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规划计划> 国土空间规划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05-00025 组配分类: 国土空间规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宁国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文号: 宁政办〔2018〕85号
生成日期: 2019-05-18 发布日期: 2019-05-18
宁国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发布时间:2019-05-18 00:00 来源:市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章  总 则

为深入推进宁国市渔业和适水产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将水域滩涂资源环境保护与渔业发展有机协调,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促进宁国市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地方渔业适水产业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8)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19)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20)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21) 《风景名胜区条例》;

2. 有关政策文件及规划成果。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3)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24)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

(25)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

(26)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27) 《安徽水功能区划(2004) 》;

3. 规范性文件。

(28) 《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29)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通知》;

(30) 《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

第二章 资源条件和水生生物资源

一、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 地理位置。宁国市是宣城代管县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5万人(2017年末登记户籍人口)。 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5个乡(含云梯畲族民族乡)。

2. 水域类型。宁国市境内有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三条水系,其中以水阳江水系为主流,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6.8%。水域类型主要有:大小河流949条,以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河流为主要支流;水库100座;池塘4550口,其中万方以上大塘370口。水域总面积142756亩。其中河流、溪沟面积73648亩,占水域面积52%;池塘面积14808亩,占水域面积10%;水库面积54300亩,占水域面积38%。

(1)河流

宁国市河系发达,河流众多,全市10公里以上河流34条,其中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和水阳江上游河段是市内的主要河流,总水面 73648 亩。河水属低矿化弱碱性水,适用于饮用和农田灌溉。

(2)水库

全市共有水库 100座,总面积 54300亩。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面积49000亩;小(一)型5座,小(二)型水库94座,水库水质基本上符合饮水用水标准。

(3)池塘

全市现有池塘面积17550亩,其中大塘及烟火塘4550口,面积 14808 亩。

3. 气候条件。宁国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毫米,全年无霜期226天。

二、生物资源状况

1. 浮游生物。宁国市水域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甲藻、裸藻等共5门24属,浮游动物主要有桡足类、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共25属36种,这些浮游生物是滤食性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2. 底栖动物。底栖动物主要有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皱纹冠蚌、中国田螺、耳萝卜螺、纹沼螺、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它们有着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水蚯蚓是肉食性鱼类苗种最好的开口饵料之一。

3.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水葫芦、紫背浮萍、芜萍、满江红、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轮叶黑藻、菹草等;陆生饲料植物有苦脉菜、黑麦草、玉米等。这些植物的植株或籽实、根、叶都是鱼类很好的饲料。

4. 鱼类。我市江河土著鱼类品种主要有光倒刺鲃、光唇鱼、重口瓣结鱼、翘嘴鲌、黄颡、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鲫、鲤、鳊鱼、泥鳅、麦穗鱼、鯵条、黄鳝、宽鳍鱲、中华鳑鮍、马口等。

5. 其他水生生物。全市天然水域甲壳类主要有日本沼虾、细足米虾、克氏螯虾等品种;贝类主要有三角帆蚌、皱纹冠蚌、田螺等;两栖类有虎纹蛙、棘胸蛙;爬行类有中华鳖、黄缘闭壳龟、平胸龟等品种。

三、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1. 池塘承载力评价。养殖池塘承载力受养殖投入强度、技术模式、管理水平和环境约束力等因素影响,差异性较大。按安徽皖南地区标准化养殖池塘平均投入强度、管理水平、气候条件推算,我市养殖池塘在进行标准化改造后,其养殖容量以低于500公斤/亩为宜。到2030年,全市池塘面积19000亩,其渔业总承载力约为9500吨。

2. 小水库承载力评价。我市小水库99座,主要是用于农田灌溉兼蓄洪功能,其中立新水库、汪家冲水库、塔山水库、三泉水库、茶村水库(竹峰)、荆虹水库、龙坞水库、侯村大塘属于饮用水水源地,故不列于宜渔水面,实际养殖面积3200亩,其养殖容量以低于 250公斤/亩为宜,其渔业承载力约为800吨。

3. 港口湾水库承载力评价。港口湾水库面积49000亩,除去禁养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其余属于限养水域,应本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根据其水体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含量计算,其渔业总承载力约为1100吨。

4. 稻田承载力评价。根据安徽皖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平均投入强度和生产水平,我市宜渔稻田养殖虾、鳅、鱼等特色水产品的鱼产力约75公斤/亩,全县6000亩宜渔稻田渔业总承载力为450吨。

第三章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潜力

一、水产养殖现状

宁国市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投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养殖水域滩涂利用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养殖容量得到初步控制,水产健康养殖、清洁养殖行动逐步推进,养殖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0120亩,养殖水产品总产量7076吨,渔业总产值18173万元,渔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经验

1. 积极推广引进名优新品种,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市场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在稳定四大家鱼和传统优良品种养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种质资源并积极引进名优新品种,不断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形成了以虾、蛙、鳖为优势品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养殖全面发展的水产养殖新格局,丰富了城乡市场供应,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推进水产养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渔业服务体系,通过苗种供应、技术指导、技术推广、鱼病防治、信息提供等方式,加强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开展不同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如水产科技人员的技术骨干培训班、健康养殖养殖技术培训班、鱼类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等,较好地为水产养殖生产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科技进步对水产养殖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池塘养殖平均亩产从2012年的 260公斤/亩提高到2017年的 340公斤/亩,在养殖面积增幅很小的情况下,产量明显增加,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3. 加强安全监管,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通过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制定各项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一系列工作,全市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2017年底,全市共完成池塘改造面积 2000多亩,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4. 大力发展高效渔业、提升渔业综合效益。优美的环境、优质丰富的水域资源为我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蓬勃发展休闲渔业使我市获得“中国休闲渔业之乡”的美誉,同时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等高效渔业,提升了我市渔业产业效益。

5. 坚持依法管理,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坚持“依法兴渔、以法治渔”,不断加强渔业法制建设、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法制宣传和渔业执法等工作,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存在问题

1. 水产养殖空间受到制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养殖水域受污染、被挤占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传统养殖水域的养殖功能也逐渐丧失,水产养殖空间受到了制约。

2. 水产养殖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我市水产养殖业还处于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养殖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尚没集养殖、饲料产品加工、出口(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也没有规模集约化的商品鱼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仅有 5 家水产养殖合作社,且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采用高新技术能力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发展养殖业效益不高。

3. 养殖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虽然近年来我市的特色水产养殖有所起色,但一些名贵鱼类的引进养殖工作进展缓慢,离创品牌还任重道远。因此,目前全市养殖品种主要以四大家鱼及鲤鲫鱼为主,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低。此外,水产养殖业良种化程度较低,优良品种苗种缺乏。

4. 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和完善。全市浅、小、漏养殖池塘比例较高,不少池塘地处山区,交通、电力和通讯条件较差,影响了养殖生产和产品流通。

5.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主为防控养殖病害而滥用药、乱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埋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再加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人员不足、设备设施落后、经费不足等,散户养殖场无法有效监管。

6. 水生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建立。我市至今还没有成立水生动物防治站,水生动物防疫手段也不够有力,影响了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四、面临形势

1. 水产养殖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一是水产养殖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二是水产养殖产品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品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水产品市场形势较好。

2. 水产养殖业迎来了新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在政策和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国内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加上我市与沪苏浙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水产品流通方便快捷,而且我市名优水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需求量也比较大,水产品市场广阔。

五、发展潜力

1. 水域滩涂资源开发仍有较大的空间。全市山塘、水库水域广阔,虽目前已开发,但大部分属粗放型,产量、质量和效益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市水域滩涂资源挖掘潜力大。

2. 可利用增养殖开发的生物资源较丰富。我市淡水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市包括鱼、虾、蟹、贝及两栖、爬行类等水生生物百余种,但目前开发利用还比较少,供增养殖的生物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

3. 水产养殖业发展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多年来,我市从外引进了一批水产养殖名优新品种如美洲鲥鱼、斑点叉尾鮰、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鲟鱼、龟鳖等,均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新对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后,我们将继续引进国内外水产养殖名优新品种、新技术,调整和优化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提高养殖素质,不断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加快发展。

4. 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等,全市养殖池塘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养殖产量和效益得到了提高。今后随着各级财政项目逐步加大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为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和水产养殖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四章 功能区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按照“生态优先、绿色高效、三产协调发展”总方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本着养殖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1. 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将已经养殖的水域纳入规划,对原有规划实行 “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

2. 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修编的规划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将适于养殖的水域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具体规划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

3. 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养殖生产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发挥最佳效益。

4. 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做到水域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同时,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不符合区域布局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

5.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布局,并体现区域特点。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18-2030年。

四、总体目标

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依法保护养殖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调整养殖生产布局,严格控制养殖容量,推广健康、清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把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振兴乡村战略的重中之重。到2030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控制在61620亩左右,养殖总产量达11850吨,养殖总产值达 32000万元。

五、规划范围及功能布局

(一)规划范围

宁国市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

(二)功能布局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成果以及宁国市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现状和利用取向,将全市养殖水域滩涂划设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3大功能区。

1. 禁养区

1.1 范围:

1.1.1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港口湾水库及其他备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

1.1.2 全市开放性河流和渠系为重要行洪、输水通道,包括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及水阳江上游主河道及支流;

1.1.3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1.1.4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

1.1.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

1.2 管理措施

1.2.1 禁止投饵施肥养殖,禁止网箱和围拦网养殖,禁止一切影响水质的行为;

1.2.2 禁止非法引入外来物种;

1.2.3加强河流等公共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掌握水生生物资源环境状况及变动趋势,建立渔业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

1.2.4 依据各水域承载力,按现行行业规范科学实施增殖放流,恢复土著鱼类资源,调控水质净化功能鱼类种群密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1.2.5加强公共自然水域渔政监管,提高渔政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保护野生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及维护生态平衡。

2. 限制养殖区

2.1范围

2.1.1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港口湾水库及其他备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2.1.2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区;

2.1.3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

2.2 管理措施:

2.2.1禁止投饵施肥养殖,禁止网箱和围栏网养殖;

2.2.2天然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禁渔期内禁止非法捕捞;

2.2.3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2.4港口湾水库既是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又是青龙湖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限养水域可实行有计划地科学投放鲢鳙鱼种、自然生长的养殖模式,作为生物净化水质的手段,不断改善水质。允许鲢鳙鱼种群进行科学更替,捕大留小;

2.2.5重要天然水域及养殖水域实施渔业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监测水生生物资源环境状况及变动趋势,适时建立渔业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

2.2.6须持证养殖;

2.2.7加强渔政监管,提高渔政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保护野生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栖息地。

3. 养殖区

3.1范围

全市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以外宜渔池塘、水库等类型水域及滩涂洼地。根据我市养殖水域特点将养殖区分为池塘养殖区、山塘水库养殖区二大类。

3.1.1池塘养殖功能区

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池塘改造,到2030年,全市规划面积为19000亩,比2017年增加1500亩,规划区域为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进行常规品种及名优新品种养殖,重点发展高效、健康养殖,鼓励开展规模化养殖、特种水产养殖。

3.1.2山塘水库功能区

到2030年,规划养殖面积为3200亩,与2017持平,规划区为市辖所有乡镇、办事处,主要进行四大家鱼、鲤鱼、鲫、鳜等常规品种养殖,该功能区主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

3.2特色养殖模式

根据我市养殖特点,特色养殖模式分为山泉流水养殖、休闲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

3.2.1山泉流水养殖模式

山泉流水养殖模式是指利用水流的自然落差和房前屋后天然的小水塘或空地开挖的面积较小的水塘从事水产养殖的一种方式,养殖面积计入池塘养殖面积。其优点是面积小、靠近房宅易于管理、不占用良田、产品品质好等优点。到2030年,全市规划面积为2000亩,比2017年增加1000亩,规划区为全市各乡镇,主要进行龟、鳖、草、鲤、鲫、泥鳅等品种养殖。主要发展高效、健康养殖。

3.2.2休闲渔业养殖模式

休闲渔业养殖模式是指以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为主的养殖水域,该水域面积已计算在池塘、水库功能区域中。2017年,全市休闲渔业面积5000亩,到2030年,全市规划面积为7000亩,规划区域主要为符合休闲渔业条件的养殖水域如池塘和没有列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库等,主要进行垂钓、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

3.2.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种稻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减缓农业面上污染,提高种养品种的质量安全,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在养鱼上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渔)民收入的一种养殖方式。2017年我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00亩,到2030年规划养殖面积为6000亩。规划区域主要为宁墩、中溪、霞西、港口、天湖以及符合稻渔综合种养条件的乡镇。主要发展种养结合、一田多用的生态健康养殖。

3.3管理措施:

3.3.1 完善全民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3.3.2禁止施用化肥、粪肥等污染养殖方式;

3.3.3禁止施用违禁药物;

3.3.4须持证养殖;

3.3.5养殖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3.6发展循环设施渔业模式,推广渔业物联网、智能精准投饵、疫病远程诊断等现代渔业技术,推广生物调水、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环保技术;

3.3.7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单位养殖容量不宜高于全市养殖池塘平均承载力;

3.3.8养殖区内新建大型渔业项目,其环境评价为前置审批事项;

3.3.9鼓励创建渔业品牌、实施产品产地质量认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

3.2.10发展稻—虾、稻—蟹、稻—鳖等生态环保型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生物调水、尾水生物净化等技术。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分管农业领导牵头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旅游等部门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市农委,负责日常工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强化监督检查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审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对养殖区水域滩涂进行确权登记,核发养殖证,实行持证养殖,并加强技术模式引导服务,发展绿色健康养殖。

三、完善生态保护

加强养殖区、限养区水域滩涂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防止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输入,尤其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养殖水域内,根据水体承载力,引领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和高效设施渔业,推广人工湿地净化、微生物调水等养殖环境调控技术;集中连片养殖区配套养殖尾水净化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建立养殖水域管理规范,对养殖投入品、养殖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四、其他保障措施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及《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公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加大规划实施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规划关于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划定的有关内容,明确禁养、限养、可养范围,对规划进行广泛的科普解读,做好优势特色品牌培育宣传等,营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示范带动,强化低碳环保生产理念,引领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渔业,推动全市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六章  附 则

一、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约束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二、关于规划实施的补充说明

如本规划所确定的水域滩涂功能区范围与后期颁布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有相冲突之处,以《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准。

三、关于规划修订

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或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一般性修改是指在局部地区进行的不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可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重大修改是指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应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

四、有关术语

(一)禁止养殖区

指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市域内水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水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禁止养殖区内水域不得从事水产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经营行为;可按规范实施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经科学评估和审批,可实施以生态调控为目的的捕捞。

(二)限制养殖区

指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水域,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限制养殖区内允许从事生产经营性水产养殖;水库河流等公共自然水域内不得开展网箱围栏养殖,生产方式以非投饵施肥的人工增殖为主;允许人工种草培螺以发展虾蟹养殖;须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养殖区(淡水)

指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池塘、湖泊、水库等类型水域。养殖区内主要以投饵方式养殖,需合理密度、合理投饵、合理用药、持证养殖;须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附件:1. 养殖水域滩涂分功能规划目标表

2. 特色养殖模式规划目标表

附件1

分功能区规划目标表

单位:亩

序号

功能区类型

养殖面积(亩)

2017—2030年增减数(亩)

2017—2030年增减比例(%)

2017年已养

2030年目标

1

池塘养殖功能区

17500

19000

+1500

+8.6%

2

水库养殖功能区

(含限养水域)

42620

42620

0

0

合 计

60120

61620

1500

+2.5%

附件2

特色养殖模式规划目标表

序号

特色类型

养殖面积(亩)

2017—2030年增减数(亩)

2017—2030年增减比例(%)

2017年已养

2030年目标

1

山泉流水养殖

1000

2000

+1000

+100%

2

休闲渔业

5000

7000

+2000

+40%

3

稻渔综合种养

1100

6000

+4900

+445%

备注:山泉流水养殖、休闲渔业面积和产量计入全市养殖的面积和产量;稻渔综合种面积不列入养殖面积,其产量列入全市养殖产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