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职责
根据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国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办〔2009〕97号),设立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信息化相关行业的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引导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我市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组织实施行业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三)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制定和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解决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经济信息。承担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国防动员、铁路无人看守道口管理等有关工作。
(四)负责提出工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和方向的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和省规划内及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监管和督查。
(五)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信息化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定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示范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和协调工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固定资产节能审查备案;指导散装水泥推广工作。
(六)拟定并组织实施煤电运等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协调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编制和实施年度电力计划,监督指导电力调度;承担电力工业管理与运行监测工作,协调电网建设,指导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协调电力生产的重大问题。
(七)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拟定并组织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八)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组织拟定相关政策措施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跨行业、跨部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用共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一、二、三产的转型发展。
(九)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安全监督管理和非煤矿行业管理等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概况
宁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部门机构由委本级及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宁国市新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成,本级机构由办公室、经济运行科(综合政策与规划科)、投资与技术进步科(节能与资源利用科)、信息化办公室等四个科室组成。本单位行政编制在岗人员16人,事业编制在岗人员7人,离休干部1人,退休干部40人,遗属14人,单位自聘人员5人、见习大学生2人。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基地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两化融合”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增长9%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增长8.5%左右;工业投资达到162亿元,增长10%左右;新增规模企业35户。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两化融合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运用和发挥好国家、省和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技术改造力度,实现“机器换人”,推进传统产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工艺升级。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对标贯标工作,实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选,提高工艺流程、生产装备和过程制造等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设计、电商、服务外包、物流等新业态,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争创省级信息消费示范市。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
2、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择优安排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按照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定期调度、公布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和形象进度,确保项目按期达效。按照产业政策、国家和省专项计划要求,策划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做好对上推介和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计划。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战略,编制“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指导龙头骨干企业依托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园区(基地)规划做好企业战略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聚集优势,鼓励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兼并一批同业优秀企业,提高产业和资源集中度。同时,针对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或长期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不强的企业,通过引进国内知名的战略投资方,实施资本运作,开展战略重整重组,有效整合存量生产要素,帮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恢复生产运营能力。
3、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集聚发展动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努力让更多创新成果促成实实在在的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引导骨干企业依托中国赛宝宁国研究院,共建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开展质量认证、标准制定、产品检测和人员培训等,提升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新产品20个。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机遇,深化我市优势企业、产品与军工市场需求对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4、以绿色制造为方向,优化发展方式。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的原则,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继续把节能降耗放在突出位置,在加大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同时,将重心全面转向提高节能能力、建立节能新机制新模式上来,以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为原则,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煤改气、电改气步伐。率先在耐磨、水泥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和列入“能耗重点监测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改造,促进绿色低碳生产。同时,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全市用电需求,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
5、以提升服务为重点,提升发展信心。进一步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突出扶持政策的撬动作用,用好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精准选定支持方向和企业,更加有力有效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领导联系帮扶企业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和部门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等制度作用,以存在问题为导向,以精准帮扶为重点,使帮扶工作机制化、常态化、绩效化,全力帮助企业破难题、促发展。加大对“僵死企业”的摸排筛选力度,使有限的帮扶资源集中到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优质企业,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落实“四个清单”制度,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围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收费清单制度、落实惠企减负政策等方面开展督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2015年部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5年部门可支配收入510.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10.7万元,部门支出预算总额510.7万元,收支平衡。按支出项目分,其中基本支出412.1万元,用于保障机构日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等;项目支出98.6万元,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经济发展改革支出等。全年预算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为:社会保障和就业201.1万元,占39.4%;医疗卫生9.0万元,占1.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72.6万元,占53.4%;住房保障支出28.0万元,占5.5%。
附件:
1. 附表一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2. 附表二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收入预算表
3. 附表三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支出预算表
4. 附表四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5. 附件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
6. 附表六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7. 附表七2016年宁国市经信委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