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订全市教育、体育发展战略和教育、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学校对党和国家教育、体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研究拟订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指导、实施教育、体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工作。
(三)管理和指导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规划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工作;负责教育督导和评估;实施课程计划、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四)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协调全市体育竞赛、竞技活动项目设置与重点布局;组织重大体育竞赛;研究拟订体育经济政策,发展体育市场。
(五)管理本部门教育、体育经费;参与拟订教育、体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的政策及财务管理制度;统计并监测全市教育、体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编制教育、体育经费预决算;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境)内外教育、体育援助及教育、体育贷款等;负责全市教育、体育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教育、体育收费项目、标准和教育、体育基建投资计划。
(六)负责所属学校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负责所属学校和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行风建设;规划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品德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负责教育、体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七)主管全市的教育、体育工作者工作;组织实施各级各类教师资格等认定工作;统筹规划、指导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所属学校和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负责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
(八)管理全市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工作;负责全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
(九)管理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推广普通话,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
(十)协助有关部门管理教育、体育外事工作,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一)负责全市教育、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和管理。
(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概况
根据以上职责,市教育体育局设5个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
研究制定办公室工作计划;协助党委做好党建工作;负责局机关行政、后勤、保卫、机要、文书、公章的管理;参与局机关政务;接待人民来信来访;开展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的调研;编写教育体育信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草拟有关文件和会议文字,办理机关文书资料传阅、文字材料打印、派车等机关事务。
(二)人事监察科
研究制定全市教育体育系统人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助局党委、纪委抓好勤政廉政建设;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参与查处所属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严重违反党纪、政纪案件,行使对干部考核、使用和招生、调配、职改等工作的监察; 协助有关部门核定教育体育事业编制,负责本局管理权限内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考评工作;负责全市教育体育系统人事工作,办理师训、干训、工资、福利、档案管理、教师职评工作;受理党员干部重要申诉、检举、控告,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负责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计划;教育体育基本建设;教育体育经费预决算;教育体育财务管理监督、审计,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统计;教育体育收费管理;教育体育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四)普通教育科
负责制定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审核校园规划、学制和规模,以及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课程设置和招生范围;组织全市普高招生、市区中小学划片招生工作;检查指导全市中小学德育、卫生、军训、国防、健康、安全、普法教育和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工作,以及全市特殊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科普活动和文艺活动等;负责全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普九”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全市中小学“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工作,全市中小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
(五)体育科(行政审批科)
宣传、执行国家体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组织开展全市群众体育活动,协助、指导各部门、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培养体育人才,规划、调整市业余体育项目布局,突出“输送战略”努力形成传统优势项目;依法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促进体育彩票销售;加强市体育中心日常管理、维护,对体育中心承包单位进行监管;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和任务。
健身活动站点设立审批;其他涉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体育经营项目为内容的体育经营的审批(从事以武术、散打、拳击、跆拳道、摩托艇、摩托车、汽车等涉及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的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经营);开办武术学校和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二、三级裁判员审批;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承担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民办教育办学机构的审批;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的审批。
人员编制情况
市教育体育局行政编制19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按行政编制总数的10%以内控制使用)。
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党委(纪检书记)1名,系统工会主席1名,教育督导室领导按有关规定执行;正、副科长(主任)6名。
三、2014年主要工作
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切实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评成果,扎实做好教育部评估认定的准备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扎实推进城西教育园区(西津初中)一期建设,力争2014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成竹峰、梅林、方塘、胡乐初中等四所学校食堂项目建设。完成方塘、万家、胡乐初中等三所学校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完善实验室、图书室、书法室等专用教室装备及设备的“配、建、管、用”工作。
2、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推行特色强校战略,大力推进全市学校体艺“1+1”项目(每所学校都具有至少1项体育特色、1项艺术特色)工程实施。积极引导学校充分利用域内资源和学校文化元素,夯实已有的特色发展项目,升级校园文化品牌。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广泛开展艺术、科技、劳技、综合实践等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发挥搭建丰富多彩的发展平台,把校园打造成学生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二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通过创建“无烟校园”、“绿色校园”,创设主题突出、品位高雅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组织开展“阳光少年”、“文明学生”、“爱心教师”、 “和谐班级”、“温馨寝室”等评选,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三是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完善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
3、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在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总结本市部分学校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自2014年春季起,我市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改理念,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切实做到课堂教学有实效、教师教学有特色、学生发展有个性、教学评价有创新、教育科研有成果。
4、深化办学机制改革
巩固实验教育集团和西津教育集团办学成果,进一步推动城区中心学校与办事处薄弱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以起始年级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集团内教师交流率;倡导集团成员校“同质办学、特色提升”,完善从“聚变”到“裂变”的再生性集团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深化教师交流机制改革
从均衡发展和科学配置资源的角度,建立校长、教师科学流动机制。研究制定我市区域内教师交流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继续通过选调、支教、顶岗学习等方式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和城区之间、农村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工作,合理调配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改善城乡教师结构,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造就一支“身心健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目标管理、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管理投诉平台建设,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暖其心,解其忧,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
7、强化校园安全工作
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树立“底线思维”,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和制度,进一步提高校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构建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活动,落实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扎实做好安全演练、校园卫生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重点组织开展防溺水、防踩踏、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项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学生安全乘车工作,确保中小学生安全乘车工作规范有序。
8、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落实《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加强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籍管理。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普通高中计划招生。加大学校内部管理检查与指导力度,从严查处教师违规补课、乱订资料、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均衡编班、课程开设、作息时间、教辅资料征订等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切实抓好中考、高考组考工作,强化考试安全,确保中、高考安全平稳顺利举行。
9、规范财务管理
加强学校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提高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财务管理,减少现金结算,农村学校在2014年将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和压缩非教育教学类支出,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落实经费管理相关制度,严肃查处财务违规违纪行为。继续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义保机制改革政策,督促各校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0、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师资是“兴校之本,强校之源”。一是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做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农村义务教育音体美教师专项等培训项目推荐、组织与管理工作;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考核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工作。二是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继续选送校长、副校长(园长、副园长)参加各类培训、研修和挂职学习活动;继续开展中层管理干部专项培训工作,2014年重点培训教学管理干部。三是规范骨干教师队伍管理。探索、创新骨干教师管理机制,规范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年度(任期)考核和津贴发放工作。四是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新招聘教师、免费师范生、“三支一扶”人员,努力改善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和师资水平。
11、教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以研兴教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研品位与实效。依托市教研室——片级教研中心——学校三级教研平台,实施课程、课堂、课题三项教研工程,探索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实有效的推进课题研究的实用化工作,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片级教研中心和教研实验基地建设,加强片级教研和校本教研力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职能,积极搭建名优教师成长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扎实开展中小学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和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师徒结对帮扶工作。
12、体育工作进一步提升
一是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继续举办好我市传统常规体育赛事;积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积极发展体育组织网络,培育、引导各单项协会的建设。二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积极组队参加宣城市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筹办宁国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力备战安徽省十三运会,确保完成夺取6块金牌任务。四是不断加快体育项目建设。完成2013年21个农体工程、2个全民健身广场的后续工作;积极做好2014年万千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等项目申报、建设工作。做好皖东南水上中心项目建设的相关服务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拓展体彩销售渠道,推进规范管理,力争完成2014年5000万元的销售目标任务;做好市体育场的维护、管理,努力提高利用率;继续做好体育旅游业项目发展规划,引导多元投入,开发消费热点,进一步激活体育市场。六是切实做好宁国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审核、录入等各项工作。
13、做好六项工作
1、组织实施好民生工程
全面完成新建、扩建幼儿园各1所等市政府确定的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义保经费改革机制,打造我市义保经费管理特色。构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社会参与体系,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发放政策,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续贷、新贷、收贷及高中生彩票公益金的发放和彩票公益金大学新生入学项目工作。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资助信息上报力度。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残弱学生、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平等的受教育权益,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进一步把关爱弱势群体的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教育督导工作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着力抓好2013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全面推行中小学校督学责任区制度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切实做到挂牌到位,督学到岗,督导到校;以对乡镇(街道)年度教育工作考核为督政载体,继续开展乡镇(街道)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做好城区学校控制大班额、划片招生、规范办学行为、中职普高贫困生资助、公办幼儿园建设及中小学、幼儿园争创高一级示范校(园)等专项督导工作。
3、做好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期工作。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幼儿教师的培训及示范幼儿园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工作;加快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加大幼儿看护点的检查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幼儿教学坚持以游戏为主,严禁使用教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规范收费行为,全面提高我市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二是创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元、特色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发展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班)。依据高考改革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维持高中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进一步落实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制度,分解比例达到75%以上。三是协助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做好异地重建工作。协助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教育教学和实训工作,提高办学水平,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四是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力争完成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及5个省级、宣城市级示范街道、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争创工作。五是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4、抓好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
认真落实课程、书法教育目标、内容,切实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和书法教育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和书法顾问的作用,加大书法教育培训力度,建设好书法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书法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争创活动。加强督查考核,建立联系制度,确保中小学书法教育扎实开展。
5、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加强教学设备管理和应用,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完善管理制度;做好部分农村学校电子备课室配备,提高教师电子备课水平;做好省薄弱学校“班班通”项目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管理,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各项竞赛活动。
6、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经费管理,规范公务接待, 严格接待程序和标准;加大政务公开、互动交流的工作力度。全面加强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途径,充分展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新成果,营造出尊师重教、支持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推进文明和谐机关建设。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信访等工作。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四、2014年部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4年部门可支配收入30381.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7090.3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18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58.8万元。部门支出预算总额30381.1万元,按支出项目分,其中:教育支出2691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3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8.8万元,医疗卫生856.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15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