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783081862F/201304-00402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环保局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3.1.2.2 大气环境容量 | 文号: | 0 |
生成日期: | 2013-04-11 | 发布日期: | 2013-04-11 |
3.1.2.2大气环境容量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是一个区域在满足当地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前提下,在区域范围内环境空气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又称差值容量)和变动容量(又称同化容量)两部分。前者表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和环境本底的差值,后者是区域空气环境自净能力。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大小,与其环境空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关。因此,不同地理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总量控制区(工业园区)开展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分析,目的是正确确定总量控制区的区域环境容量,使在下一步的总量控制研究中,能根据所确定的大气环境容量来制定总量区的总量控制目标。因此,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分析是实施区域总量控制的基础。
本次评价采用A值法模型对总量控制区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的方法来计算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A值法模型具有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被全国环境空气科学工作者广泛采用,该方法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分析模型。
A值法模型属于箱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将总量控制区上空的空气混合层视为承纳地面排放污染物的一个箱体,污染物排放入箱体后被假定为均匀混合,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将正比于箱体体积(等于混合层高度乘以区域面积)、箱体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以及箱内污染物浓度的控制限值(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A值代表与大气环境容量有关的地区自然条件。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
总量控制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Qak—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Q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N—功能区总数;
i—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区的编号;
a—总量下标;
k—某种污染物下标。
(2)各功能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104t·a-1·km-1。
式中:Ck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m3;
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1。
式中:Qbk—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低架源排放总量限值,104t;
Qbki—第I功能区低架源某种污染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b—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
a—低架源排放分担率。
(5)总量控制系数和低架源分担率
对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总量控制系数A值和低架源分担率a也各不相同,我国各地区总量控制系数A值见表3-3。
表3-3我国各地区总量控制系数A和低源分担率α值列表
地区序号 |
省(市)名 |
A |
α |
1 |
新疆、西藏、青海 |
7.0-8.4 |
0.15 |
2 |
黑龙江、吉林、辽林、内蒙古(阴山以北) |
5.6-7.0 |
0.25 |
3 |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 |
4.2-5.6 |
0.15 |
4 |
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陕西(秦岭以北)、 宁夏、甘肃(渭河以北) |
3.5-4.9 |
0.20 |
5 |
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 海南、台湾、福建、江西 |
3.5-4.9 |
0.25 |
6 |
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渭河以南)、陕西(秦岭以南) |
2.8-4.2 |
0.15 |
7 |
静风区(年平均风速小于1m/s) |
1.4-2.8 |
0.25 |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按照中国环境规划院推荐的A值确定原则,以达标率90%的控制目标,按公式A=Amin+0.1(Amax-Amin)计算出评价区的总量控制系数A值为3.64;低矮面源排放分担率a取0.25。
(6)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为了使宁国市工业园区建成运行后,大气环境质量不超过控制目标。空气质量执行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即SO2和NO2的环境质量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6 mg/m3和0.08mg/m3。
根据总量控制原理,认定区域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即为大气环境容量。宁国市工业园区主要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和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总量控制区总面积为68.84km2,因此,本规划以此两工业园区为计算环境容量的面积。计算结果详见表3-4。
表3-4宁国市区域大气环境容量
工业园区名称 |
面积(km2) |
大气环境容量(t∕a) |
|
SO2 |
NO2 |
||
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
13.64 |
3590.4 |
4787.2 |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
55.20 |
14530.2 |
19373.6 |
合计 |
68.84 |
18120.6 |
24160.8 |
由上表可知,计算得到区域各污染物因子的大气环境容量为SO2:18120.6t/a;NO2:24160.8t/a。由于工业园区内污染源高度将以中、低架源为主,控制区内中低架源各污染物因子的大气环境容量为SO2:4530.15t/a;NO2:6460.2t/a。可见,相比于现状排放量来看,宁国市大气环境容量仍有较大富余。
3.1.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1.3.1环境质量状况
① 水环境质量
据宁国市环境监测站一年6期对西津河的西津大桥、东津河的坞村和农药厂下游、水阳江的汪溪汇合处下游四个断面的例行监测,断面水质所有监测数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另外,宁国市两个饮用水水源地一年12期例行监测数据,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
宁国地表水主要属于长江流域的水阳江水系,其主要干流和支流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3-5。
②环境空气质量与酸雨
2010年宁国市环境空气质量除总悬浮颗粒物外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全年的60个日均值中有25个超标,超标率42.7%,其中最大值0.94毫克/立方米,最小值0.09毫克/立方米。2010年酸雨平均值5.23,较上年度5.14酸性有所减弱。
③声环境
2010年宁国市城区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9.9分贝;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9.3分贝,较上年度有所降低,但总体水平仍然较高;另外,生活噪声、建筑噪声污染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严重。
3.1.3.2污染物排放
2010年,宁国全市COD排放总量为3278.10吨,其中工业1304.68吨,占总量的38.6%。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40.33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076.78吨,占总量的92.7%。
全市共有日均排废水超过100吨的重点工业企业44家,分布在宁国市几个街道办事处及港口镇、中溪镇、甲路镇、南极乡等乡镇。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涉及造纸、化肥、水泥、化工、耐磨材料、矿产深加工等。分乡镇的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统计见表3-6。
表3-6宁国市重点污染企业及排污状况
乡镇名称 |
重点企业数(家) |
废水排放量 (万吨/年) |
化学需氧量(吨) |
二氧化硫 (吨) |
西津街道办 |
1 |
3.9 |
58.5 |
71.07 |
南山街道办 |
8 |
96.88 |
98.74 |
466.21 |
河沥街道办 |
8 |
78.92 |
78.45 |
114.55 |
汪溪街道办 |
7 |
94.44 |
142.77 |
274.39 |
天湖街道办 |
1 |
36.2 |
73.92 |
15.30 |
港口镇 |
7 |
246.59 |
220.23 |
527.00 |
中溪镇 |
6 |
67.43 |
95.12 |
134.06 |
甲路镇 |
3 |
52.52 |
119.30 |
96.00 |
云梯乡 |
1 |
4.54 |
12.56 |
15.60 |
南极乡 |
2 |
27.07 |
77.54 |
36.54 |
合计 |
44 |
708.49 |
977.81 |
1750.73 |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市重点工业企业COD排放量共977.81吨/年,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74.9%;二氧化硫排放量共1750.73吨,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84.3%。
生活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宁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营,城区纳管生活污水已进行集中处理。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区域中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宁国市生态敏感性评价是根据宁国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为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根据宁国市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子,本规划选择土壤侵蚀、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酸雨等作为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生态过程敏感性评价。
地质灾害敏感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在外力,如降水、地质应力、工程建设、矿产开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的发生敏感性与岩石类型、地形坡度、水系密度、暴雨日数、土壤与土地利用类型、矿产开采、植被覆盖等因子有密切关系。在安徽省地层区划中,宁国市属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分区。全市以沉积岩分布最广,砂岩、粉砂岩、页岩最为常见。境内岩浆岩主要呈小片分散出露。最大一片岩浆岩为“仙霞岩体”,分布于仙霞、云梯等地,出露面积达50km2以上。在构造格局上,宁国市为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拗中,自西北到东南有北东向的黄山凹褶断束、绩溪穹褶断束、清凉峰凹褶断束斜贯境内,它们之间的界限分别是呈北东向斜贯境内的绩溪大断裂和虎(岭关)~月(潭)深断裂。
根据《宁国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宁国市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灾害主要分布在梅林、中溪、南极、竹峰、甲路、胡乐等地,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港口和汪溪煤矿区和甲路庄村小塘口萤石矿采空区。
根据GIS软件进行分区、分级核算,将宁国市地质灾害敏感性程度分区划为4级,整体上呈独立块状分布,其中高敏感区为宁国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主要由两大块构成,呈“人”字型,整体较为集中;中敏感区主要由三块构成,分布在西部的方塘乡和与之接壤的胡乐镇、甲路镇,东南部的仙霞镇、云梯乡和南部的汪溪部分地区。低易发和不易发区主要位于宁国市区、港口镇的中南部,天湖街道办事处所辖区也有碎块团状及零星块状分布。具体分布见表3-7。
表3-7宁国市地质灾害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
敏感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高度敏感 |
1433.51(57.64) |
由两大块构成:一块是西北部的青龙乡和西南部的胡乐镇、甲路镇、霞西镇、南极乡、万家乡,整体较为集中,呈“人”字形分布;另一块分布于北部梅林镇和中溪镇。此外,港口镇东部有零散快状分布。 |
中度敏感 |
658.81(26.49) |
西部的方塘乡和与之接壤的胡乐镇、甲陆镇的小部分地区,东南部的仙霞镇、云梯乡,南部的汪溪小部分地区 |
轻度敏感 |
130.32(5.24) |
霞西镇、宁墩镇交接的中部地区 |
一般地区 |
264.62(10.64) |
宁国市区、港口镇的大部分地区,天湖镇也有碎块团状及零星块状分布 |
水环境污染敏感性是指在天然降水条件下,发生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宁国市实际情况,重点考虑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确定水环境污染敏感性。水环境污染敏感性共分为4级,分别为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
表3-8水污染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
一般地区 |
轻度敏感 |
中度敏感 |
高度敏感 |
饮用水源保护区 |
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库区集雨范围 |
|||
水环境功能保护 |
〉200m |
距河流200m |
III类 |
Ⅰ、Ⅱ类 |
宁国市境内河网分布浓密,除了港口湾水库上游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功能目标为Ⅰ类水质,其余均为Ⅱ、Ⅲ水质要求。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市域内各条溪流水质基本能达到功能区要求。
按照上述标准利用GIS软件进行分区、分级,得出水环境污染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如表3-9。
宁国市水环境污染敏感区域中高度敏感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8%,中度敏感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22%,轻度敏感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9.97%,一般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8.02%.
表3-9水环境污染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
敏感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高度敏感 |
46.66(1.88) |
港口湾水库、东津河、西津河上游水系 |
中度敏感 |
3.29(0.13) |
水阳江沿江水系 |
轻度敏感 |
496.59(19.97) |
各乡镇均有沿水系的带状分布 |
一般地区 |
1940.46(78.02) |
各乡镇均有分布 |
3.2.3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造成土壤侵蚀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地面坡度大,坡陡谷深;土壤风化土层厚,经不起雨水侵泡;植被覆盖率下降。人为因素主要有:乱砍滥伐、坡地开垦、绿化造林整地方式不当、矿产开采随意等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来评价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将宁国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不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等四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依据见表3-10。
表3-10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
一般地区 |
轻度敏感 |
中度敏感 |
高度敏感 |
R值 |
<25 |
25-100 |
100-400 |
>400 |
土壤质地 |
石砾、沙 |
粗沙土、细沙土、粘土 |
面砂土、壤土 |
沙壤土、粉粘土、壤粘土 |
地形起伏 |
0-50 |
50-100 |
101-300 |
>300 |
植被 |
水体、草本、沼泽、稻田 |
阔叶林、针叶林、草甸、灌丛和萌生矮林 |
稀疏灌木草原、一年二熟粮作、一年水旱两熟 |
荒漠、无植被、一年一熟粮作 |
分级赋值(C) |
1 |
3 |
5 |
7 |
分级标准(SS) |
1.0-2.0 |
2.1-5.0 |
5.1-8.0 |
>8.0 |
按照上述标准利用GIS软件进行分区、分级,得出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如表3-11。
表3-11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
敏感性 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高度敏感 |
51.73(2.08) |
霞西、仙霞、梅林、青龙、南极、万家、云梯等乡镇及南部高山地区零碎分布。 |
中度敏感 |
2224.62(89.45) |
各乡镇均有大面积分布 |
轻度敏感 |
210.40(8.46) |
主要分布于中南部的港口、梅林、霞西、青龙、方塘、汪溪,呈星状、条状分布,局部呈连片分布 |
一般地区 |
0.25(0.01) |
主要分布于天湖镇 |
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酸雨敏感性评价因子分级指标与权重详见表3-12。
表3-12酸雨敏感性评价因子分级指标与权重
因子 |
贡献率 |
等级 |
权重 |
岩石类型 |
1 |
酸性岩石类型 |
1 |
中、碱性岩石类型 |
0 |
||
土壤类型 |
1 |
砖红壤、黄红壤、紫色土及水稻土等 |
1 |
褐土、灰色草甸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等 |
0 |
||
植被与土地利用 |
2 |
针叶林 |
1 |
灌丛、草地、阔叶林、山地植被 |
0.5 |
||
农耕地 |
0 |
||
水分盈亏(P-PE) |
2 |
潮湿 |
1 |
中等潮湿 |
0.5 |
||
干燥 |
0 |
植被与土地利用评价因子以DEM高程数据模拟,一般50m以下以农耕地为主,海拔700m以上山地以针叶林为主。
评价因子中水分盈余量为降雨量与最大可能蒸发量之差,水分盈余量越多,气候越潮湿,酸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越明显,本规划根据DEM高程模型模拟宁国市不同高度的潮湿等级。
根据等权体系进行评价,可得到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一般地区4个等级。敏感性等级分类见表3-13。
表3-13敏感性等级分类(等权体系)
敏感性指数 |
0~1 |
2~3 |
4 |
5~6 |
敏感性等级 |
一般地区 |
轻度敏感 |
中度敏感 |
高度敏感 |
根据上述分级指标体系和宁国市生态系统相关特征,计算岩石类型、土壤类型、植被与土地利用、水分盈亏的贡献率和权重,得到宁国市酸雨敏感性评价结果图。酸雨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布范围详见表3-14。
表3-14酸雨敏感性空间分布格局
敏感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高度敏感 |
276.30(11.11) |
主要分布于胡乐、甲路、南极、万家、仙霞、云梯、中溪等山区,西北部的方塘、青龙也有零星分布 |
中度敏感 |
347.19(13.96) |
多分布于方塘、青龙、胡乐、南极、万家、云梯、仙霞、中溪等乡镇,整体上呈“环状”分布、零星分布于极、高度敏感区外围。 |
轻度敏感 |
1490.46(59.93) |
各乡镇均有块状分布,以低海拔地区为主 |
一般地区 |
373.05(15.00) |
主要分布于港口、方塘及宁国市区的平原地区,此外其余乡镇也有零星条状分布区。 |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水环境污染、土壤侵蚀、酸雨敏感性影响,特别是地质灾害、土壤侵蚀、对区域的重要敏感性,赋予各因素相应权重(地质灾害0.2、土壤侵蚀0.3、水环境污染0.3、酸雨0.2)综合评价宁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将综合敏感性指数进行分级,利用GIS软件绘制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分布图,宁国市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一般地区四个等级,其空间分布格局见表3-15。
对各敏感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宁国市生态环境中度敏感以上的面积达2113.70 km2,占总面积的84.99%,其中高度敏感、中度敏感的面积分别为266.36 km2、1847.34 km2,轻度敏感和一般地区的面积分别为364.84 km2、8.70 km2,只占总面积的15.01%。
表3-15宁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
敏感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高度敏感 |
266.36(10.71) |
带状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市界高山地区 |
中度敏感 |
1847.34(74.28) |
市域大部分低山丘陵地区 |
轻度敏感 |
364.84(14.67) |
主要集中在港口镇、天湖镇和市辖汪溪大部;此外,方塘、宁墩也有少量分布。 |
一般地区 |
8.70(0.35) |
仅分布于市区平原地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特征,主要是根据区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和价值评估,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和指标,将区域分成不同的单元。一般将其分为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一般地区四个等级,以反映生态服务功能的分异规律,并用具体数据和图件支持评价结果。
根据宁国市生态系统特点,选择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土壤保持、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指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系统涵养水分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由地表覆盖层涵水能力和土壤涵水能力构成,两者分别取决于植被结构,地表层覆盖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植被结构可以间接影响下渗到植被以下各层雨水的可利用量。地表层覆盖状况影响植被水分的蒸发量,从而对植物水分涵养量起调解作用。进入植被下土壤中雨水的滞留受土壤的质地、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母质土层、承压水压力大小的影响,以上几方面共同决定了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因此,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区域城市流域所在地理位置,以及对调节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利用GIS软件绘制出宁国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重要性评价空间分布图,将其划分为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和一般地区四类,具体分布格局见表3-16。
表3-16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极重要 |
40.45(1.63) |
港口湾水库库区、西津河上游水系及乡镇水源地 |
重要 |
933.22(37.52) |
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 |
中等重要 |
1248.75(50.21) |
主要中部丘陵地带和低丘平原区 |
一般地区 |
264.58(10.64) |
港口、天湖、梅林、中溪等城镇区,及宁国市区大部 |
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各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程度。凡属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热点生态地区均可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地区。依据生态系统优势物种比率、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情况和重要保护物种地分布状况,利用GIS软件,对宁国市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重要地区进行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和一般地区4个级别的空间分布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17。
表3-17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分布地区 |
极重要 |
781.17(31.41) |
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夏林风景区、胡乐镇红豆杉林区和仙霞、云梯公益林区,坡度36度以上的危险坡区域。 |
重要 |
733.91(29.51) |
主要分布于青龙、霞西、梅林区内的港口湾水库水源保护区、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和森林保护。 |
中等重要 |
191.25(7.69) |
甲路、万家、南极南部大部分山区连片分布及天湖大部分地区 |
一般地区 |
780.42(31.38) |
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区域 |
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是在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可能侵蚀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对下游河流和水资源的危害程度与范围。分级指标见表3-18,并根据表3-18对宁国市区域生态系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全市土壤保持重要性4个级别的空间分布格局见表3-19。
表3-18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指标
影响水体 |
土壤侵蚀敏感性 |
|||
不敏感 |
轻度敏感 |
中等敏感 |
高度敏感 |
|
1级支流及城市主要水源水体 |
不重要 |
中等重要 |
极重要 |
极重要 |
2-3级支流及小城市水源水体 |
不重要 |
较重要 |
中等重要 |
极重要 |
河网地区 |
不重要 |
不重要 |
中等重要 |
中等重要 |
表3-19土壤保持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极重要 |
29.60(1.19) |
胡乐、甲路、霞西、南极、仙霞南部,呈块状分散分布 |
重要 |
193.24(7.77) |
各乡镇均有分布,分布较分散 |
中等重要 |
430.50(17.31) |
主要分布于方塘—青龙带,胡乐—甲路—霞西—梅林带和万家—云梯带。 |
一般地区 |
1833.67(73.73) |
市域中部、北部大部分地区 |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指区域内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贡献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宝库等,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各类历史文化名城等。自然与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三类,根据全市各类自然文化遗产分布情况,保护等级,评价得出极重要、重要和中等重要、一般地区4个级别的宁国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说见表3-20。
表3-20自然与文化遗产重要性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极重要 |
410.60(16.51) |
板桥自然保护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度假区 |
重要 |
38.05(1.53) |
夏林保护区、恩龙生态旅游度假区、落花荡古树群、石柱山风景区、周氏祠堂与故居、道场平、仙人洞、仙人塔、千秋关、龙王山 |
中等重要 |
356.64(14.34) |
主要位于胡乐、仙霞、云梯境内 |
一般地区 |
1681.46(67.61) |
除去上述三类地区之外的区域 |
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重要性评价、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重要性、土壤保持重要性、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影响,并进行等级赋值,将计算所得的综合敏感性指数进行分级,利用GIS软件绘制宁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其空间分布格局见表3-21。
宁国市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一般地区4个级别,对各重要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宁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1030.86km2,占总面积的41.25%,重要区面积为844.83 km2,占总面积的33.97%,中等重要和一般地区的面积分别为423.78 km2、187.52 km2,只占总面积的24.58%。
表3-21宁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极重要 |
1030.86(41.45) |
一块是板桥自然保护区、青龙湾旅游度假区、港口湾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一块是仙霞、云梯公益林区;另一块是夏林保护区。此外,各乡镇均有零星少量分布。 |
重要 |
844.83(33.97) |
青龙、霞西、南极、万家、梅林、甲路等大部分地区 |
中等重要 |
423.78(17.04) |
包含在重要区内的的高山丘陵地区 |
一般地区 |
187.52(7.54) |
港口、梅林、中溪、宁墩、宁国市辖的城镇平原区 |
区域发展优势度评价是对区域社会经济现状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适应未来发展优势程度情况进行的一项新型评价。区域发展优势度评价主要依据城镇发展涉及的各类专项规划,评价的重点是某区域是否具有
满足生态系统发挥主导生态功能的条件。区域发展优势度评价结果可以间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此评价对今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根据宁国市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本规划选择经济发展、产业聚集、区位交通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参考因子评价区域发展优势程度,并按照优势明显、中等、一般、较低四个等级将区域分为不同的单元,以反映宁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规律。
经济发展优势度评价主要是将各乡镇工农业产值和人均工农业产值统计数据进行分级赋值,借助GIS软件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状况。总值高低直接决定优势度大小,具体评价因子分级指标与权重详见表3-22.
表3-22经济发展优势度评价分级
分级 |
较低 |
一般 |
中等 |
明显 |
工农业产值(亿元) |
<1 |
1-2 |
2-3 |
>3 |
人均工农业产值 (元) |
<8000 |
8000 - 10000 |
10000 - 16000 |
>16000 |
分级赋值(C) |
1 |
3 |
5 |
7 |
根据宁国市2010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利用GIS软件绘制出宁国市经济发展优势度评价空间分布图,将其划分为优势明显、优势中等、优势一般、优势度低四类,具体空间格局见表3-23。
表3-23经济发展优势度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优势明显 |
697.1(28.03) |
宁国市区、港口、汪溪、中溪、天湖 |
优势中等 |
551.4(22.17) |
梅林、甲路、宁墩、南极 |
优势一般 |
51.0(2.05) |
云梯 |
优势度低 |
1188.3(47.78) |
胡乐、霞西、青龙、竹峰、方塘、仙霞、万家 |
产业聚集优势度是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区域产业类型积聚状况和同类企业积聚状况,是区域发展潜力的基础。同时,产业聚集优势度评价直接依赖已建成或规划建设中的经济开发区(块)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区位辐射状况,辐射类型主要是第三产业中餐饮、娱乐、物流等服务行业。
利用GIS软件,对宁国市产业聚集优势度明显、中等、一般和较低地区4个级别的空间分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24.
表3-24产业聚集优势度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优势明显 |
261.63(10.52) |
宁国经济开发区、港口、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梅林拓展区 |
优势中等 |
257.65(10.36) |
港口湾旅游集中发展区,中溪-宁墩三角地带工业集中区 |
优势一般 |
595.64(23.95) |
主要位于皖赣铁路沿线城镇、旅游发展区及南极—万家山核桃种植集中区 |
优势度低 |
1372.33(55.18) |
除去上述三类地区之外的区域 |
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是在确定各级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线具体走向,规划中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础上,评价交通设施对区域发展的促进能力。依据现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辐射范围和某区块与规划交通运输线的距离来评判,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如表3-25。
表3-25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权重与赋值
因子 |
权重 |
等级 |
赋值 |
与铁路线距离 |
0.2 |
铁路沿线5km范围内 |
10 |
铁路沿线15km范围内 |
5 |
||
与高速公路距离 |
0.3 |
高速公路沿线8km范围内 |
10 |
高速公路沿线20km范围内 |
5 |
||
与省道距离 |
0.5 |
省道沿线8km范围内 |
10 |
省道沿线20km范围内 |
5 |
根据等权体系进行评价,可得到优势明显、优势中等、优势一般和优势低4个等级。敏感性等级分类见表3-26。
表3-26区位交通优势度等级分类(等权体系)
优势度指数 |
0~1 |
2~3 |
3~4 |
>5 |
优势度等级 |
优势低度 |
优势一般 |
优势中等 |
优势明显 |
利用GIS软件,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现有宁国市交通路网运行情况计算宁国市各区块交通优势评价值,并生成宁国市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结果图,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布范围详见表3-27。
表3-27区位交通优势度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优势明显 |
860.50(34.60) |
宁国市区大部,水阳江下游区、省道104和215线沿线区 |
优势中等 |
387.72(15.59) |
主要是各交通干线外围区及辐射区,与交通干线区有配套公路连接的区域 |
优势一般 |
403.64(16.23) |
部分有交通设施配套的偏远区 |
优势度低 |
835.38(33.59) |
离宁国市区较远的高山区,交通不便区等, |
人力资源优势度评价是在分析宁国市城乡建制、现有人口分布以及未来生态移民的基础上,评价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人力资源优势状况可以反映带动区域发展的人气和活力,评估值可间接表明区域发展环境优势状况。分级指标见表3-28。
表3-28人力资源优势度分级指标
人力资源优势度 |
制约因素 |
||
城乡建制 |
人口分布(万人) |
移民流动方向 |
|
优势度低 |
边远乡村 |
<1 |
移民输出地 |
优势一般 |
农村集镇 |
1-2 |
无移民输入输出 |
优势中等 |
一般建制镇 |
2-3 |
移民少量接收地 |
优势明显 |
市域中心城、中心镇 |
>3 |
移民大规模接收地 |
根据表3-25对宁国市人力资源优势度进行赋值计算,得到全市人力资源优势度4个级别的空间分布格局见表3-29。
表3-29人力资源优势度空间分布格局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优势明显 |
462.08(18.58) |
主要位于宁国市区、港口、甲路、中溪等人口集中,在下一步发展中承载部分生态移民的地区 |
优势中等 |
617.02(24.81) |
霞西、梅林、宁墩、仙霞等部分交通便捷,区域经济交流活跃区 |
优势一般 |
904.52(36.37) |
胡乐、方塘等农村剩余劳动力富余区 |
优势度低 |
503.37(20.24) |
青龙、南极、万家、云梯等人口稀疏,需要进行生态移民的高山区 |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度评价、产业聚集优势度评价、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人力资源优势度评价,并赋予各因素相应权重(经济发展0.2、产业聚集0.3、区位交通0.3、人力资源0.2), 将计算所得的综合优势度指数进行分级,利用GIS软件绘制宁国市区域发展优势度空间分布图,其空间分布格局见表3-27。
宁国市区域发展优势度分为优势明显、优势中等、优势一般、优势度低4个级别,对各优势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宁国市区域发展优势明显区域的面积达714.52 km2,占总面积的28.73%,中等优势区域面积为906.51 km2、占总面积的36.45%,而优势度一般和较低的区域面积分别为767.94 km2、98.24 km2,只占总面积的34.81%。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宁国市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度较高,区域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经济优势区主要位于市域北部及省道S104沿线区域。同时,宁国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区也位于该区域。具体评价结果见表3-30。
表3-30宁国市区域发展优势度及其空间分布
重要性等级 |
面积km2(%) |
主要分布地区 |
优势明显 |
714.52(28.73) |
市区大部及港口西北包括乡镇工业集中区;省道104梅林、中溪沿线城镇区及省道直接辐射区;港口湾流域与省道215沿线区等 |
优势中等 |
906.51(36.45) |
市域中部及西南片部分地区;省道104线外围区及仙霞、云梯大部分地区。 |
优势一般 |
767.49(30.86) |
方塘、南极、万家、云梯等区域发展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区 |
优势度低 |
98.24(3.95) |
主要位于青龙北部的高山区 |
县(市)级生态环境功能区只划分为一级,相当于省级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等级中的第四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以省生态功能三级区划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异,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结合区域其它专项规划,通过对重点地区的实地勘察,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划分。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而是彼此相互独立、空间分布连续的地理单元。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命名: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名称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构成。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及含义: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直接采用省生态功能区划的一、二、三级区的编码;第二部分为市域内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共7位,前4位为设区市、县(市区)行政区编码,第5位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类别编码,其中A代表自然保护区,B代表农业旅游区,C代表高新产业区,D代表商务文化区。最后2位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号。
如板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Ⅴ2-21881A01),其中:
Ⅴ为省级第5生态区;
2为该生态区中的第2生态亚区;
2为该生态亚区的第2生态功能区;
1881为宁国市行政区编码;
A为A类生态环境功能区(自然保护区);
01为A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第1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见表4-1。
表4-1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
生态环境 功能区类别 |
归类原则 |
保护与建设要求 |
自然保护区 (A) |
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保护区)、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绝对保护区等。 |
全面保护,禁止开发 |
农业旅游区 (B) |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或极重要、生态环境高度敏感或极敏感,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地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绝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包括在内。 |
优先保护,限制开发 |
高新产业区 (C) |
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产业结构与布局相对合理、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功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
合理布局,重点开发 |
商务文化区 (D) |
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或中等,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开发历史久、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小、人均自然资源拥有率低的地区。 |
调整结构,优化开发 |
4.3.1.1宁国市在《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定位
依据《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宁国属于皖南山地丘陵生态区组成部分。宁国北部小部分地区归属宣泾青丘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Ⅴ1-2);宁国南部归属于新安江—水阳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Ⅴ3-3);宁国市大部分地区归属皖南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Ⅴ2-2)。
宁国北部小部分地区归属宣泾青丘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Ⅴ1-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丘陵岗地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於塞抬高,洪水渲泄和调蓄能力弱,旱涝灾害频繁;人为活动导致野生生物生境破坏严重。总体上本区分布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保护和发展方向:遏制因人为原因加重破坏趋势;封育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丘岗地区水土流失;利用优越的水热资源,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做好矿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工作。
新安江—水阳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Ⅴ3-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全境均为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中度和强度侵蚀在本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南部是地质灾害发生高度敏感区。保护和发展方向: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发展生态产品,适度开展生态旅游。
皖南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Ⅴ2-2)主要生态问题:(1)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林相单一,水土流失严重,中度侵蚀有较大面积分布;(2)本矿区资源较为丰富,如水泥石灰岩等,但采矿生态恢复不力,景观与生态破坏时有发生;(3)盆谷区内城镇与人口集中,但环境污染物处理处置率低,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保护和发展方向: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结合生态市建设,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倡导区内实施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治理城镇与工业污染,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
4.3.1.2《宁国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区划
《宁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年)将宁国市划分为3个一级区和6个二级区,在分区控制性发展规划中将上述二级区划分为四个大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性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区、建设开发区。详细情况见表4-2:
表4-2《宁国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区划
分区性控制 |
区划名称 |
范围 |
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 |
建设开发区 |
河沥—港口城镇与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 |
宁国市城区至港口镇一带,面积226.0km2 |
高技术含量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景观保护、人居环境建设、短期伦伐期商品林地建设 |
引导性开发区 |
中北部高丘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功能区 |
汪溪、姚高等乡镇,面积298.9km2 |
生态型农林业、发展经果林、水土保持、公益林建设、商品用材竹林基地建设 |
保护性利用区 |
庄村、虹龙镇中低山森林保护与利用生态功能区 |
庄村、虹龙镇等地区,面积186.0km2 |
生态林业、优质茶桑、地质灾害治理及水土保持 |
东津河高丘水土保持与特色农林业生态功能区 |
梅林、中溪、宁墩等乡镇,面积328.0km2 |
生态林业、改造中低产田、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治理、高效竹林基地建设 |
|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
天目山北麓低山森林保育生态功能区 |
仙霞、云梯、万家、南极等乡镇,面积464.9km2 |
森林保育、高附加值经果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 |
港口湾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
青龙、胡乐、甲路、霞西、方塘、竹峰、板桥自然保护区等地区,面积933.2km2 |
生物多样保护、水源涵养、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旅游、公益林建设、沿河两岸的绿色长廊 |
4.3.1.3《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城乡空间管制
宁国市城镇空间格局为:以宁国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省道S104和S215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人”字形城镇分布带。具体为:
1.一个中心城市集聚区:以宁国市区为核心,结合港口、汪溪组成。
2.两条空间联系轴:以宁国市区为核心,由市域主要公路S104和S215线构成的“人”字主轴。
总体规划中对市域城乡空间分区管制的规划为:将全市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其中,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者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在此类区域。适宜建设区为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在保障生态资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具体为:
1.禁止建设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限制建设区
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等。一般农田用地区包括中、低产田、零星农田菜地等,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中心城各组成片区之间及城市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市域内主要河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两侧的绿化通廊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蓄滞洪区。
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域。
综合社会经济现状结构布局、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分析与评价,衔接协调本地区现有的区划和规划,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总体定位指导下,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方法和小区归类原则,提出本地区自然保护区、农业旅游区、高新产业区和商务文化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将宁国市划分为40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其中自然保护区11个、农业旅游区18个、高新产业区10个和商务文化区1个。自然保护区、农业旅游区、高新产业区和商务文化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面积分别为665.46km2、1508.90km2、237.18km2和75.46 km2,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76%、60.67%、9.54%、3.03%。具体功能区划结果详见表4-3,表4-4为以乡镇为单位对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面积的统计。
表4-3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表
功能区类别 |
编号 |
名称 |
面积(km2) |
自然保护区(A) |
Ⅴ2-21881A01 |
板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71.39 |
Ⅴ2-21881A02 |
港口湾水库上游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77.47 |
|
Ⅴ2-21881A03 |
港口湾库区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59.56 |
|
Ⅴ2-21881A04 |
青龙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6.02 |
|
Ⅴ3-31881A05 |
南部高山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74.33 |
|
Ⅴ2-21881A06 |
周氏祠堂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8.81 |
|
Ⅴ3-31881A07 |
新安江上游森林保育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6.11 |
|
Ⅴ2-21881A08 |
仙人塔—千秋关公益林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97.96 |
|
Ⅴ2-21881A09 |
夏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7.26 |
|
Ⅴ2-21881A10 |
南方红豆杉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9.09 |
|
Ⅴ3-31881A11 |
南极—万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7.46 |
|
小计 |
665.46 |
||
农业旅游区(B) |
Ⅴ2-21881B01 |
麻姑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0.30 |
Ⅴ2-21881B02 |
青龙乡高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17.45 |
|
Ⅴ2-21881B03 |
市区东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50.88 |
|
Ⅴ2-21881B04 |
方塘南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6.41 |
|
Ⅴ3-31881B05 |
胡乐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64.99 |
|
Ⅴ3-31881B06 |
南极—万家高山生态农业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32.92 |
|
Ⅴ2-21881B07 |
东津河上游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62.60 |
|
Ⅴ2-21881B08 |
夏林生态旅游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0.51 |
|
Ⅴ2-21881B09 |
东津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79.58 |
|
Ⅴ2-21881B10 |
梅林东部生态林业与地质灾害防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87.56 |
|
Ⅴ2-21881B11 |
梅林北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8.00 |
|
Ⅴ2-21881B12 |
皖赣铁路沿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83.71 |
|
Ⅴ2-21881B13 |
中部水源涵养与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39.45 |
|
Ⅴ2-21881B14 |
港口矿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4.01 |
|
Ⅴ2-21881B15 |
西津河上游生态公益林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9.27 |
|
Ⅴ2-21881B16 |
高新产业区内海拔高于100m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77.61 |
|
Ⅴ2-21881B17 |
恩龙商务休闲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6.05 |
|
Ⅴ2-21881B18 |
青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97.60 |
|
小计 |
1508.90 |
||
高新产业区(C) |
Ⅴ1-21881C01 |
港口城镇及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0.35 |
Ⅴ2-21881C02 |
市区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7.72 |
|
Ⅴ2-21881C03 |
中溪—宁墩三角地带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24.28 |
|
Ⅴ2-21881C04 |
天湖现代农业与商业集中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0.42 |
|
Ⅴ2-21881C05 |
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梅林拓展区及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8.98 |
|
Ⅴ1-21881C06 |
津河下游农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3.69 |
|
Ⅴ2-21881C07 |
汪溪综合发展和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4.12 |
Ⅴ2-21881C08 |
市区南部城镇综合发展和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8.17 |
|
Ⅴ2-21881C09 |
皖浙商贸及物流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0.65 |
|
Ⅴ2-21881C10 |
西津—港口城镇与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 |
18.81 |
|
小计 |
237.18 |
||
商务文化区(D) |
Ⅴ2-21881D01 |
宁国市区商务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75.46 |
小计 |
75.46 |
||
合计 |
2487.00 |
表4-4各乡镇、办事处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面积表单位:km2
乡镇 |
自然保护区 (A) |
农业旅游区 (B) |
高新产业区 (C) |
商务文化区 (D) |
面积 (km2) |
宁国市区 |
1.83 |
69.61 |
48.12 |
63.16 |
182.72 |
汪溪办事处 |
0 |
56.11 |
32.62 |
4.46 |
93.19 |
竹峰办事处 |
18.05 |
89.67 |
5.06 |
5.69 |
118.47 |
天湖办事处 |
0 |
0 |
40.41 |
0 |
40.41 |
港口镇 |
0 |
40.39 |
57.58 |
1.80 |
99.77 |
中溪镇 |
32.08 |
153.27 |
10.40 |
0 |
195.75 |
霞西镇 |
39.04 |
175.08 |
2.40 |
0.35 |
216.87 |
胡乐镇 |
69.17 |
103.21 |
0 |
0 |
172.38 |
宁墩镇 |
0.03 |
110.74 |
13.88 |
0 |
124.65 |
梅林镇 |
11.91 |
130.58 |
16.60 |
0 |
159.09 |
甲路镇 |
91.35 |
123.35 |
0 |
0 |
214.70 |
仙霞镇 |
65.51 |
50.36 |
0.47 |
0 |
116.34 |
方塘乡 |
156.29 |
93.11 |
0 |
0 |
249.40 |
南极乡 |
53.47 |
85.78 |
0 |
0 |
139.25 |
万家乡 |
47.77 |
103.51 |
0 |
0 |
151.28 |
青龙乡 |
38.84 |
109.85 |
9.46 |
0 |
158.15 |
云梯畲族乡 |
40.13 |
14.27 |
0.18 |
0 |
54.58 |
合计 |
665.46 |
1508.90 |
237.18 |
75.46 |
2487.00 |
自然保护区、农业旅游区、高新产业区和商务文化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
自然保护区:以零散分布为主,主要是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等重要保护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自然保护区与部分旅游开发区范围重叠,以《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中规划的开发范围、开发强度和开发项目为准,禁止在自然保护核心区进行旅游开发。
农业旅游区:有大面积成片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组成,主要分布在宁国市域中部、南部和东部乡镇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农业旅游区并非禁止所有工业企业入驻,部分功能区可以在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新建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直接以当地农林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及其他没有“三废”排放的工业企业。同时,该区也是进行旅游开发,实现旅游业“二次创业”的重要区域。
高新产业区:主要分布在港口镇、宁国市区、梅林镇、中溪镇和宁墩镇等。高新产业区是宁国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区位条件较好、资源要素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和潜力,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发展的区域,为宁国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这些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严格产业项目环境开发条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商务文化区: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心区域,是宁国发展健康休闲、商务文化产业的重要区域,是宁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档次,的基础。这一区块开发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产业的调整和提升应以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及文化产业为主,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
① 自然保护区点源允许排放量为零;
② 总量控制实行分区分配、分区管理的原则;
③ 公平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给宁国市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至2010年底,宁国市COD排放总量从2008年的3278.10吨削减到2400吨,削减率26.8%,SO2排放总量从2008年的2240.33吨削减到1600吨,削减率28.6%。境内水环境质量要求确保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根据宁国市实际情况,在全市11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中,自然保护区和部分农业旅游区内无点源排放,不参与总量分配,对高新产业区和商务文化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其排污现状和特征并结合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总量控制方案如表4-5所示。
表4-5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主要污染物削减表
功能区类别 |
编号 |
名称 |
点源以往排放量(吨) (2008年) |
点源现状排放量(吨) (2010年) |
点源目标控制量(吨) (2020年) |
|||
COD |
SO2 |
COD |
SO2 |
COD |
SO2 |
|||
Ⅴ3-31881B06 |
南极—万家高山生态农业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02.22 |
37.18 |
90.22 |
13.18 |
80.56 |
11.44 |
|
Ⅴ2-21881B07 |
东津河上游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4.15 |
17.10 |
34.15 |
17.10 |
34.15 |
17.10 |
|
Ⅴ2-21881B12 |
皖赣铁路沿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79.37 |
113.11 |
146.17 |
98.11 |
95.88 |
78.04 |
|
高新产业区 |
Ⅴ1-21881C01 |
港口城镇及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94.56 |
778.30 |
254.60 |
462.65 |
254.60 |
462.65 |
Ⅴ2-21881C02 |
市区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28.79 |
112.45 |
239.50 |
78.00 |
196.60 |
64.80 |
|
Ⅴ2-21881C03 |
中溪—宁墩三角地带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96.62 |
182.07 |
196.62 |
182.07 |
196.62 |
182.07 |
|
Ⅴ2-21881C04 |
天湖现代农业与商业集中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125.12 |
23.08 |
92.20 |
23.08 |
92.20 |
23.08 |
|
Ⅴ2-21881C05 |
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梅林拓展区及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31.89 |
41.23 |
23.69 |
28.64 |
23.69 |
28.64 |
|
Ⅴ2-21881C07 |
汪溪综合发展和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405.00 |
264.99 |
350.32 |
108.91 |
310.60 |
95.90 |
|
Ⅴ2-21881C08 |
市区南部城镇综合发展和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841.52 |
398.82 |
532.93 |
380.74 |
400.41 |
278.10 |
|
商务文化区 |
Ⅴ2-21881D01 |
宁国市区商务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
638.86 |
272.00 |
439.60 |
207.52 |
343.90 |
130.10 |
全市合计 |
3278.10 |
2240.33 |
2400 |
1600 |
2029.21 |
1371.92 |
注:以上表格中点源现状排放量指除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外还包括城镇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目标控制量是指除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或污染深度处理外还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增加后所削减的污染物排放量。
Copyright ©2023 beplay体育全站下载
主办单位: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宁国市西津街道市府巷1号 邮编:242300
运维电话:0563-4116396网站标识码:3418810033
皖ICP备05001192号-3皖公网安备34188102000030号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