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五个年”活动,加快实施“五大倍增”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顺利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聚焦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强力推动
我们持之以恒做优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培育发展动能,奋力推进全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商45次,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宁国市和宁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宁国梅林镇,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开工投产准备。超额完成年度上级下达税收任务。争取到位资金3300万元。上海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浙江蓝城乡村振兴项目等正在洽谈中。企业服务精准有效。持续推进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摸准企业需求,主动为企业提供菜单式、个性化、全过程服务,收集解决企业供电等相关问题10余个,接待帮办82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进度稳步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如期完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圆满完成。万家水库项目工程可行性报告技术性审查通过省水利厅审定,省政府已正式发布封库令。深入研究政策,结合实际,谋划了万家乡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储备项目,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资源要素全力保障。用好“增存挂钩”政策,有序推进大龙村村庄整治试点争取增减挂指标,完成2019年5批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验收,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增减挂钩土地复垦4亩,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二)聚焦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扎实推进
农村电商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山核桃地理标志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家培训60余人次。依托电商推广山核桃、笋干等特色农副产品,成功创建安徽省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示范镇,新增2个省级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示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加快示范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新增宣城市级家庭农场1家,宁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2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十佳基层科普能手2人。扎实推进山核桃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开展集体山林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引导林农林地流转托管,完成山核桃托管经营约2500亩。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乡所有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1.45公里七娘路(七扎口-淌水港)提升拓宽工程,2处桥梁重建工程,12公里养护工程,5公里安防工程。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大龙村葡萄坝)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600亩。高品质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精品景观河堤、沿河游步道,使其成为我乡新的旅游“打卡点”。扎实开展河道清淤项目、桂竹坝、栗山脚河堤等水毁修复项目。投入180万元完成铜锣湾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完成3处饮水工程拦河坝取水口修复、集镇供水工程水源地改造、水质消毒设备更换,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三)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全面深化
文旅融合更加深入。成功举办唐古湾“高峡飞舟”开漂启动仪式,政府合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同时,依托“皖南唐古拉”旅游线路开发,加大对外招商对内整合,配合市文旅投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开发全乡旅游资源,完成“黑洞”景点概念规划编制。积极对接浙江客商投资仙人洞,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吴越古道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中。新增乡村旅游精品民宿1家。新建旅游厕所1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叶祖绳红色文化广场建设为契机,不断挖掘全乡红色文化事迹。完成宣城市级非遗项目《采茶舞》视频拍摄,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非遗活起来。乐利峰附近三千余亩野樱花被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乡村旅游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绿色转型更加有力。积极落实河长制,成功创建宣城市级“河长制”示范点。巩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深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完成退化林修复2500亩,封山育林14000亩,森林抚育50000亩,创建市级森林抚育示范片1个。完成51465亩天然商品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发放管护补助资金81.93万元,惠及农户3449户。建立生态环保监督长制度,大力开展乱排乱倾专项巡查整治,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3家。加强秸秆禁烧、山核桃脱蒲加工管理,实现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美丽乡村更加宜居。高标准完成万家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做好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护,建成运营“生态美超市”4个,完成农村改厕142座,完成5个村庄整治点整治工作,新增宁国市“最美自然村”1个。常态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清一改”工作,巩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万家村获评宣城市第三批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村。文明乡风更加浓郁。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保留往届宣城市级文明村荣誉称号3个,新增宣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个、新风堂1处。承办党史学习教育艺术化宣讲基层行活动,创新形式传播理论政策,在万家村试点开办农民夜校。积极申报宣传好人事迹、先进典型,获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3户,宁国好人2人,百优新时代好少年2人。
(四)聚焦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序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稳步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培育法治家庭40户、法律明白人128人。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接待法律咨询7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0余人次。参加“我为普法 普法为我”系列活动,荣获法治漫画三等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党政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顺利完成重要敏感时期维稳安保任务。成功化解信访积案1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七人普”。完成村委会换届、村集体经济换届、计划生育协会换届等组织换届工作。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乡村组三级网格化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实施精准帮扶。持续推动殡葬改革、乱埋滥葬专项整治,建成启用万家村中心公墓,维修改造大龙村公墓、启动西泉村公墓选址,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开设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转移劳动力就业50人,完成企业用工服务260人。完成危房改造2户,实施移民后扶项目1个。发放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885.69万元,惠及农户19457人次,计生各类利导资金82.7万元,惠及3185人次,发放应急救灾资金13万元,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完成3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完成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面对汛期连续强降雨威胁,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进入防汛战斗状态,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线,成功处置大小险情45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00余人次,以最强的力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社会事业持续向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毫不松懈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围绕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紧盯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宁人员,强化闭环管理。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链集装箱及货物监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3145剂次,疫苗接种工作整体顺利推进。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争创省级卫生乡镇,指导大龙村争创省级卫生村,力争实现省级卫生村全覆盖。完成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妇幼保健站建设,有效提升乡镇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征兵工作,向部队输送3名合格士兵,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做好拥军优属、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高标准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发放优抚资金94.41万元。
2021年,全乡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乡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发展的质量不优。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强,目录企业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招引企业投资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产业不够优。二是发展的动能不足。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不足;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易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波动较大。三是发展的保障不够。要素资源制约我乡发展日趋突出,发展空间不足,项目用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用工难问题亟待解决。
二、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目标
(一)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虽然国内疫苗接种已普及,但国外疫情持续反复,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或将继续对出口贸易带来压力;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加大,反复冲击餐饮、住宿、旅游等我乡支柱产业,对经济造成扰动,线下消费复苏或持续受阻,线上消费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从机遇看,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2022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财政政策效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动能,激发市场活力,构建高效畅通的国内经济大循环;随着下一步万家水库的开工建设,我乡旅游禀赋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域旅游提质提升指日可待。
(二)2022年工作目标
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做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市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工业提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招商提质、项目攻坚“五个年”活动,奋力在全市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局事关全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围绕目标,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建设富裕万家。
深入开展招商提质年活动,优化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突出休闲旅游、高端民宿、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强力招商,力争新增再谈项目2个,3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个。以万家水库、唐古湾旅游综合体、吴越古道升级、仙人洞开发打造等项目为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招引一批配套提升项目,推进集镇开发建设和协同发展。不断壮大目录企业,进一步扩大总部经济,确保完成税收年度任务。全力以赴做好“白浙线” 建设协调工作。优化生态资源整合开发流程,加快构建生态资源“调查、评估、流转、收储、策划、提升、开发”的高效推进链,不断扩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探索推进竹林、山核桃碳汇交易试点,让生态保护的收益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推进现代服务业,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实现限上服务业零的突破。努力构建电商领头融合农业、工业、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大“电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创业就业融合发展力度,整合各行业互促互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坚持以产业支撑为龙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建设活力万家。
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年活动,着力做大做强本土山核桃企业,打造万家山核桃优质品牌,支持竹笋、香榧、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エ程,推进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开展林地股份制经营试点和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接续推进“五清一改”“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提升改造四类人群无害化卫生厕所100座,完成危房改造10户。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力争经营性总收入超过50万元。
三、坚持以文明创建为牵引,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绿色万家。
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宣城市级文明村全覆盖。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河长制作用,强化生态污染防治,加强山核桃加工排污监管,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百日攻坚,确保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无生态污染事故。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对乡域河道的常态化管理,持续开展“十年禁捕”。完善农饮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做好铜锣坞水库、七扎口水库管护工作。积极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谋划好大龙山洪沟治理、农村水系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整改,严控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情况发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林长制”。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完成年度森林抚育等各项任务,争创省级森林城镇(村庄)。
四、坚持项目引领为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建设魅力万家。
坚持以打造一批A级景区,搭建一个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一条旅游环线,争创一流特色旅游名镇为抓手,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工作。配合唐古湾旅游公司完成旅游综合体二期建设任务,新建完善一批旅游厕所、停车场,提升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村、网红打卡点等新业态项目。依托文旅投公司,坚持市场化运营思路,加快推进仙人洞、吴越古道等优质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突出大项目带动引领,提档升级民宿、农家乐集群,招引一批高档民宿、酒店,实现全乡旅游水准提升。围绕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精心打造“皖南唐古拉”精品自驾游路线,争取全乡道路延伸、拓宽、等级提升。持续抓好推进林区道路建设打造旅游道路环线,串联万家各个景点,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争取打造全域旅游“万家板块”。
五、坚持以增进福祉为目标,推进共建共享工作,建设幸福万家。
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全民参保计划”。加大资金支持和投入引导,着力推动万家学校教学质量再提升,全乡素质教育再创优。始终紧绷疫情防控之弦,提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共筑全人群免疫屏障。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完成2个一体化卫生室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市医院医共体帮扶作用,争取市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机会,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序时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征缴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扎实推进万家乡联网路项目建设,完成后坞危桥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全力打造“阳光信访”、大力夯实“责任信访”、稳步推进“法治信访”,不断提高源头预防和信访问题化解水平。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