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市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670人,完成率198.35%,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援助对象再就业帮扶率等工作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通过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2023年举办各类招聘会612场,服务企业7073家次,达成就业意向数17317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对接平台,让就业更有温度、更贴近群众。
“之前担心年后企业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影响生产进度,但各类招聘活动的持续开展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多了。”宁国市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顾薇介绍,2024新年伊始,节后举办的多场线下招聘会就点燃了新年“求职热”,为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搭建了精准对接平台。招聘会上,该企业当日就收到百余份求职者简历。一年来,市人社部门创新开展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引导企业把岗位“摆出来”,让求职者把工作“逛到手”。如聚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举办定单式企业专场招聘会、“就业大篷车”乡镇巡回招聘会等,打通劳动力供求双方最后“一公里”。仅夏季结合‘夜市经济’开展的夜场招聘活动,就组织18家参聘企业提供了11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签定就业意向98份。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在扩量促稳岗、服务送政策、帮扶保就业、培训提技能、创业促发展上精准发力,有效促进稳就业提质扩量。
积极落实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精准组织开展“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持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重点开展茶叶加工、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活动。2023年在19个乡镇街道开办29期创业培训班,培训合格人数825人,完成率125%;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52万元,完成率111%;直接扶持208名创业者,带动683人实现就业;为11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692万元,稳定就业185人。精准打造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模式,中鼎集团、裕华电器等多家本地优质企业相继与安徽工程大学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教学并纳入企业后备人才培养。此外,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开展传统工艺行业、餐饮行业、电力行业、手工制茶、工业主导产业和家政服务行业等六大行业12个工种的技能竞赛,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建立全市公共就业动态监测点,选取37家代表性强的企业作为监测样本点,实行月报告季分析,动态监测全市就业供需情况。持续深化与外省的劳务合作,签订两地《深化劳务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为中鼎、保隆、亚新科等市内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提供有效保障。针对重点企业务工人员开展了春节“接您返岗”、中秋“就地过节”等活动,让企业安心生产,助力企业稳岗留工。
为全面解决企业用工紧缺的现实问题,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入园区、进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研究应对措施,缓解经营压力。通过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让企业经营者吃上“定心丸”。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强市30条”,突破性将薪酬补贴、购房补贴等奖补政策延伸到专科学历、中级工层次。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住房等奖补,2023年发放各类奖补金额2000余万元。出台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住房奖励办法,对全市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奖励住房28套。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开通运营人力资源产业园,17家企业入驻,并引进大专学历及中级工以上各类型人才1600余名,有力激发发展源动力。
通过市、乡、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围绕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防返贫监测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就业调查,并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就业帮扶率达100%。
“年龄大了就业难,现在有了‘三公里就业圈’,找工作很方便。”家住宁国市西津街道金桥社区的王良云在“诚聘”就业小程序上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求职意愿等事项后,第二天就找到了物业公司的保洁工作。2022年以来,宁国市实施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大力推进“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工作,探索“互联网+智慧社区就业”模式,精准摸排、核实各类群体就业情况,不断加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强化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充分就业。就业服务“零距离”托起了民生“幸福梦”。2023年,宁国市“三公里就业圈”已覆盖全市16个社区,共采集录入劳动年龄段人口数3万人,发布岗位数10万余个,促进供需对接6000余人,让更多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