,必须始终锚定“全国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市争第一”的工作目标,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排除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更有效益、更快速度、更大体量的发展;二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动摇,系统化打造、大手笔投入,夯基础、补短板,优环境、强功能,持续提升宁国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三是坚持项目建设和“双招双引”不动摇,投入顶格资源,实行顶格战法,抓好一个一个重点项目,形成一笔一笔有效投资,让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动能。
  开启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宣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宁国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抢抓国家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贯彻国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举措,聚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融合示范区、低碳转型样板区、区域合作标杆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2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一、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突出提质扩量增效,全面落实“链长制”,扎实推进“五大倍增”,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载体主体培育,推动更多改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链条完整、高质高效、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的联动协同,下足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既要建好城镇“面子”、做实城镇“里子”,也要守护乡村“底色”、做优乡村“特色”,基本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中有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低碳转型样板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空气、地表水质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区域合作标杆区。基本建成环境更优、机制更活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持续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中德智造产业园、东津特色产业园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以更大的力度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坚持开拓多元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医保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2022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局事关全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工业提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招商提质、项目攻坚“五个年”活动,在工业强市、动能提升、城市更新、乡村发展、绿色转型、增进福祉上展现新作为,以“弘扬宁国精神、擦亮宁国品牌、再创宁国辉煌”的决心,“全国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市争第一”的勇气,奋力打造“五个新高地”典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围绕目标,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促升级,在工业强市上展现新作为。突出工业经济首位度,扎实开展工业提效年活动,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平台载体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扎实开展“五大倍增”行动,狠抓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支持中鼎、保隆等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军新能源汽车、特种行业密封件、高铁、航空等领域,由零配件向集成、总成方向升级。大力实施耐磨铸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铸造产能绿色、高端、智能化置换升级,向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转型,向精密加工、成套装备等下游延伸,通过“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复评。加大薄膜电容器、电加热器等优势产品研发,着力突破智能家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元器件,做大做强以金安国纪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依托云燕、詹氏等企业,加大上下游企业招引培育,加快形成畜禽熟食、山核桃绿色食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支持司尔特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完成港口化工园区认定,加大“大好高”项目引进,着力打造绿色高效的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是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和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持续深化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推进“标准地”改革,以差别化政策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高端项目集中,力争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000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保持全省县域前列。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积极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新增国家数字化转型新企业2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5G工业应用场景2个。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宁国”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启动建设5G产业园、数字产业孵化园。实施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行动,持续推动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省级新产品4个、“安徽工业精品”2个,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支持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推动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力争桑尼泰克进入上市辅导期、金鑫电机挂牌新三板、2家企业完成股改,新增直接融资25亿元以上。
  三是不断夯实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开发区和中德智造产业园专项债项目,着力提升平台承载能力。新扩建中溪南路延伸段、南极东路、山门南路,改造宁阳西路、双龙路、新港大道。建成化工园区综合配套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改造提升港口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建成运营永电智创园,启动建设汪溪工业广场、中鼎减震二期和专家楼等项目,迁建白云路110千伏线路,建成运行公用型保税仓库。推深做实宁国—安吉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合作,编制完成东津特色产业园各项专业规划,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核心区标准化厂房,完成中溪水厂扩建,推进梅林、中溪、宁墩气化乡镇建设,着力打造皖浙两省合作示范标杆。支持建投集团、东津特色产业园建设运营公司发展,持续提升经营园区的效益。
  二、抓开放、勇创新,在动能提升上展现新作为。始终坚持开放和创新“双轮驱动”,努力以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更深层次改革,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扎实开展招商提质年活动,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工作机制、考核方式,实行市级领导牵头挂帅,加强专业化、专职化招商队伍建设,强化项目预审和合同约束,围绕主导产业绘好现状图、全景图,编制企业库、项目库,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组建规模1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招、留、用的文章。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力争引进科创团队2个以上、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探索建立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办法,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110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举措,力争新引进外来务工人员2700人以上。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为统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高水平建设“宁国智谷2.0”、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高价值专利。组织开展关键性、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以上、市域外研发机构2家以上,支持中鼎集团建设上海国际研发中心。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发放小微企业“科技贷”1亿元以上。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选派企业定制科技特派员10名以上,达成产学研合作20项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解难题、增动能,从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改进服务和管理方式,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做强做优中介超市,持续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快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扎实开展“四送一服”,优化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力争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
  三、抓建设、强管理,在城市更新上展现新作为。围绕补短板、强功能、塑品质、提能级,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年活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城市。
  一是实施出行提效工程。按照“外成环、内成网”理念,加快畅通城市路网。启动建设宁千高速杨山互通、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实施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二改一”、宁港路改造提升一期。新建汇德路,打通“断头路”4条,完成道路“白改黑”4条,启动实施宁港路隧道、东津河西岸路堤工程,谋划推进金桥路延伸、滨江大道大中修。高标准打造高铁片区,启动建设站前广场及配套道路,谋划建设以高铁南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持续提升城西湖周边环境及设施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2个,强化停车秩序管理,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
  二是实施功能提档工程。高品位打造城北现代商业片区,启动建设国源大厦、国泰大厦,丰富华贝广场商业元素,谋划打造东津河夜游经济走廊,持续提升城市商业配套服务。高水准推进凤形片区建设,建成运营图博馆、白云山国际养生休闲度假酒店,启动两所搬迁和文体中心建设。高质量提升老城区配套功能,完成柏枝西巷和14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建设慈安路保障房,改造提升文化活动中心,力争河沥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启动老街保护性开发。
  三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常态化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滨河公园景观提升工程,着力 打造“最美西津河”精品线路。启动建设三津拦河坝。实施城市节点“绣花”式、特色化微改造,新增绿道8公里。启动智慧城管二期建设,优化小区物业管理机制,治理背街后巷10条,改造棚户区200户。推进城区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试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完成房屋征迁33万平方米、土地征收1.1万亩,拆除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支持国控集团做大资产规模,增强金融、投资、实体三大业务板块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主体评级至2A+,打造县域一流国有投资发展集团。
  四是实施安全提标工程。强化城市体检成果运用,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老旧小区和公共区域消防设施维修改造,启动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加快推进城市雨污水管网病害整治,启动东津河防洪二期工程、河沥溪双桥扩孔改造,完成4处内涝点整治、4处道路排水改造,积极争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持续开展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整治,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抓三农、夯基础,在乡村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年活动,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乡村振兴“宁国样板”。
  一是打造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做大做强山核桃、畜禽养殖两大优势产业,支持竹子、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质扩面山核桃托管经营,建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2个、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个,支持詹氏与“三只松鼠”深度合作。加快思玛特禽业二期建设,启动博农牧业搬迁,高标准打造汪溪绿色智慧养殖产业园区。聚力打造农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个。
  二是打造乡村宜居宜业示范。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水平编制村庄及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梯次分步、统筹联动建设“六大片区”。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三大革命”“三大行动”,高标准建设省级中心村4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4处,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1900座。实施“四好农村路”137公里,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改造提升农饮工程37处,延伸农村供水管网40公里。持续完善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流域防洪体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个,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积极争创全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三是打造农民富裕富足示范。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持续巩固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超过4600万元,新增村集体经济强村5个以上。支持资本下乡、能人兴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动网络、物流延伸覆盖,新增农村电商100家。持续深化移民后期扶持方式改革,实施移民后扶项目25个。
  五、抓保护、优环境,在绿色转型上展现新作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夯实绿色生态基底。强化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河(湖)长制作用,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全年空气优良率和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严控 “两高”项目,确保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十年禁渔”。
  二是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自驾旅游目的地。围绕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精品策划“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自驾游线路,深度推进红杉林、山门洞、储家滩等旅游资源开发,新建一批旅游厕所、通讯基站、停车场、观景台、露营地,推进西村、千秋畲族村艺术乡村试点和村落景区化建设,高品质打造板桥、青龙、夏霖等7个民宿农家乐集群。坚持项目带动、景区引领,提档升级青龙湾、恩龙、夏霖4A景区,建成运营宣石博物馆,加快建设恩龙康养度假项目,支持青龙湾通用机场扩建。谋划实施运动体验、康体养生等补短板项目,抓好国省干线、入城道路、旅游道路、乡村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精心打造一批自驾、越野、研学等特色主题网红线路。大力发展旅游消费经济,精心包装一批旅游伴手礼、特色美食、文化非遗,建成运营旅游商品销售市场2个以上。支持文旅投公司做大做强,加快整合开发全域旅游资源。
  三是强化自然资源管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衔接,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全面落实“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整治“抛荒地”2300亩,新增补充耕地400亩。扎实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抓好土地、湿地、矿产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土地卫片执法问题整改,启动建设西津河湿地公园,持续加强砂石、陶土等资源常态化、规范化巡查管理。贯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六、抓民生、聚民力,在增进福祉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响应群众期待、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双减”和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格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启动建设2所公办幼儿园、上师三津学校,谋划筹建高职院校、河沥溪九年一贯制学校。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人才引进和考核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健康宁国建设,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建设市医院迁扩建项目,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深化综合医疗改革,完善医疗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关心下一代以及供销、烟草、邮政、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支持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
  二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制定鼓励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福利院服务提升工程。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一站式”结算,提质扩面在职职工医疗保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城。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力度。
  三是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进积案化解实现整体清零,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建立完善乡村治理六级联动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数字乡村”“雪亮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要完成上述工作,实现全年目标,必须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做到“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行节点式攻坚、清单式督导、闭环式管理,突出问题导向、要素先行,集中资源力量推动宣绩高铁、宁安高速、抽水蓄能电站、万家水库等16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落地,力争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0个以上、新竣工20个以上,储备省级以上重点项目50个以上,保障项目用地3000亩以上。
  四、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
  一、坚持对党忠诚,增强政治引领力。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把牢政治引领主方向,做到心中有魂、脚下有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宣城市委市政府和宁国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二、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懂法、用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议事规则,让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务“五公开”,让“晒权晾责”成为常态,让政府工作“尽收眼底”,着力打造法治、阳光、透明政府。
  三、坚持实干担当,增强工作执行力。我们将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坚决反对只喊口号“唱空城”、简单粗暴“怕烦神”的懒政思想,坚决反对拈轻怕重“做样子”、庸碌无为“混日子”的怠政思想,坚决反对墨守成规“甘平庸”、固步自封“吃老本”的庸政思想,强化督查督办,落实闭环管理,确保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紧盯快办、一抓到底,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我们将始终把勇担当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干部履职担当干事创业容错减责免责制度,倡导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把实绩作为导向,让干事成为荣光!我们将全面落实基层减负措施,清理整治过度留痕、过度考核、文山会海等问题,杜绝“内卷式”消耗,绝不能让干部身心俱疲!
  四、坚持清正廉洁,增强内生免疫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各方面,主动扛稳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工程建设招标、政府采购等规定,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全覆盖。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严厉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棒有一棒的使命,一任有一任的担当。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忠诚尽职、踔厉奋发,只争朝夕、笃行不怠,共同书写现代化美好宁国的华彩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四员四办:“四员”即:政企联络包保员、项目审批领办员、政策宣传解读员、政策兑现服务员;“四办”即:小事即办、大事快办、急事特办、难事共办。
  2.揭榜挂帅:指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由企业提出攻关技术需求,经政府张榜面向社会征集研发团队或解决方案。
  3.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4.生态美超市:指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的专门场所,农村居民可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5.三大一强:即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
  6.碳中和林:指通过造林的方式中和自身产生的碳排放,是碳中和的载体和平台。
  7.城市体检:指对城市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8.标准地:指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链长制:指由地方党政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负责牵头推动产业链发展,协调解决重大困难问题。
  10.五大倍增:即企业上市、规模企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商务经济倍增。
  11.五个新高地:指宣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新高地”。
  12.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弹性”,下雨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释放”并利用蓄存的水。
  13.六大片区:指建设“仙云之居·康养乡村”“山水田园·魅力津港”“生态竹峰·秀美青龙”三个片区;培育“山核桃优势产业区”“传统文化积淀区”“红色养心体验区”。
  14.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5.“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16.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7.雪亮乡村:指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18.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9.政务“五公开”:即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