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主题:宁国市“八五”普法规划
发布会时间:2022年2月28日下午14:30
发布会地点:市城管执法局6楼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及“八五”普法规划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明晖,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
出席媒体:市融媒体中心、宁国政府网。
新闻发布会议程: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明晖通报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及“八五”普法规划相关内容,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回答记者提问。
一、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明晖通报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及“八五”普法规划相关内容
2021年12月31日,中共宁国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宁国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全市各乡镇、市直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2016年-2020年是第七个五年普法周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实践作为法治宣传的主要任务,探索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格局、两个责任、三项结合、四大行动”的宁国特色。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七五”期间,我市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普法办等称号,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连续多年在宣城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
2021年-2025年是第八个普法规划实施周期,制定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市根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等方面的需求,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八五”普法规划特别注重思想引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线;注重法治素养提升,把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作为重点;注重提质增效,把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工作着力点。在主要目标上,《规划》明确,到2025年,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宁国特色的全民普法教育机制体系基本建成,普治并举、多领域依法治理进一步推进,全民普法在法治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全体公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按照“八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在普法重点内容上,强调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突出宣传宪法,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突出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月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十四五”期间制定和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针对性的普法活动,依法保障社会稳定。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建立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责任制,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强化不同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落实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倡导“普法即生活,生活即普法”理念,促进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全民守法。
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努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壮大社会普法力量,鼓励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法治新闻传媒工作者等加入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健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创新普法内容,拓展网络普法平台,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今年是“八五”普法实施的第二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新时代普法工作,进一步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普法,以法治文化力量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进一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助推法治宁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前列,提高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二、答记者问
记者问:“八五”普法规划有哪些总体要求?与之前相比,“八五”普法规划有什么新的举措?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答:《规划》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市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提升法治素养,繁荣法治文化,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推法治宁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前列,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服务大局,聚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能治理;坚持需求导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坚持多元共治,推动形成多方谋划、广泛参与、共同享有的全民普法格局。
“八五”普法规划在总结前七个五年普法规划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强基导向,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提出了以下新举措。
一是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规划》倡导“普法即生活,生活即普法”理念,强调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去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县结合实际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分工方案》。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布局、加大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动法治文化传承发展、培育法治文化地域品牌等任务。三是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规划》强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记者问:“八五”普法规划,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另外,我市下一步怎么落实“八五”普法规划?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答:一是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来抓,目前我市已经连续8年开展“机关集中学月”活动。落实党委(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旁听庭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网上学法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实中小学校法治课课时要求。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实施“法治名师培育工程”,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5年内完成全市德育教师法治教育轮训。推进校园法治书屋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并积极发挥作用。深化依法治校,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开学法治第一课”等专题活动。继续壮大“普法亲子团队伍”,多形式开展“开学伊始话法治”“小法官培养”“校园协商会”等“法律阳光护幼苗”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健全法治副校长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在总结“七五”普法验收的基础上,按照“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在抓好常规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健全机制,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落细。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调度,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精准化、举措项目化、考核体系化、指导专业化,指导各单位在抓好内部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负责面向重点普法对象、面向社会,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所涉及所执行的法律法规;深化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宣传活动,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抓常新。二要突出实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在车站、高速服务区、医院、银行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治宣传设施,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推动普法教育向公共场所延伸;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法治公园(广场)提档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法治宣传设施;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三要精准对标,提高县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深化部门、行业、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市、乡、村创建为主体,部门、行业创建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格局。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出浓厚的人人崇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坚持选优原则,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四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法治惠民便民工程。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保障社会发展中,融入到改善民生实事中,融入到法治城市、文明城市创建中。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实现法律服务向面上拓展、向基层深入,切实解决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办好法治惠民实事,强实效、惠民生,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让全市人民共享法治建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