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西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霞西镇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327G/202209-00050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霞西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霞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9-13 发布日期: 2022-09-13
霞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2-09-13 14:22 来源:霞西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要深刻认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对于霞西镇加快经济转型,实现跨越腾飞的重大意义。全镇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为建设新时代幸福美丽霞西而不懈奋斗

霞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上下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对霞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霞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牢牢把握市委“1366”总体思路和霞西发展“1234”工作思路,树牢双一号工程和两个“50工作理念,接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霞西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霞西发展卓有成效且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8·10”洪灾、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上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财政收入3367.7万元,年增幅12%;协议引进资金16.5亿元,培育总部企业26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升。天然气管道、特高压输变电线路项目全面竣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续培育壮大农产品电商平台,新培育电子商务公司10余家,朱村村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大力整治农村抛荒地”,实施农村土地流转1300亩,建立800亩耕地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27家,新增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宣城市、宁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为913家。申报三品一标认证5个,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注册成立益农信息社6家,石柱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是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成功争创省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白茂古村落获评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并完成保护性修复,汤氏祠堂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打造“526”小三线网红打卡点。启动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为核心的青龙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石柱山景区最后一公里及汤家坝水利生态景观项目建设。加强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成功举办好山好水好霞西系列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首届传统匠人工艺大赛、霞西镇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行咖走天下 诗画霞西千米之上览霞西之巅,致敬宁国最美逆行者游霞西、霞西镇农民篮球赛、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宁国全域旅游发展的热潮中发出霞西声音,集聚旅游项目人气。

四是镇村面貌明显改善。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村庄清洁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滥埋乱葬、五清一改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乱采乱挖、农民建房及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及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行动。新造林2798亩,封山育林5500亩,森林抚育10.56万亩。成功创建安徽省森林城镇。完成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任务1221户,完成危房改造332户。有力推进集中安葬,新建或提升村级公益性公墓11个。高标准完成霞西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获评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心打造霞西精品田园区,整治提升竹虹公路霞西段并成功创建最美乡村路。

五是基础设施大幅完善。集镇外环路建成通车,完成集镇主干道路拓宽和人行道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7公里。完成庄虹路及虹玉路拓宽改造工程,累计完成路面拓宽工程30.6公里、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27.28公里。竹虹公路霞西段白改黑项目按期竣工,成功打造全市首条彩虹公路。实施八小水利工程5处,小农水项目1处,人饮改造项目3处,高山节水灌溉项目41850亩,自来水管网延伸项目315000米,解决4150人饮水问题。连续三年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农村公益奖补项目24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473.8万元。

六是人民福祉显著增强。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在册困难群众成功脱困。共发放各项惠农资金5578万元。2017年成功创建安徽省卫生城镇并通过复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师德师风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完成霞西村、虹龙村两个养老中心维修改造及标准化医务室建设,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七是社会秩序安定团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新冠疫情防控扎实有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构建党建+“三治基层治理体系。顺利完成重大会议期间信访维稳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七五普法验收,着力打造平安霞西”“法治霞西。有序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均圆满通过验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是灾后重建有序推进。成功抗击百年不遇的利奇马台风灾害。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保大家,始终战斗在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和救灾最危险的地方,诠释了弥足珍贵的“8.10”抗灾精神。面对百年不遇利奇马台风灾害,霞西镇不等不靠,紧盯重点、紧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完成水毁水利修复工程50个、3万余立方米,新建拦水坝12处,抢修农村人饮单村工程17处,铺设自来水管线24400米、新建蓄水池4处。修复道路路基40余公里,修建便桥20余座、钢构和混凝土桥涵8座,加固危桥6座。完成石河、上门2个集中安置区建设。累计投入重建资金4000余万元,创造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霞西速度

在总结成就的同时也清晰认识到:我镇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经济发展新路径仍需持续探索;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性增强。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三五年,我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二年翻一番以上,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霞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霞西建设达到新水平,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超过长三角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366”总体思路和霞西发展“1234”工作思路,树牢双一号工程和两个“50工作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推动经济发展为要务,以治理能力提升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提振精气神、砥砺新作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接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霞西品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遵循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高水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霞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持续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镇各项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等高对接沪苏浙等先进发达地区,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全镇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1234”工作思路。紧紧围绕1234”工作思路,明确生态立镇、农旅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定位,为构建新时代幸福美丽霞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功能定位

紧紧围绕市委“1366”总体思路、镇五届一次党代会精神及霞西发展“1234”工作思路明确生态立镇、农旅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定位,坚持发展工业为主,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两翼并重,着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高效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康养体验相融生态旅游目的地。毫不动摇抓好两个一号振兴工程,持之以恒推动生态农旅富民工程,超前谋划实施项目建设载体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工程。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创新优势、生态资源优势与外向投资及反向投资的经验,围绕总目标,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霞西功能定重点打造“三地”。

一是着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申嘉湖高速开工建设,中德智造小镇加速推进,朱村村高速枢纽、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凸显,谋划建设朱村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载体,加快引进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科技含量较高企业和扶持本市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入驻,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朱村高新技术园区谋划建设,将有效解决我市土地等发展要素短缺、工业发展业态合理细分、加快要素资源转换等问题。

二是着力打造现代高效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宁虹公路穿境而过,土地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较强,粮、油、茶种植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打造以虹龙村为主体的农林产品种植加工贸易示范区,鼓励非农主体投资产业,通过多元投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扶持潜力较大的产能较强的农业专合社或现代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新型的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为重点,引进优质粮食、经济作物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食品加工业,培育知名品牌,创名优产品。

三是着力打造康养体验相融生态旅游目的地。石柱山、青龙山、羊三山文化历史悠久、传说优美,三线文化特色鲜明,时代感强打造以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石柱村、石河村、上门村的三山文化本地红色文化及三线的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发挥当地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的旅游资源优势,三线工业遗产、白茂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等人文资源优势高品位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旅游发展业态,形成镇域小循环、全市大循环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康养体验相融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发展目标

围绕2035远景目标,按照霞西发展“1234”工作思路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我镇打造成为交通畅通便捷、工业平台成熟、文化旅游繁荣、农业高质增效、环境秀丽宜人的投资休闲福地。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递增不少于10℅,财政收入平均递增不少于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力争将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提高,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三是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紧紧围绕我市一核两翼三区四组团旅游总体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康养体验相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辖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高起点规划宁国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着力打造生态自然、底蕴深厚、功能完善、服务贴心的全域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霞西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调处机制、社会预警体系、网络舆情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卫生与健康工作。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完善保障体系。

五是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明显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全面提升集镇基础、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养老服务等领域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第三章期间重点举措

(一)深入谋划发展,助力一号工程

围绕霞西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握叠加机遇,充分发挥朱村村毗邻国家级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借中德智造小镇建设契机,积极破解发展要素制约,持之以恒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规划实施,承接国内先发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实现霞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继续坚持上项目、扩固投,促增长,围绕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积极储备项目,通过对外引进、上报争取,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依托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做强做大一批配套设施项目。
(二)坚持高质高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耕地多经化,养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格局。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的运用,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技推广站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争创农业知名品牌。到2025年,力争农业龙头企业达10家。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清洁化生产。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同时,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保护力度,提升现有竹林经营水平,多引导发展笋材两用林;加大现有山核桃林生态修复,发展立体林业,提高单位林地产出;逐步探索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不卖树木只卖风景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三)融合文旅发展,打造霞西特色品牌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挖掘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位。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按照农旅结合思路打造好乡村旅游产业,抓住全市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契机,以规划设计为先导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开发,突出农旅结合,主打绿色生态牌,着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霞西的山水人文霞西品牌,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旅游配套项目为抓手,认真做好旅游资源普查、旅游控制地段初步确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旅游项目包装策划招商等工作,深入巩固旅游提速年创建成果,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及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田园观光体闲旅游。加快打造高端度假项目集群,继续推进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开发一批旅游项目。
(四)便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集镇和村庄建设,着力推进城镇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的方针,着力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鲜明、容貌洁美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建设总体规划;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修复完善灾后水毁道路及桥梁建设,积极推进宁虹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四好公路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是加快农村水利、供水工程建设,解决居民用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全面修复病险水库、水渠、山坪塘、水毁工程。继续实施一河一策,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和农村水系治理工程项目,对全镇大小河流加强管理,争取早日实现水清河畅库绿景美目标。

(五)增强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学校、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
二是加大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镇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

三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为阵地,不断完善创新信访和维稳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普法工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道德法律素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霞西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保障

围绕党建品牌化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一村一品抓实各村党建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党小组三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1311N”组织体系,发挥党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志愿者服务队、四会的管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水平。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全镇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家、省、市的整体战略部署,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不断书写霞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幸福美丽霞西不懈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