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在宁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宁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陈良龙
一、2019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目标 (一)2019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9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环境看,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虽然中美停止加征新的关税,但后续影响还需密切关注;对比国内,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较快,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势头良好。从政策机遇看,国家层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面临挑战看,环保压力加大、用能空间不足对传统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准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对财源支撑后劲有所不足,以消费促增长压力逐渐加大。 (二)2019年工作目标 2019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市十四届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决策部署,实施“五大战略”,优化“五大生态”,按照“领跑安徽、比肩苏浙”主基调,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质效动力变革年、乡村振兴推进年、全域旅游提速年、开放合作深化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实现“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2019年工作举措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1.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一是壮大实体经济。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5条,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5亿元以上。优化“1+1+5”财政奖扶机制,用足“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等上级政策,扶持更多优质企业发展。实施企业分层分类评价,力争全年培育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加快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新增各类省级以上商标名牌产品12件。二是破解要素制约。坚持“亩产论英雄”,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力争处置僵尸企业20家以上,盘活土地1000亩以上。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晨光精工、安泽电工上市步伐,引导锦洋新材料、东波紧固件启动上市工作,力争实现直接融资20亿元以上。加大本土人才回归和外来务工人员引入,鼓励安材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多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2.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坚持工业主导。打造以中德智造小镇为引领的千亿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中鼎减震迁扩建项目建设,建成永泰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二期、亚新科工业园二期、萧山工业园。打造以凤形、聚隆为龙头的百亿耐磨铸件和精密铸造产业,实施铸造企业绿色化改造,嫁接引入高端承接的精密铸造项目。打造以安泽、源光、飞达为龙头的百亿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打造以司尔特精准农业为龙头的百亿循环经济产业,加快司尔特新型肥料、皇华二期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打造以亚夏总部为龙头的百亿服务业产业。加快宁国“智谷”双创平台建设,鼓励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赛宝、华测、科创中心等为企诊断服务水平。推进现代物流商贸产业园建设。三是促进农业转型。打造以紫燕、詹氏为龙头的百亿食品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化加工。实施山核桃产业五年振兴计划,推进竹子、茶叶、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转型发展。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以上。 (二)深入落实“六稳”政策,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积极谋划争取。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G60科创走廊合作机遇,超前谋划一批政策性强、含金量高的高质量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全年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最大限度对上争取省重点项目保障用地指标。二是强化调度推进。持续强化“1+3+8”分层分类联系、重点项目三级调度和季度竞赛比拼机制,严格落实“三办一销”督办制度,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工作专班制,集中会办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三是推进招商选资。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攻坚行动,力争新引进10亿元项目5个以上,3亿元项目1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招引一批与我市产业契合度高的“大好高”项目。优化招商项目预审和双向合同约束机制,严把项目落地审核关。 2.积极拓展内外需求。一是培育外贸主体。支持本土物流企业与物流巨头合作。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自建海外运营中心、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销售网络。二是提升消费规模。推进与发达地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发挥新宁中教育集聚效应,鼓励外省人口流入,提升消费市场规模。积极吸引多功能商业综合体进驻,补齐服务水平短板。三是补足旅游短板。坚持旅游开发建一处成一处,推进红楼梦文化园、真也天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皖南川藏线”主入口、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杉林景区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通夏霖、吴越古道等景区入口道路“最后一公里”。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旅游定位成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突破口,挖掘乡村旅游潜力,发展“周末经济带”,打造以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对接第三方上行平台等方式,搭建农产品产销衔接“桥梁”。二是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三农要素资源。深化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深化移民后扶方式改革,鼓励移民乡村跨乡镇、跨村整合资源,发挥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改善农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乡镇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桥3座,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20处。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36公里,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省级中心村6个,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 2.深入对接沪苏浙。一是交通能源对接。加快宣绩高铁项目建设,力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可研编制,万家水库完成初步设计和立项工作。紧抓皖沪苏浙四省签订《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机遇,力争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开工建设。二是科技创新对接。坚持“创新论英雄”,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个,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摸排“卡脖子”关键技术需求,与沪苏浙地区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力争达成校企合作项目40个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引进科创团队6家以上。三是园区提档对接。扩大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签约项目成果,把握萧山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整体承接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德智造小镇建设,确保主干路网全面贯通,加快中鼎减震橡胶制品研发项目建设。加快港口生态产业园PPP项目建设,鼓励港口生态产业园与沪苏浙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 (四)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1.继续守好生态底线。一是构筑生态廊道。落实“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守防线”等五大行动,确保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二是推进节能降耗。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消费情况监测,落实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力争进入更多能耗低、产出高的项目,有效促进能源合理利用。三是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实施城市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调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着力打造宜居环境。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持之以恒抓好七大专项整治。开展殡葬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民建房综合管理试点。常态化开展“三线四边”综合治理、旅游市场管理等工作。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区路网结构,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图博馆、大剧院等项目建设,启动体育馆、全民运动中心建设。实施牛头山公园西入口、宁城南路延伸段等城市节点改造。新增城市绿道20公里、公园绿地30公顷。实施小南河四期综合整治、城西湖补水润城工程。三是提升建管水平。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巩固“两治三改”成果,积极争创全省无违建县。改造老旧小区10个、背街小巷10条。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交通秩序管理、集贸市场规范、市容市貌整治等重难点问题。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1.全力提升保障水平。一是创新治理方式。深入推进“五维共治”,全面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社保基金收支平衡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涉法涉诉信访等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推进“平安宁国”、“法治宁国”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完善民生保障。继续实施好省定33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延福花园保障房建设,确保南山东路保障房投入使用。新增社会化养老床位250张。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建成“儿童之家”32个、“残疾人之家”10个。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三是促进创业就业。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增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成城西、津城等普惠性幼儿园,完成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造。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宁国中学打造江南名校。二是持续深化医改。推进健康宁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级医院,确保中医院迁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发展医养结合项目,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三是发展其他事业。深化融媒体国家级改革试点。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地方志、粮食、供销、烟草、气象、物价、邮政、防震减灾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文联等人民团体创新性开展工作。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 2019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进一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传承并发扬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为实现我市“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