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政〔2022〕11号
各村、各单位:
为提高应对冰冻天气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甲路镇雨雪低温冰冻天气应急预案》,现随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2年1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甲路镇雨雪低温冷冻天气应急预案
为提高应对雨雪低温冷冻天气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宁国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等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方针,科学统筹,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稳定有序,作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坚持防灾和救灾并重;坚持单位联动,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领导组,负责全镇范围内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张春虎(党委书记)
邵萍(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 刘道林(人大主席)
朱嵩(党委副书记)
方友平(纪委书记)
张波(党委委员、副镇长)
夏卫国(党委委员、副镇长)
黄欢(党委委员、副镇长)
汪伟(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彭怡乐(党委委员)
李永平(主任科员)
成员:陈卫明(甲路村党委书记)
桂联发(枫山村党委书记)
桂诗仁(庄村村党委书记)
郑四海(石门村党总支书记)
汪进(党政办副主任)
陈光辉(执法队副队长、应急站站长)
王伟(司法所所长)
卢叶娟(为民服务中心主任)
邹婷(财政所所长)
刘万春(自然资源所所长)
胡云(卫健办主任)
刘端明(交通办主任)
潘贵清(农业农村办主任)
彭跃飞(甲路派出所所长)
亓东东(甲路交警队队长)
吴庆一(青龙湾市场监管分局局长)
彭伟(综治干事)
李秀文(甲路供电所所长)
杨云五(甲路中学校长)
周长根(甲路小学校长)
金平(甲路卫生院院长)
袁文辉(移动公司营业部经理)
朱伟(电信公司营业部主任)
三、工作内容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核查统计、舆情管控8个工作组,具体分工及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
职责:密切关注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上传下达市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对各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报镇领导组决策并实施。
责任领导:张波
责任部门:应急办
(二)隐患排查组
职责:对危房户、农贸市场、G233国道枫树岭段、蔬菜大棚、地灾隐患点进行排查,及时转移危房、地灾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至安全地带。全面排查户外高压、通讯线路,自来水管道等,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责任领导:各联村组长、各村书记
责任部门:市场监管分局、交警队、自然资源所、农业农村办、社会事务办、各村
(三)应急救援组
职责: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15分钟内感到现场处置并开展救援。
责任领导:张波
责任部门:应急办、镇村应急救援队伍(附件1)
(四)安全保障组
职责:维护雨雪天气期间社会治安稳定,确保道路畅通、行车安全、市场供应平稳。
责任领导:汪伟
责任部门:派出所、交警队、执法队、综治办、交通办、市场监管分局
(五)后勤保障组
职责:采购应对雨雪天气必备物资(铁锹、雪融剂、雨靴等),储备足量食物、饮用水,并根据领导组指令调拨应急物资。做好应急期间必要的伤病员救治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环境消杀工作。
责任领导:黄欢
责任部门:党政办、卫健办、卫生院
(六)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组
职责:负责受灾村(社区)救灾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等工作。
责任领导:夏卫国
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村(社区),财政所、综治办、派出所。
(七)核查统计组
职责:低温雨雪天气好转后立即进行受灾情况核实,并按要求统计上《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附件2)
责任领导:各联村组长、各村书记
责任部门:应急办、甲路村、枫山村、庄村村、石门村
(八)舆情管控组
职责: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线上及线下舆论,对正面典型积极宣传报道,对负面舆情及时引导管控,营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领导:彭怡乐
责任部门:党政办、应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此次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各村各单位要有详细的应急预案,健全的应急队伍,将责任压实到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要密切配合,保持信息互通,确保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知晓并高效处置。
(二)严肃工作纪律。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市应对低温雨雪天气指挥部要求,认真落实好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应急救援队伍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紧急情况发生后确保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开展救援。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村要以网格为单位,走村入户广泛开展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农业生产知识,做到雪情预报和科学应对知识进村入户,提高群众救灾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