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舞,又称蚌壳、蚌壳精、蚌舞、蚌壳灯、戏蚌壳,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灯舞,广泛流传于汉族地区。民国以前就在宁国广为流传,至今仍传唱于宁国市东部山区一带,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蚌壳舞旋律流畅、节奏欢快、姿态优美,动作滑稽,让人回味无穷。是农民在喜获丰收之余和春节元宵之际,进行庆祝欢乐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充分表现了宁国人民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观情怀,因而它也深受宁国人民的钟爱,代代相传,代代演练,不断推陈出新。
文金莲,蚌壳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从小就喜爱民间舞蹈,受家庭的熏陶,让她对蚌壳舞情有独钟,她十分注重蚌壳舞的传承与创新,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戏曲的表演元素,大大地增强了舞蹈的观赏力和表现力。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表演,曾多次带队参加文艺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喜爱。
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蚌壳舞,宁国蚌壳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仅有情节,而且表演动作各异,非常风趣壮观。且所用的艺术道具和化妆等比较特殊,尤其是蚌壳和鹭鸶,高大雄伟,色泽艳丽,不论表演和行进,十分醒目,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在充分吸收了戏剧化表演的基础上,宁国蚌壳舞还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由具备一定表演基础功的三人饰演蚌壳精、渔翁、鹭鸶,另有三至四人负责锣普鼓点打击伴奏。主要故事情节为渔翁出门打渔,在水中发现一只大蚌壳,随后用渔网去捕捉。头几网只收获一些鱼,未能捕捉到蚌壳。但蚌壳却夹住了渔翁的头和屁股。
这时却引来了水中探食的鹭鸶,并乘机叼啄鱼篓中的鱼。经过一番搏斗,最终渔翁还是网住了蚌壳,抓住了鹭鸶。整个舞蹈过程,欣赏性、趣味性比较强,给人一种欢快、热闹的感受。风趣生动的表演和乐观明朗的情绪,也透露出淳朴的生活气息。正因如此,蚌壳舞的舞台十分广泛,无论是田间地头、房前房后,还是休闲广场都可以用来表演。且表演时间可长可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蚌壳舞作为传承了百余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虽然在时代的发展中,蚌壳舞离我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但我们相信在更多人的参与、关注和支持下,让这份浓浓的乡愁在新时代能得以延续和创新,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