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0802-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08-02-21 发布日期: 2008-02-21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02-21 10:31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2008年2月18日在宁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牛传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打造“两地”,全力推进“三大战役”,扎实开展“四项活动”,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6亿元,增长18.3%;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达到10.18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增长21.3%。

  ——工业总量效益持续提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亿元企业4家,总数达到167家和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9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分别增长31.8%和24.5%。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组建了耐磨铸件行业协会,被命名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全年引进省外资金3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22万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35.8亿元,增长47.1%。保隆工业园、大扬工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鼎工业园、飞达工业园、锦洋氟化铝等项目加速推进,11个项目挤进全省“861”行动计划。江南化工公司即将上市,中鼎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司尔特”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凤形集团、聚隆公司跻身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新增了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了13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0家,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其中出口8600万美元。开展了全民创业促进年活动,组建了创业辅导中心,实施了巾帼创业、青年创业行动计划,扶持创业项目38个,新增私营企业298家。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完善了南山园区路网及配套设施,建成了科技孵化中心一期工程,新建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力建设河沥溪园区,完成了东城大道、振宁路路基工程,启动了支路网建设。省级开发区签约项目91个,新开工企业61家,投产企业46家,被评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和“2007浙商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编制了港口化工园发展规划,拉开了汪溪殷白新区框架,推进了梅林、东三角集中区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开工企业32家,投产企业23家。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实现利税11.8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88%和90%。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7.8%。新增经济林685公顷,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520公顷,家禽饲养量突破350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738公顷。肉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新增了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企业跻身宣城市级龙头企业行列。太阳禽业畜禽加工、南美白对虾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林权抵押新增贷款3000万元。成立了江南汇丰小额贷款公司和百乐福、天目山资金互助社。新建了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全面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新增1个示范镇和11个示范村,编制了23个示范村的产业规划。新修村村通水泥路150公里,改建卫生厕所4890多座,建成户用沼气池2000口,解决了2.9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进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跻身全省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行列。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开展了旅游经济推进年活动,启动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争创工作。推进了青龙湾、夏霖、石柱山等景区建设,建成惠灵塔,恩龙“沁芳园”、东津河漂流一期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8亿元,增长46%。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的主渠道作用,密切了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衔接,扩大了与省担保集团的合作,新增各类贷款10.7亿元。通过积极争取,徽商银行宁国支行的组建已获得省政府批准。扎实推进了财税和土地工作,不断夯实税收增长基础,有效保障了有利于宁国发展的用地需求。编制了城市商业布点规划。完成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居建材市场二期项目投入运营。亚夏集团被评为全国十佳汽车营销企业。邮政电信服务网络日臻完善,产权交易、房地产市场更趋规范,律师公证、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亿元,增长14%。

  ——城市建设与管理扎实推进。调整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35个专项详细规划,举办了城北新区规划及未来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青龙西路建成通车,金桥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施了宁阳中路、东风南路、迎宾路、火车站广场和西津大桥两端综合改造工程。城北教育园区启动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基本完工,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垃圾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了三水厂建设并顺利实现向市区供水。启动建设长途汽车新站,搬迁了拘留所、看守所和河沥溪收费站,扎实推进了老虎山迁坟工作。宁宣杭高速宣宁段工程已经立项,启动了千秋关隧道建设,完成了唐舍岭接线工程和岛鸿线路基工程,加大了省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力度,改造了桥梅路、长高路。开工建设500千伏宁国开关站,完成了竹峰、河沥溪35千伏临时变工程。以争创全省首届文明县城为抓手,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抓好城市保洁工作,整治了26条背街小巷,拆除违法建筑5000多平方米。

  ——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市级投入75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22项民生工程,致力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新增就业岗位4800多个,技能培训40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征缴社保基金1.5亿元,增长75%。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水平。新建了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成100套农民公寓,实施了廉租房制度。及时兑现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70余万元。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改造学校危房1.56万平方米。完成了中溪职高与市职业中学的合并工作。巩固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成果,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到93%。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造建设6所乡镇卫生院。加强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了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了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政策,审计、统计、物价、粮食、档案、气象、残联、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中国·宁国竹文化节暨撤县设市十周年庆典。深入开展了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了网上办公,强化了政风评议和行政监察,着力提高行政效率,被评为“2007浙商投资最佳服务县(市)”。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188件、政协委员提案145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的作用。组建了人民防空办公室。认真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高标准地完成了征兵任务。加强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了高危行业电子监控系统。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大力推进平安宁国建设,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和热忱支持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牵动性强的大项目还不多,部分骨干行业受宏观环境影响效益有所回落;全民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扶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风险依然存在;乡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建设新农村、发展集中区和致富群众的任务较为艰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压力较大,城市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部门全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工作效率低下。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的统一部署,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小康,和谐宁国”这一主题,着力构筑融资、环境两大平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和文明创建三大建设,努力在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现代服务业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亿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长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强势构筑发展载体,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第一,狠抓省级开发区建设,构筑“一区三园”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完善提升南山园区,强力推进河沥溪园区,启动规划港口园区,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开发的新局面。全面完善南山园区配套设施,强化入区项目的管理,确保征地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见效。重点建设河沥溪园区,组织开展基础设施攻坚战,动工建设滨口大道,建成东城大道、振宁路,推进支路网工程,同步完善水电设施。依法推进征迁工作,平整工业用地330公顷以上。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的要求,切实把好项目的入区关。编制港口园区总体规划,推进体制对接,加快建设步伐。全年省级开发区引进企业60家以上,新开工项目40个以上,投产项目30个以上。

  第二,全力支持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集中区的投入,自今年起,市政府安排的扶持资金增加到600万元,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递增。按照“集约高效、功能配套、定位发展”的要求,完善集中区的基础设施,明晰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集聚,彰显园区特色。支持汪溪殷白新区建设,拓展梅林电器配件园,推进中溪、宁墩园区建设,启动中宁路建设工程,统筹协调“东三角”的发展。全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引进企业40家以上,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投产项目20个以上。

  第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编制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继续推进“3311”工程,新增规模企业40家以上、亿元企业5家以上。加快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扩建,支持亚新科公司、保隆工业园加快发展,打造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耐磨铸件行业协会的作用,筹建省级耐磨铸件检测中心,调优做强产业集群,打响“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的品牌;力促飞达集团与德国爱普科斯公司合资,鼓励源光公司扩张规模,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实施司尔特迁扩建工程,力促江南化工散装炸药、宏宇铝材、锦洋氟化铝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聚隆机械、甲路民丰、生力农化、耐火材料等企业扩张规模。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的预可研工作,精选一批项目挤进全省“861”行动计划。

  第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孵化中心作用,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继续开展市级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强力推进“三个一百”工程,新增省级技术开发中心1-2家,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项以上,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10家以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构建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选择50家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新增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5个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致力改善乡村面貌,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纵深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山核桃、竹业、畜禽三大骨干产业,积极培育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区域。推进詹氏山核桃的精深加工,鼓励乡味源公司加快发展,力促绿健茶籽油、亿邦老鹰茶等项目建设,打造以山核桃为主的全国森林食品加工供应基地;提升五星集团、太阳禽业的生产加工能力,鼓励百惠牧业等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打造面向苏浙沪地区的优质畜禽产品供应基地;力促中集集团扩大生产规模,支持健宁集装箱板材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竹胶板加工供应基地。

  第二,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启动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推进农产品产地编码的试点工作,引导广大农民按照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以上,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5个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的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年活动,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防灾体系建设,着手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认真做好森林防火、气象服务、防汛抗旱等工作。

  第三,着力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化。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完善现有组织的运行机制,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组织,新办农民合作组织10家以上。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尝试组建土地等新型合作组织,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向大户集中,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完成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

  第四,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示范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集镇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争创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围绕“巩固提高,整体推进”的思路,继续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强化村庄建设规划的执行与管理,扎实推进“三清三改”,美化净化村容村貌。全面启动村村通延伸工程,新建村组水泥路90公里。继续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口,解决3.7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星级村”、“十星文明户”、“文明新风户”的争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第五,着力推进农村投入多元化。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市政府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353万元,达到4216万元。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做大做强工业发展型乡镇,激励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型乡镇,加大社区事务型街道的保障力度。新一轮体制每年对基层的补助达到3500万元,比上一轮增加1500万元,增长75%。在城乡同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镇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供给标准。积极支持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强力推进“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的发展。

  (三)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指导,突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景观特色,完成城北新区、河西新区的控制性详规,高起点编制城南新区建设规划,精心设计西津河、东津河沿岸的景观规划,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新形象。高度重视规划的公众参与,积极推进“阳光”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切实加强规划执法,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第二,着力建设城市精品。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的要求,加速建设城北新区,稳步推进河西新区,启动开发城南新区。完成金桥、金桥路等一批在建工程,改造宁城北路,搬迁铁路变电所,启动建设仙霞路和仙霞大桥,组织实施宁墩路、宁城南路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宁阳公园、翠竹公园、老虎山森林公园(暂定名)和聚龙山公园建设,建成河西滨河公园。创新经营城市方式,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实现城市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和文明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切实抓好门前“五包”的落实,推进城市保洁向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延伸。以创建“平安畅通市”为抓手,加快公交站亭、停车泊位的建设,狠抓交通综合整治,切实规范城区的交通秩序。全面治理乱张贴乱涂写、破坏公共设施等损害城市环境的顽症。进一步加强沿街餐饮、洗车等行业的管理,突出抓好污水排放、噪声监控和烟尘治理,下大力气解决燃爆、娱乐和施工扰民等问题。依法做好拆迁工作,坚决查处违法建筑,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量。筹建“数字城管”工程,以信息化为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第四,推进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思路,密切对上衔接,全力寻求突破,配合做好绩扬高速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争取宁宣杭高速宣宁段开工建设,皖赣铁路复线宁国段早日立项。着手规划城市西北外环,加速建设千秋关隧道,贯通岛鸿线,改造梅桥路、庄枫路和东叶路。建成500千伏宁国开关站,建设220千伏宁国第二变电所,完成110千伏宁阳变扩建及配套工程,新建河沥溪110千伏变电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用电的保障能力。

  (四)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大力振兴现代服务业,迈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步伐

  第一,实施精品战略,全力打造核心景区。围绕旅游业总体规划,立足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这一定位,突出抓好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和恩龙世界木屋村建设。完善青龙湾基础设施,规划环湖公路,建设惠杨大桥,建成青龙湾游客中心,实施周塘景区绿化、亮化工程。支持森林湖科技园、恩龙四期项目建设。实施东津河漂流二期工程,加快胡乐特色生态旅游乡镇、云梯畲族风情园建设,支持夏霖旅游区、石柱山景区开发,建设万家道场坪旅游景点。

  第二,狠抓宣传推介,实现旅游项目新突破。调整充实旅游项目库,编制一批富有山区浓郁特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精品项目,适时举办信息发布会,实现旅游招商的新突破。精心策划“宁国府”项目,加强对外招商推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完善旅游开发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开辟精品线路,共塑整体品牌。强化区域联动,组建旅游联盟,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

  第三,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宁国旅游服务品牌。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加强旅行社和导游队伍建设。完成宁国国际大酒店四星级改造,建成法姬娜四星级酒店,建设周塘四星级酒店。启动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发挥餐饮协会作用,弘扬红楼梦美食文化。规范整合休闲娱乐业,打造城市文化夜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积极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四,发挥带动功能,不断提升服务业水平。准确把握区域消费特点,以城市商业布点规划为龙头,强力推进划行归市管理,着力打造“精品街”、“特色街”。优化专业市场布局,筹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中药材交易市场,支持亚夏货车4S店、容维物流城、家居建材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力促安徽商之都宁国广场早日开业。巩固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商业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律师公证、会计事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积极发展保险、证券等新兴服务业。

  (五)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构建要素汇聚的新“洼地”

  第一,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针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巩固金融安全区成果,加速推进金融创新,不断完善担保体系,力争信贷投入的最大化,新增各类贷款11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省担保集团的衔接,密切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徽商银行、邮政银行早日设立经营网点,引进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来宁开展业务。全力争取发行地方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深化信用联社改革,力争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充分激活民间资本。抓住省委、省政府扩大县级管理权限试点的契机,用足用活各类政策资源。

  第二,完善引资机制和方式。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年活动,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整合招商力量,完善引资举措,力争引进省外资金3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以上。创建国内外客商信息资源库,精心组织接轨苏浙沪和广东、福建等地的各类活动,搭建产业合作、信息交流和招商引资平台。继续推行驻点招商和委托招商,抓好节会招商,举办第三届山核桃节暨宁国商会百年庆典。组织开展境外招商,尝试设立日韩招商代理处,加强与境外商会的合作。筹建归国华侨联合会,密切与境外宁国籍人士的衔接,构筑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

  第三,狠抓大项目招商和产业招商。坚持招商与选商齐抓、数量与质量兼顾,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大引强转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本地优势特点,优选编制50个重大招商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产业龙头,纵深推进“三优”工程,力求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围绕三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势推进以商引商,引进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补链环节,争取落户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整装项目。把握长三角“腾笼换鸟”的趋势,结合开发区和集中区的产业定位,组团式引进企业群体,积极培育机电、节能灯具等新兴产业。力争全年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20 个以上,超亿元项目5个以上。

  第四,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大企业上市的指导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按照“改制储备一批、辅导申报一批、上市发行一批”的总体思路,编制企业上市发展规划,组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市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企业上市扶持,降低上市成本,完善配套服务。年内确定10家以上企业为上市后备企业,力争有1-2家企业进入辅导期,2-3家企业成功上市。

  第五,扎实推进外贸和财税工作。深入研究外贸出口形势,努力把握发展趋向,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力争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全面提高综合治税水平。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不断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和保法定支出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向工业、基层、民生和在建工程倾斜,着力解决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的大事。

  (六)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的绿色之都

  第一,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按照生态市建设的要求,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规划,强力推进治山、治水和减排工作,为宁国的永续发展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严格控制嵩山公园规划区,继续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新增绿地面积30公顷以上。加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对威胁水质、破坏生态的污染企业和养殖小区,要坚决果断地实施搬迁或关闭。推进禁(限)采区矿山、轧石厂、轮窑厂的关停工作,建设三条大河沿岸的绿色长廊和公路沿线的绿色屏障。巩固河道采砂整治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宁国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工程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农业领域以沼气的推广应用为重点,鼓励发展三大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产品的清洁化加工和山核桃蒲、笋壳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控,建设5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业领域以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及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链,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争取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10个以上。

  第三,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和土地工作。制定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完善指标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抓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动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垃圾处理厂。认真落实新上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引进重污染项目。鼓励应用新型建材,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兴建一批绿色厂房、绿色住宅和生态社区。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积极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大力盘活存量土地,拓展新的用地空间。

  (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倾力关注民情民生,加快富民惠民步伐

  第一,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今年,我们将在原有22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8项民生工程。市级财力投入超过1亿元,进一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完善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每年都有新变化,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落实扶持政策,整顿规范创业环境,继续评选宁国发展功勋,开展创业标兵的评选活动,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完善创业辅导中心功能,组建创业信息服务网站。积极支持商会会馆建设,鼓励金辉创业园的发展。把培育新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培育企业家队伍,扩张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群体,实现民营经济的新飞跃。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700户以上、私营企业300家以上。

  第三,继续抓好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规划建设劳动服务中心,整顿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业园建设。抓好组织起来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妥善安置“4050”人员,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推进用工的专项培训。着力开展劳务输入工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务工行为,积极创建一流的务工环境。

  第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征缴,认真抓好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切实抓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兴建2-3个乡镇中心敬老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事业。着手组建慈善协会,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加大移民的扶持力度,逐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建成凤形安置区,推进经济适用房和潘村、河沥溪农民公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自然增长机制,认真做好生产救灾和扶贫济困工作,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低保的边缘人群、因病因灾返贫群体的基本生活。

  (八)突出抓好文明创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生活文明化进程

  第一,突出抓好文明创建工作。紧贴时代的要求,纵深推进行业、社区、村镇的文明创建工作,革除各种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赋予宁国文化的新内涵,大力倡导争先创业、和谐发展的新风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质量和《今日宁国》的办刊水平。完善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服务功能,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新建3所标准文化站、10所村文化活动室。

  第二,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投入机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待遇标准。推进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年内建成3个和谐社区示范单位。认真做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继续抓好村务公开,纵深推进为民服务的全程代理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离任老村干部慰问救助制度。

  第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推进学校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妥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问题,坚决杜绝新债务的发生。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巩固和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水平,积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依托职业中学创建高级技工学校,推行校企联办、高校合办模式,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加快建设城北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开发区新校区,逐步扩大城区义务教育的办学规模。高度重视城市困难家庭、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第四,加快发展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工程,改造建设4所乡镇卫生院和31所村卫生室。大力支持华泰医院等民办医疗机构的发展。完善乡镇防保和卫生监督体制,提高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东片乡镇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南片乡镇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支持档案史志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好物价、统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第五,着力打造平安宁国。高度重视信访和行政复议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和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扎实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技防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积极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推进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水平。

  第一,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创新力。面对宏观调控的新考验,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抓落实、重实绩作为鲜明的工作导向,弘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保持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倡导立说立行、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内挖潜力,外聚要素,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强政风建设,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控各类检查评比,以实干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民。深入贯彻《公务员法》,以落实检验能力,以绩效衡量水平,打造一支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公务员队伍。

  第二,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依托电子政务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推行工作目标的项目化,项目推进的责任化。完善行政效能监察体系,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对明确的任务、确定的事项做到责任到位、问责到位,确保政令畅通。继续抓好政风行风评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机关效能评价窗口,让效能建设时刻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第三,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行政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健全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规范行政审批收费行为,全面推行首席代表制、并联审批制、跟踪服务制和超时缺席默许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现象。用铁的手腕依法整治建设施工环境,严厉打击阻挠施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不法行为。大力整顿规范执法环境,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损害宁国形象的人和事。

  第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保障力。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审议意见,进一步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水平。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五,坚持廉洁清正,进一步增强政府的约束力。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坚持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切实加强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强化廉政教育,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防止政府权力的部门化、部门权力的个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维护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让我们在中共宁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锐意改革,以饱满的热情致力创新,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宁国而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