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定《宁国市津北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工作目标
基本理念: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旨在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教师要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
工作目标: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解决新课程实施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发展学校,形成教学特色;发展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发展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成立校本教研领导机构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
成员由主管副校长、教导处、各学科组组长等组成。
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有关的规章制度,构建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校本教师培训体系,形成校长—教导处—学科组—教师四级较为健全的校本教研网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骨干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学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提供保障,并负责监督实施。校本教研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具体实施,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的管理工作,教师教研工作的指导,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的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学校教研工作情况。
学科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组织,学科组负责组织和领导本学科有关校本教研的全部工作。狠抓学科组建设,增强校本教研基础组织的活力,建设成为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科组。
三、校本教研的实施
1.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校提供(或由教师推荐)多种学习资料(包括网上资源),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拓展教育教学思维。每学期教师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题读书交流研讨活动。
学校选送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进修,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交流活动。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倡导行动研究,在实践中把解决课堂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相结合。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课堂教学公开课,公开课前同学科集体备课,研讨教学策略,课后要及时评议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备课组内上一节研讨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每学期在学科组内上一节示范课,每个备课组每学期提供1-3个优秀课例。
3.加强以备课组为基础的教学研究。
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组织好每月一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集体备课。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还要十分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思想、体系和特色,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困惑和问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资源库,电子教案,实行资源共享。
4.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以科研促教研,促进校本教研上台阶,提升教师。
学校的课题研究要立足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做到以学校为本,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校各级课题。
5.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教学论坛、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月至少有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6.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研究平台,创建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条件,实现共同提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设专栏,进行课改宣传和校内学术交流,每年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编印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
7.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教学研究资源,信息支持和科研指导。完善校园网建设和多媒体教室建设,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整合校内外教研资源,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的合作。保障经费投入,建立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
8.学校把校本教研实行学时管理,由教导处根据市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